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用降准与存款加息来微调货币政策

来源:上海证券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1月份我国新增贷款738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过万亿元。且从2009年以来的情况看,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也相对偏低。此外,衡量货币供应量情况的M1和M2同比增速也大幅回落,创了有历史数据以来…

1月份我国新增贷款7381亿元,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的过万亿元。且从2009年以来的情况看,今年1月份新增信贷也相对偏低。此外,衡量货币供应量情况的M1和M2同比增速也大幅回落,创了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如何看待这些数据呢?笔者认为,1月份信贷数据较低,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第一,新增信贷不高可能是银行不愿意放贷。银行不愿意放贷,有多重原因。一是受到存款制约。特别是受我国实际负利率影响,2011年出现了银行体系存款外流的情况,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能力。二是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相对较高,冻结了部分商业银行资金。三是银行的新资本监管要求面临着实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也使得银行不得不通过压抑信贷增长来缓解监管压力。

第二,新增信贷不高有企业不愿意贷款的原因。企业不愿意借贷,主要是由于经营情况变差,企业的信贷需求不够旺盛。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比较严峻,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比较大。根据最新的出口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出口下降0.5%,是2009以来的首度负增长。企业出口订单下降,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情况,信贷需求也会相应有所减少。

第三,新增信贷不高与宏观经济形势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总基调相关。总体上,尽管外围经济环境严峻,对我国外需市场和经济增长有一定影响,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还比较平稳,中国经济已开始“软着陆”。但物价形势还比较严峻,1月份CPI上涨4.5%。在这一背景下,货币政策延续了稳健基调,银根偏紧,银行房贷的节奏也相对平缓。

第四,新增信贷不高也与节日等其他因素相关。特别是今年元旦和春节都在1月,导致1月份实际有效工作日减少,假期后刚开始工作等因素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月份的信贷情况。

从一季度信贷数据看,可能蕴含着以下的经济信号:一是预示着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基调。2012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斟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后提出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宏观经济运行整体上保持相对平稳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太可能会大规模放松。二是预示着我国的物价形势还比较严峻。今年物价形势仍不十分乐观。盯着物价,也许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

那么,未来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转向呢?

笔者认为,首先,从形势看,世界经济不会陷入大幅衰退,不会对我国经济构成决定性的负面冲击。当前美国经济已开始好转,欧元区财政协调正在加强,债务危机特别是希腊债务危机的紧张形势有望缓解。新兴经济体尽管面临着一定的发展风险,但是向好发展的势头没有改变,其迅速发展也正在改写世界经济格局。特别是东南亚经济的增长潜力对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其次,从宏观经济政策看,目前尚不需要进行转向,货币政策也不需要显著放松。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基调,还是应该保持审慎,以稳为主,把工作重点继续放在经济结构调整上。从货币政策来看,更是不需要显著放松,特别是从物价和房价的形势来看,目前也都还处于调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显著放松货币政策可能改变市场预期,丧失前期调控的成果。

再次,可考虑对政策进行适度微调,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当前对货币政策来说,可以考虑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进行存款加息的办法。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冻结过多的金融资源,是一种浪费。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市场流动性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为冲抵降准带来的政策转向预期,可在降准的同时,适度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以缓解我国实际负利率的情况,平衡金融垄断与社会利益的失衡,也有利于防范存款大规模流出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过大的风险,缓解高利贷的问题。

最后,与IMF认为的中国需要推出新的经济刺激计划不同,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还处于平稳可控的阶段,不需要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步入大选年,更应该审慎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应重视利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形势来开展必要的国际政治对话。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中国“挺欧”引发外媒强烈关注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存款 加息 微调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