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从“保”到“稳”,“4万亿2.0版”不来了?

来源:国际金融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4年前,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以保增长名义,迎来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如今,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4万亿2.0版会登场吗?  话题一  4万亿2.0版来了…

  4年前,面对金融危机冲击,我们以“保增长”名义,迎来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如今,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了实现“稳增长”目标,“4万亿2.0版”会登场吗?

  话题一

  “4万亿2.0版”来了?

  这次的一系列政策,除了考虑到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之外,更多的是对我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考虑

  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中强调了“稳增长”的地位,并部署了“稳增长”的举措,其中,就包括被媒体充分报道的“加快建设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

  5月21日,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一天内批了100多个项目。紧接着,国家发改委在一天内核准了首钢搬迁、武钢广西防城港和宝钢湛江精品钢材基地三大重头钢铁项目。同时,家电补贴和汽车下乡政策再次出现……

  对此,有观点疾呼:“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2.0版”已开始实施——项目审批大开闸门,金融机构开闸放水,贷款急剧增加。对于该说法,国家发改委6月5日坚称,“所谓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呼之欲出及4万亿元投资2.0等是不实报道”,且“不会再有类似2008年4万亿元规模的刺激政策出现”。

  那么,新一轮一系列“稳增长”举措,与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区别到底何在?

  宋颂兴:差异显而易见。首先,“稳增长”不是突然提出的目标,年初就有了,目前只是放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这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自然之举”。其次,家电和汽车刺激政策、钢铁等项目政策的审核获批,也不是贸然之举。比如,三大钢铁项目实际上都经过了前期的长时间调研;家电和汽车刺激政策与2009年不同的地方是,更强调了节能环保等;一天审批100个项目,但有很多项目是与清洁能源有关的。再次,地方政府也没有像2009年那样,大规模地跟风上其他产能过剩的项目,至少现在并未出现在市场中。因此,综合来看,“稳增长”不是单一的目标,背后还有着“调结构”乃至“保民生”的影子。而2009年,“保增长”几乎是惟一的目标。

  崔新生:中国经济发展始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但现在“稳增长”的很多举措,本质上仍是投资,与2009年4万亿元的本质差别根本不大。甚至可以认为,现在的政策与先前“调结构”的方向是背道而驰的。真正的“稳增长”应着力于刺激国内消费,且不是用未来的消费来弥补现在的消费能力,更不应该盲目上项目,搞投资。

  王朝才:之前出台的4万亿政策更多的是迫于当时紧急的国际金融环境,不仅是中国,当时其他国家也都出台类似政策以增加流动性。而这次的一系列政策,除了考虑到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局势之外,更多的是对我国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中国在运用货币及财政政策方面越来越稳健和成熟的体现。

  张帆:与2009年出台的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确有不同。本次“稳增长”的经济政策更多是试探性的,目前国际上各国局势不确定。同时,由于中国经济依然没有改变“两头在外”(原材料和出口市场都在国外)的特点,在欧债危机加剧、一些国家和地区政治局势动荡、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依然可能上涨及出口市场持续疲软等诸多因素下,“稳增长”就成为中国经济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其目的是以较稳定的经济增长,来尽量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空间和时间。

  话题二

  货币宽松周期来临?

  从趋势上看,不能否认宽松苗头的存在,尤其是美国仍不能排除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而现在需要强调,相关部门或应及早考虑可能的宽松周期到来所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尽管与2009年的刺激政策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在产业刺激配套出台的同时,货币政策往往会随机而动。2012年也不例外——6月8日,央行时隔三年半后,重启降息工具。

  对此,中信证券首席投资顾问刘德忠认为,近期中央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明显从“抑通胀”转向“保增长”,这使货币政策进入一个“价格工具和数量工具并用的放松周期”。他甚至预计,“下半年央行有望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有再次降息的可能”。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为了“稳增长”,货币政策到底会呈现怎样的走势?除了货币政策和产业配套措施外,还该采取哪些措施“稳增长”?

  王朝才:不能说是完全进入放松周期,因为国内经济仍然会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包括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输入性的通胀等各种因素。近年来,中国在金融方面一直保持一种从紧的政策基调,今后可能会在金融(货币)政策方面放松一些,而财政政策上可能依然会维持目前情况,不一定会出现巨大变动。

  张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依然是2012年下半年的国家经济政策方针。目前来看,这个方针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也不可能由紧缩一下子进入放松周期,而是根据通胀和整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预期,通过政策微调,支持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除了货币政策可能再次降息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外,从更长远的角度,如政府换届结束后,也可能会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

  宋颂兴:货币政策怎么走要看具体的经济形势走向而定。但为了“稳增长”,与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相配套,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同样成为市场中的基调之一。同时,就存准率而言,确实还有降低的空间。因此,不排除为了“稳增长”,在可见的时间内,再次降准或降息。

  事实上,此时更应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除了允许民资进入到能源、物流等领域外,还应该对民营企业进一步减负。基于此,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从上海扩展到北京、广东、重庆等省市。

  崔新生:宽松周期是否到来很难预料,要看未来的经济走向和外部形势。不过,从趋势上看,不能否认宽松苗头的存在,尤其是美国仍不能排除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E3)。而现在需要强调,相关部门或应及早考虑可能的宽松周期到来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

  话题三

  房价“筑底”回暖?

  “稳增长”的种种举措中,刺激房地产市场是最有效的,但危害性或许也是最大的

  就消费者而言,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的背后,最关注的还是房地产市场。统计显示,迄今为止地方政府房地产政策“微调”的33个案例,仅有5例涉及违反“限购令”被叫停,其余均被相关部门默许。同时,其他一些地产政策也在微调——以重庆为例,其将公积金缴存比例由7%上调至12%,并“积极引导职工提取使用公积金,争取80%以上的提取投入住房消费”,且个人的贷款限额将从20万元涨到了40万元。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担心,这一轮的投资热潮将再次浇灭房价下跌的希望。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与上月相比,5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下降的城市数量不变,价格上涨的城市增加3个。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表示,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增多,表明房价呈现筑底迹象。

  楼市进入6月,成交量依然继续回暖。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真的会像2009年那样,呈现大规模回暖的势头?

  王朝才:5月份中国主要的几个城市的房价上涨了0.2个百分点,在“稳增长”的基调下,调控房价,令房价有所下调依然是一个政策目标,这在政府换届之前不会有什么改变。至于后续的发展,还要看中国经济以后的变化而定。如果是“保增长”而不是“稳增长”,那么房价调控的政策就可能出现变动。

  张帆:虽然国家出台了严控房地产的各项政策,但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前,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现在的情况是,既担心房地产的发展妨碍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步伐,又离不开一个相对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来避免经济增长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下滑,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不过,业界确实可以看到房产市场一些回暖的迹象,房地产股票也给出了积极的反应。

  宋颂兴:宽松的货币政策往往都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影响,会提升市场信心,尤其是开发商的激情。但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而言,更重要的力量还是地方政府。如地方政府的行为真的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默许,那么市场的预期将进一步变化,原先观望的消费者将加入到购房者大军中。这就意味着,市场真的将再次回暖。不过,由于“限购令”的长期存在,或许会让回暖的幅度稍稍放缓。

  崔新生:房地产市场是中国要素最集中的市场之一。房地产市场一旦重新回暖,中国经济稳增长的目标或不难实现。但问题是,重新回暖带来的后果不可估量,最直接的体现是普通消费者继续买不起房,同时,调结构的目标也将遥遥无期。因此,“稳增长”的种种举措中,刺激房地产市场是最有效的,但危害性或许也是最大的。但好在,限购令的威力仍然存在。

  话题四

  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在执行过程中,切忌变为单一的“稳增长”目标,要真正结合“调结构”和“保民生”

  上述对比、争论和预测,都从侧面体现出了大家对新一轮刺激政策的担心,对重蹈2009年4万亿元刺激政策覆辙的担心。如产能严重过剩、地方负债居高不下等。世界银行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也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应更侧重“减少税收与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而非依赖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信贷刺激”。世界银行称,“中国的政策应该更加考虑长期的效果与目标”。

  那么,上述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到底该如何避免出现2009年刺激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又该注意哪些方面?

  张帆:短期还难以判断。但从目前的市场效果看,股票市场的反应比较平淡,这属于正常情况,因为“稳增长”的本身并不希望令市场出现“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波动。从宏观经济层面看,未来通胀抬头的可能性依然较大,产能过剩的矛盾也仍然会比较严峻。

  宋颂兴:2009年的错误在于:政策从紧缩到宽松突然发生了转向,2008年上半年还在加息,下半年就突然降息了,这对庞大的中国经济体来说,负面效应几乎不可避免。同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未经过前期调研,导致出现一定的市场乱象和产能的严重过剩。经过对比,从理论上看,新一轮的“稳增长”举措或可避免出现像2009年那样的负面影响。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切忌“只说不做”,要将“做”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讲,就是在执行过程中,切忌变为单一的“稳增长”目标,要真正结合“调结构”和“保民生”。

  崔新生:如不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刺激后遗症或难以避免。比如,钢铁产能过剩,试问:所审批的项目中,到底有多少是重复建设?到底有多少是为了“稳增长”,而不是为了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

  话题五

  中国经济能否回稳

  回暖与否不仅取决于刺激举措,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围——欧债危机的解决情况、美国经济的回暖情况、大宗商品的走势等

  不管市场如何争辩,落脚点都将集中在效果上,或者说“经济是否回暖”这个点上。按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的说法,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的幅度确实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1-4月同比是下降的,且很多的行业都出现需求疲软的状况。那么,采取那么多“稳增长”的刺激举措,中国经济何时止跌回稳,重新进入到复苏周期?

  王朝才:“稳增长,稳物价,保民生”是目前各项政策的主要基调,之间互有关联,互相影响。稳增长才能有效地拉动就业,从近期出台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这也是“保民生”的一种体现,也是“稳增长”。至于效果,还需要等到后续各项经济数据的出台,才能做进一步的评估和判断。

  张帆:现在还不能对中国经济是否已经进入复苏周期有明确的结论,在目前国际经济形势恶劣,中东政治局势动荡加上2012年大选年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会十分严峻。

  宋颂兴:回暖与否不仅取决于刺激举措,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外围——欧债危机的解决情况、美国经济的回暖情况、大宗商品的走势等。但需要强调一点:“稳增长”不意味着GDP的快速上升,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切实改变这种不可取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我看来,低于或大大高于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7.5%都是不可取的。另外,“稳增长”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在: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能否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如何。 

延伸阅读
上一篇:统计局数据显示多城房价跌幅趋缓 新房价同比上涨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