#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诚信国际发布地方政府信用分析:地方债风险分化

来源: 腾讯财经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信用分析》报告,收录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信用分析。受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和房地产市场…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近日发布《2014年中国地方政府信用分析》报告,收录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信用分析。受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调整迹象日趋明显以及地方财政增速回落等因素影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化。

报告指出,融资平台自身信用不断向政府信用靠拢拉近,信用风险也逐渐从个体信用风险向地区风险和宏观系统性风险迁移,高层级政府的信用风险不断累积加大;虽然地方政府债务导致的宏观系统性风险仍在累积叠加,各级政府信用也在不断透支,但风险总体可控。

中诚信国际表示,未来发行市政债需要对地方政府进行评级,对地方政府信用的评估是地方融资市场化的重要一步,可以“倒逼”地方财政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加强财政的法律约束和市场监督。

报告提到,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大风险挑战,其中以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为代表的市场风险及融资平台再融资能力的保持尤其值得关注。此前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令市场担忧。数据显示,债务期限与资金使用期限错位加剧:大部分省份债务期限结构偏短,今明两年部分省份到期债务高达60%,但资金使用上,市政建设和交通运输仍是各省份主要的资金投向,资金使用期限较长。此外,土地和房地产市场走势对债务的偿还影响很大,部分省份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偿还的债务占比高达50%以上。

中诚信国际判断,对地方政府债务而言,虽然风险仍在不断累积,但现实背景下超越市场预期的政府性债务违约事件或将会通过蝴蝶效应蔓延导致全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这种打破现有平衡状态的结果不符合各参与主体的利益,预计刚性兑付仍将是近期融资平台博弈各方能接受的最大公约数。但长期来看,这种“以时间换空间”将风险后移的作法,将使信用风险叠加上移使得系统性风险承压,政府调控的腾挪空间进一步收窄,地方政府债务刚性兑付压力加大。

近期出现的“超日债”违约虽然对整个债券市场影响有限,但无疑具有积极和深远的市场教育意义。不断出现的违约事件也再次警示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长效解决机制的出台已迫在眉睫。

中诚信国际建议,短期而言,监管机构应当建立债务风险监控的协调机制,从宏观层面控制地方债务总额,对于新增项目,要保持其项目本身的现金流平衡,避免地方债务失衡局面的出现。同时,允许融资平台通过“以新还旧”保持再融资链条不断裂,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债务成本降低和和债务的“阳光化”。

中长期来看,建议加快地方政府债务长效解决机制的出台。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纳入预算管理,推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重新定位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界限,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尽早建立多重风险隔离缓冲机制;在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健全地方债券发行管理制度,逐步将融资平台债务向地方债券和市政债券转型,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

 

上一篇:中国低碳发展报告:能效投融资过于依赖财政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