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欧债危机将不断“贴创可贴”

来源:中国证券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美欧皆需财政发力欧元区无解体之虞尽管日前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问题暂时得以暂缓,但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深发展前董事长法兰克·纽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缺乏统一的银行体系等…

美欧皆需财政发力欧元区无解体之虞

尽管日前希腊退出欧元区的问题暂时得以暂缓,但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深发展前董事长法兰克·纽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由于缺乏统一的银行体系等根本问题,欧债危机只能是处于不断“贴创可贴”的过程中,虽然创可贴越来越大,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他认为欧元区解体可能性不大,但欧元区的范围有越来越小的可能。对于目前疲软的全球经济,纽曼认为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走出困局的办法就是像中国一样,加大财政投资,而不是采取财政紧缩政策。

欧元区解体可能性低

中国证券报:希腊目前已经承诺将致力于留在欧元区,你认为欧债危机是否可以告一段落?此前有悲观观点认为欧元区甚至会解体,这种可能大么?

纽曼:如果说一些国家离开欧元区,我觉得不会意外,但欧元区解体不太可能发生。目前,欧元区有一些结构性问题,并没有被外界所重视,这将导致欧债危机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首先,欧元区没有统一的银行体系。意味着一个人在希腊、西班牙有存款,可能会将其转移到德国等银行,这使得希腊等国家资金外逃的现象难以制止。相比之下,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财政系统和银行系统,即便出现存款从银行转移仍然会留在本国。因此,如果统一的银行体系不能在欧元区建立,麻烦就难以解决。

其次,因为希腊等国难以控制欧元供给,导致其国债可能会出现到期无法用欧元兑付现象。因此这些国家国债风险很高,而中国和美国国债到期后,钱都会回到本国银行,而且政府一定会保证国债安全。

中国证券报:建立统一的银行体系,目前在欧元区可能吗?

纽曼:从技术上说,在欧元区建立统一的银行体系是可行的,但政治上是否行得通则是另外一回事。相比银行体系,欧元区各自独立的国债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因为欧元区的国家签订协议,更像美国各州之间的协议,而美国一个州发行债券是没有担保的,因为只有中央政府才能有效控制钱的流动。

我认为短期内,欧债危机不太可能彻底解决,还需要不断“贴创可贴”。在欧元区,不论是政治还是人们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如果希腊人不愿意德国人去指挥他们的生活,那么德国人也不想为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埋单。

危机时刻政府要敢花钱

中国证券报:此前美联储发表一系列声明,称对美国经济前景感到担忧,但并未采取进一步刺激措施。你认为近来的美国经济有起色吗?

纽曼:美国的经济在好转,但好转的速度太慢。奥巴马当政后,确实在做一些有益经济复苏的事情,但他的立场并不像中国政府那么强硬。一般来说,奉行私营经济发展的自由主义是对的,当私营经济发展良好时,政府可以在旁边微笑观看。但金融危机开始后私营经济陷入困境,此时就需要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资来拉动。然而,除了中国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以外,其他一些发达经济体都过分保守,不敢花钱。

虽然中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投资后遗症”,但我们要记住没有任何一个措施是完美的。相比美国,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成效很显著,值得学习。

中国证券报:你认为如果要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局,就需要各国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吗?

纽曼:是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再度证明了国家消费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出口出现下滑,政府也应该再度进行投资,但也许不再需要4万亿这么高的额度,并且可以把钱花在建设医院和学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总体而言,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投资空间。相比之下,美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经完成,但机场、高速公路等都比中国老化,现在仍可以启动翻新工程,从而拉动投资。这就像冬天需要开暖气,夏天才需要开空调一样。然而,美国现在的误区是普遍认为即便外面的温度只有5度,也要开着空调采取紧缩财政政策。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国会对增加国家债务感到很恐惧,他们担心纳税人今后不得不交更多的税。然而美国历史上,财政赤字已持续多年,却从未把国家拖垮。国家债务和私人债务不一样,政客把两者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美国政府不敢花钱投资,也是受到了欧元区的影响。美国没有意识到,欧元区的金融系统和美国差距非常大。国家债务危机这个词对于欧元区的希腊、西班牙来说是合适的,但对于有独立金融体系的国家来说不是问题。

截至目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已经做了很多,现在需要的是在财政政策下功夫,包括加大国家投资、减税以及拉动消费等。虽然会增加财政赤字,但我认为这些措施将利在长远。


 
延伸阅读
上一篇:叶檀:毁了股市楼市 还要毁债市?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 危机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