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何志何志成:7.5%是“以退为进”

来源:钢联资讯|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8年来第一次将2012年经济增速目标调整到7.5%,这成为该报告的一大热点。我注意到,总理报告还没有做完,股市就以下跌响应,第二天继续下跌,幅度不小。不仅中国…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8年来第一次将2012年经济增速目标调整到7.5%,这成为该报告的一大热点。我注意到,总理报告还没有做完,股市就以下跌响应,第二天继续下跌,幅度不小。不仅中国股市下跌,全球主要国家股市都跌,香港股市跌幅最大。很明显,总理将2012年经济增速调低至8%以下,不仅被市场解读为中国“不再保8”,而且被夸大为中国经济再度主动降速,由于7%通常被经济学家看做中国经济增长的荣枯分水岭,7.5%距离7%仅仅一步之遥,中国经济真的有可能硬着陆。果真如此,将对脆弱全球经济复苏构成负面影响。

表面上看,中国经济不再“保8”,意味着当前的货币政策不会微调,贷款投放量也上不去,这对股市的流动性不利;更重要的是,经济急速减速,多年来形成的“大跃进”式的基础产能必将大量闲置,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产能过剩,超额库存难以消化;中国经济不再“保8”,房地产业将更加清冷,投资率也会大幅度下降,中国经济有可能硬着陆,起码是接近硬着陆。

但我仔细地思考中国经济,2012仍然是有惊无险,在经济增速上应该表现为前低后高,转危为安是大趋势。年度GDP增速不会低于8.5%,很可能达到9%。我注意到,全国各省市刚刚开完两会,它们的增长目标被加权平均之后,数据是10.3%,联想到在两会召开前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我时谈到的话题:有九个省市宣称未来五年内将实现人均GDP翻番,也就是年均要保持15%左右的GDP增速。很有意思,虽然大家都承认科学发展观,但没有一个地方政府容忍GDP以低于8%的速度前行。在随后进行的分组讨论阶段,大家似乎很一致地淡化对7.5%GDP指标的讨论,更多的话题集中在改革,集中在提高增长质量。这更使我明确地感到:总理谈今年GDP增速目标为7.5%,并非希望经济增速大幅度降低,而是另有深意。我将它简单概括为4点。

首先,7.5%是今年经济增速的最底线,而不是平均线,更不是最高限。今年上半年,经济总体仍然处于宏观调控措施发酵的惯性中,刚刚公布的CPI增幅降低至3.2%,PPI近乎零增长,说明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中。同时,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很大,欧债危机包括美债危机都可能爆发,发达国家经济低增长甚至出现轻度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大,这对中国经济将产生多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最高领导人,与其多想一些风险,多想一想困难是很正常的。而根据多年来的经验,中国的经济增长目标,尤其是GDP指标是层层加码的,上面定的高,下面则更高,最后还是高增长,陷入被动调整;二是中国经济今年将下决心调整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增加市场经济比重,增加民营经济的比重,为了达到转型目标,必须适度地减少大型基本建设项目的开工量,减少国有企业的贷款量,这会引起GDP总量增速放缓。对此,必须提前预估;三是经济增长需要突出增长质量,注重GDP的含金量,为此,中央政府要率先放弃以GDP为纲的考核模式,减少命令经济的比重;四是今年将召开十八大,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本届政府要给下届政府打好基础,留有余地,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今年慢一点,是为了今后快一点。综上所述,GDP目标7.5%不是一个单纯的减速指标。

按照我的分析,今年实际的经济增速不会太低。外部经济环境即有不利因素,也有积极因素,欧元经济变数大一点,但发生全面衰退或者发生大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相反,美国经济正在稳步复苏,就业局面已经出现连续几个月的较大幅度上升,房地产市场也在好转,美国经济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器,与欧洲一加一减,世界经济总体平衡;中国经济今年将加快改革,除了适度地国退民进,更会强调更多地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时的基础作用,这不仅会激发更多的经济增长动力,同时也使改革为经济增长助力。中国经济下行空间不大;中国幅员广大,城市化工业化正在“半山腰”阶段,有些地区慢一点,更多的地区未必慢。这也是为什么没有一个省市将发展目标定为8%以下的原因。对于很多省市制定了高于12%的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宏观经济上的分歧在加大,而是因为很多地区的经济基础确实存在着高速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因为这一点,中央政府才需要压一压,不让牛市太牛。地方政府往往不会考虑经济增长目标对国际上的影响,目标太高,目标太大,即使是大宗商品急涨,对中国经济也是不利的。因此,从宏观上考虑,不能把指标定的吓人。7.5%其实是全球可以接受的目标,同时也给地方政府预留了“层层加码”的空间。

将GDP目标降低并且淡化是有重要的战略考量的,它反映了一个导向:单纯看GDP增速没有多大意义,只有适度地降低GDP目标,才能让地方政府更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要看GDP由政府推动,还是由市场推动,是由投资推动,还是由创新劳动推动。7.5%的指标应该是个加快改革的指标,是提高增长质量的指标。

按照经济学理论,GDP有可再生GDP和低效率GDP之分,无效的GDP如同净消费,它的功能仅仅只在增加了就业机会,多开支了一些人工费用,但不会产生GDP滚动,即生产型GDP。过去多年,中国的GDP主要靠投资拉动,靠基本建设拉动,投资占GDP的比例接近46%,在全世界首屈一指。投资水平如此之高,实体经济未必就好,相反虚拟经济的泡沫在增大,物价接近失控。这种增长方式需要实质性的改变。而主动地将GDP指标降低一点,有利于创造提高GDP质量的大环境,有利于提高生产型GDP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衡量经济是否真的增长,健康与否,关键不在GDP,而在就业率提高,劳动者收入提高,企业注册数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如果做到了这几点,GDP低一点反而是好事。

当然,一定量的GDP增速是必须的,尤其是现在。从宏观上看,没有一定量的GDP,没有匀速的GDP减速,不仅投资率肯定下降,宏观经济也可能失速。实际上,当GDP一下子调整很大时,实体经济一定萎缩,而蛋糕不做大,消费率也上不去,经济转型则成为空谈。企业利润率与GDP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目前企业利润率已经出现急剧下降趋势,如果真的出现低于7.5%的经济增长率,那是风险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全球股市一看的7.5%都吓得大幅度下跌的原因。

习近平副主席最近谈到:中国经济绝不会出现硬着陆,实际就是指经济增速不可能大幅度下滑,不会低于7%。全球经济学家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其实是12%以上,一下子调整到7.5%,太猛了,一定是硬着陆。而从两会分组讨论情况看,各地对此十分清醒,都在制定实事求是的经济发展目标,大约减速比例不会超过2%。总的看,减速是一致的,但同时在强调提高增长质量,力争保持合理增速。根据我的判断:中央政府目标加上全国各省市目标求一个平均值,中国经济2012年的实际增速应该在8.9%附近,远远高于7.5%。

正是因为对7.5%有着正确的认识和解读,中国股市才在下跌调整两天后,于半年线上方就结束调整,在两会召开的关键时点出现大幅度反弹,周末收盘站在了2430点以上,预示下周还要涨。这证明了我年初形成的三大判断:今年有牛市;两会前建仓,之后闯关,3月突破2500点;大胆地布局2012,逢低就买,不要寄希望很大幅度调整。只有坚定信心,坚持逢低吸纳,才能收获未来8年。

中国经济是需要调整的,那是为了它更健康,“7.5%”是以退为进。股市也需要调整,但在2500点以下,很难出现大幅度的调整。 

延伸阅读
上一篇:天津:76.3%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改善民生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何志 何志成 7.5%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