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四季度经济稳中趋缓 全年GDP增长约7.6%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美日欧经济复苏趋于好转,而发展中经济体下行压力较大。7月份以来,在改革红利预期和中央释放“稳增长、保下限”政策信号以及低基数等因素作用下,国…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美日欧经济复苏趋于好转,而发展中经济体下行压力较大。7月份以来,在改革红利预期和中央释放“稳增长、保下限”政策信号以及低基数等因素作用下,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展望四季度,稳增长政策效应、企业回补库存以及外部需求平稳将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但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前期房地产新开工不足、产能过剩化解缓慢抑制制造业复苏,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抑制经济回升势头。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长7.6%左右,CPI分别上涨3.1%和2.7%左右。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8日在中国证券报独家发布的报告预计,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稳中趋缓,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将增长7.6%左右,通货膨胀率温和回升,失业率基本稳定。

报告指出,稳增长政策效应、企业回补库存以及外部需求平稳将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但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前期房地产新开工不足、产能过剩化解缓慢、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将抑制经济回升势头。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长7.6%左右;四季度和全年CPI分别同比上涨3.1%和2.7%左右,明显低于3.5%的上限调控目标;四季度和全年PPI将分别下降1.6%和2%左右。

报告认为,从中期来看,“脱实就虚”、“体外循环”等问题导致金融潜在风险上升。在产能过剩压制下,社会资本投资于实体经济的意愿不强,加上地方融资平台“借新还旧”,使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随着国内企业兼并、破产增多,部分理财产品信用违约风险提高。上述因素积累导致金融风险不断上升。此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延迟,但预期增强,国际流动资本也可能再次发生逆转,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正面临美元升值、证券等金融市场低迷、借贷成本抬高的局面。多重因素将进一步加大我国潜在的金融风险。

展望四季度,“稳增长、保下限”政策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企业进行适度库存回补、以及外需将保持平稳等因素将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但是,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前期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以及土地购置面积增速大幅下滑、产能过剩化解缓慢抑制制造业复苏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制约经济回升势头。总体来看,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将稳中趋缓。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GDP均增长7.6%左右,通货膨胀率温和回升,失业率基本稳定。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升将有所放缓

增速回升的主要因素包括:一是“稳增长、保下限”政策措施推动工业生产稳定增长;二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降幅收窄,有助于改善企业盈利水平,并适度增加库存回补,增强企业扩大生产的意愿;三是外部经济环境将有所改善,工业出口交货值有望保持稳中趋升态势。但是,工业品市场需求总体改善并不显著,产能过剩与高杠杆的掣肘并未发生本质变化,工业企业库存回补力度有限,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工业生产增速反弹速度会放缓。初步预计,四季度及全年工业生产将分别增长9.7%和9.6%左右。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小幅回落

投资增长具有一定利好效应。一是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投资政策逐步见效。今年二季度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增加投资的政策措施,将在四季度逐步发挥积极效应。二是国务院陆续出台推动盘活存量金融资产、贷款利率市场化、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等解决投资资金来源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支撑投资增长。三是小微企业税费减免等结构性减税政策以及“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有助于降低企业整体税负,增加试点企业购置固定资产和机械设备的投资热情。但是,工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仍十分严重,制造业投资难有本质性改观。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加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日趋规范,地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房地产市场开始显示分化趋势,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势头强劲,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则呈现出颓势,房地产投资呈放缓态势。此外,高基数也会影响四季度投资增速。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分别增长19.8%和20.1%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将分别增长15%和18%左右。

(三)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抑制消费增长

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一是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将拉动消费增长。国家将大力推动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将信息消费培育成继房地产、汽车之后又一消费领域新的增长点;将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拉动消费与投资的新引擎。二是今年以来我国已有20多个城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在20%左右,这将有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三是由于城市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问题,我国多个城市正酝酿明年加入汽车限购行列,这将促使部分居民赶在限购政策之前提前购车,预计四季度汽车消费仍将保持旺盛增长。

但是,消费后劲存在不足。今年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将影响到居民实际消费能力。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均较上年同期减缓3.2个百分点。此外,上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基数因素将影响消费增速。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分别增长13%和12.9%左右。

(四)外贸出口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是世界经济延续温和增长态势,相对而言,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较好。美国经济复苏基础比较稳固,美联储意欲逐步退出宽松政策;欧盟经济出现好转迹象,正在摆脱持续衰退局面;日本经济预期向好,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的信心有所恢复。

二是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为进出口营造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与东盟、韩国等国家的区域性自由贸易谈判,在局部范围内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另一方面,有关部门积极建设上海自贸区,率先实施对外开放贸易、金融、投资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在新时期与国际接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

三是下半年以来国家推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扩大进口等一系列贸易扶植政策,四季度正值前期政策效果集中释放阶段。但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呈现大幅升值,根据国际清算银行数据,1-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29%,这将会明显影响到外贸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人民币汇率主要盯住美元,一旦美联储决定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将立现升值态势,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汇率必然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企业将面临更加不利地位。此外,当前国际贸易先行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运指数波动震荡,长期处于底部,尽管短期内呈现一定回升,但态势并不稳固。初步预计,2013年四季度和全年外贸出口将分别增长7.5%和8.5%左右;全年外贸顺差2600多亿美元,同比增加16%左右。

(五)居民消费物价将温和回升

一是今年各地普遍高温以及北方主产区的涝灾将会对秋粮产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有可能影响到粮价的稳定。二是猪周期受到国家收储影响有所延后。三是劳动力等成本推动性压力依然存在。但是,由于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和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此外,四季度翘尾因素明显减弱。从工业品价格来看,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将会带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降幅趋缓,四季度翘尾因素对PPI的负向拉动缩小至0.1个百分点;但是,工业品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

初步预计,四季度及全年CPI将上涨3.1%和2.7%,将明显低于3.5%的上限调控目标;PPI将分别下降1.6%和2%左右。

延伸阅读
上一篇:习近平APEC讲话透露出新三中全会改革路线图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四季度 经济 趋缓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