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三大国际机构调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据中国经营报消息,近日,世界银行(行情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均发布了最新的经济展望,他们不约而同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下调是因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减缓超出很多机…

据中国经营报消息,近日,世界银行(行情专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均发布了最新的经济展望,他们不约而同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长预期。

“下调是因为二季度经济增速减缓超出很多机构的预期,这是我们年初没想到的。”亚洲开发银行中国区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调低的原因。但他仍强调,尽管有下调的举动,但是均处于7%以上,这表明三大机构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前景仍好于大多数国家。而官方和汇丰公布的9月份经济先行指标PMI均出现回升,并且均是出现持续回升的态势,这为即将开启的四季度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信心。

国内宏观数据继续向好

9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比8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而稍早汇丰公布的9月汇丰PMI终值也连续第二个月回升。

从官方PMI的一些指数看,反映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分别为52.8%和50.7%,比8月分别上升0.4和0.5个百分点,均连续3个月回升。同期,9月汇丰PMI初值中的新订单指数明显走高(由8月50.8%升至52.6%),亦说明近期市场需求在改善。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分析师汪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PMI略升表明经济信心仍有增长,订单增速快于生产,原材料(行情专区)量价齐升,表明需求端持续改善。在订单项增加的同时,PPI的降幅在最近几个月也出现了收窄的态势。

经济景气走好在实体经济中的体现之一在于资金的活跃。有媒体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工、农、中、建等4家大型银行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约276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660亿元大增66.27%。据此推算,9月金融机构整体新增信贷投放量有望达8400亿元,超过此前预期。

消费端,10月8日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两岸三地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大陆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1.5,环比上季度上升3.7,接近2013年第一季度水平。

对于上述一系列主要宏观经济数据的回升,光大证券(行情股吧买卖点)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高对记者表示,稳增长政策推动之下,三季度经济复苏格局已经成立,而即将发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应该会好于二季度。

对于经济继续回升的原因,徐高认为,自今年7月高层领导提出不让经济增长滑出“下限”以来,稳增长政策释放力度明显加大。政府已经将不少之前被认为是“走老路”的政策(包括铁路投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重新定义为“调结构”的一部分,并在相关领域释放出了不少积极信号。

中小企业受益不明显

尽管多项数据持续向好,但记者采访获悉,中小企业感受不及大企业明显,尤其是国内内销型中小企业。

国家统计局9月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由7月11.6%大幅提升至24.2%。徐高认为,利润加速好转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收入的提速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改善。

汪进对记者表示,稳增长政策支持对大企业更有利,主要是投资带动,如基建投资等。

记者注意到,从官方9月PMI数据中的企业分项来看,大企业景气度回升仍然是拉动PMI回升的主因。数据显示,中型企业PMI指数为49.7%,上升0.1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指数48.8%,回落0.4个百分点,且都低于临界点。而9月大型企业PMI指数52.1%,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

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即将在10月陆续公布。中金公司认为,工业企业利润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速近期明显改善。对于行业方面,他们认为,能源、建材、钢铁(行情专区)、汽车(行情专区)、金融和公路铁路物流行业前三季度业绩较中报有所上升。

但记者采访中获悉,内销型中小企业仍然感受不到经济回升带来的明显利好。

一般基建投资会带动钢铁与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跟钢铁、水泥相关的产业链也应受益。

但郑州铁维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赵海新10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一些水泥、煤炭以及钢铁相关厂家减产的影响,该公司润滑脂产品销售仍然不理想,企业经营状况自年初以来一直未见好转。

“现在采取不断开拓新客户的策略,此前不被我们看上的行业与企业客户,现在都必须去争取。”赵海新向记者透露其企业的应对举措。

另外,赵海新还向记者透露,“我们一些资金处于闲置状态,现在正利用这些闲置资金积极研发一些新产品来替代国外进口,以增加我们的营业收入。”

对于小企业经营的持续低迷,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产能过剩下小企业有效需求不足更加严重;贷款利率市场化后小企业贷款利率较高,资金偏紧。

一个积极的信号来自于外需的改善。欧元区9月综合(行情专区)PMI升至52.1,创27个月的新高;美国9月份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3至52.8,但制造业整体保持适度增长。“领导人近期频频的出访,显示出高层对中国-东盟关系战略地位的肯定,有助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和经济往来。”管清友表示。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12.2%,大幅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四季度经济增长动能或趋缓

尽管经济复苏的“拐点”已经基本确立,但经济复苏的动能仍是市场观察者们忧心的地方。

“经济仍会延续这种趋势性回升,但势头会放缓,未来经济会进入平稳增长的局面。”汪进对记者表示。

汪进看来,在通胀平稳、整体政策并未转向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确定性仍将上升,但因国内政策调控与经济整体放缓的原因,经济不具备反弹的基础。

这一形势也从官方PMI数据中能看出端倪,虽然9月份PMI指数继续保持回升,但幅度明显缩小。

从市场形势上,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由于补库存需求减弱和信贷增速放缓,在未来2~3个季度,关键的市场驱动因素将由周期性的经济数据表现和流动性状况转变为改革措施的公布和后续的执行情况。

建立在稳增长政策上的经济复苏能持续多久,是包括汪涛在内的多位分析师对于未来复苏态势持审慎态度的主要原因。

对于政策的稳定性和经济动能的担忧,也影响了近期主要经济机构对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判断。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亚洲开发银行近日均小幅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世界银行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长预测由半年前的8.3%降至7.5%。其原因主要是基于对中国地方债的担忧。随后IMF发布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经济今明两年分别增长7.6%和7.3%,其原因是中国政府继续刺激经济的意愿已经下降,下一步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多的改革措施转向消费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

徐高则认为,政策的持续性很难保证。随着11月三中全会的结束(政府稳增长的动力可能因而下降),以及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重新成为关注焦点,基建投资的动力可能下降。在外需上,“虽然美国经济持续复苏,但QE退出的不确定仍处高位,美国财政政策也是干扰因素。”徐高进一步解释。

 

延伸阅读
上一篇:媒体盘点中国十大行业即将出现破产潮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三大 国际 机构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