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成:保增长行胜于言 下调存准率就为保增长
来源:钢联资讯 作者:何志成(Mysteel特聘顾问)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人民银行30日下午6.30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必须…
中国人民银行30日下午6.30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中国大型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将分别执行21.0%和17.5%的存款准备金率。
必须强调,这是近3年来,中国银行业存准率首次走出“上调”区间,开始向下调整,预计未来半年,还要进行至少三次下调。
此次中国央行调整存准率似乎有些突然,但它正反应了高层对宏观调控手法的某种转变——要有一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尤其不能让国际金融巨鳄提前知道。其实,此次存准率的调整应该在预期之中,因为胡锦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已经在多次重要的场合阐述保增长,尤其是指出:需要强劲增长。我在最近一系列文章中已经对“保增长”进行了多次解读,其中着重谈到“保增长”不仅是对全世界其他经济体说的,更是对中国说的,尤其是胡锦涛主席特别地谈到“要努力实现强劲增长”。熟悉全球经济的人一定明白,在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只有中国才具备“实现强劲增长”的能力和潜力,实现强劲增长指的就是中国。
保增长与“促稳定”是密切相关的,所谓促稳定就是防风险,尤其是在年末。我在很多媒体公开谈到——11月底之前中国央行需要明确地发出保增长的具体信号,所谓预调微调必须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行胜于言,保增长的唯一信号就是调降存准率,而且要快。因为重大的经济风险很可能在年底前集中爆发,再晚,就使不上劲了。这些风险包括:房地产市场急跌所引发的银行坏账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因为入不敷出而难以归还银行贷款本息风险;还有资金链断裂所可能引发的大面积高利贷市场泡沫破裂风险。这三大风险都与资金紧张相关,因此必须紧急地放松银根。
至于当前社会资金面是否高度紧张,虽然经济学家还在争论,但央行今天的行动已经给予了回答——不紧张能够突然间调降存准率嘛。不仅紧张,而且是高度紧张。今年社会融资总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两万多亿,相当于下降20%以上,如果考虑到经济增速9%以及通胀率6%,实际减少资金供应量35%左右。即使我们承认前两年放的多了,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收回35%,也应该算是紧缩,而且是力度较大的紧缩——谈不上稳健。
要稳健,就要突出一个“稳”字,不能让经济大起大落,年底前尤其要防范大落风险,明年上半年还要防范。因此存准率还要下调,社会融资量要适度增加,年末贷款增量要突破7.5万亿。此次下调0.5%,大约可以释放7000亿流动性,预计12月可以新增贷款一万亿左右,可以较大幅度地缓解年底前的资金紧张状况。
保增长就需要明确地回击做空中国的投机客——不要轻易地攻击中国。最近海外做空中国的势力很猖獗,大肆地从大陆和香港撤离资金。具体表现就是人民币汇率向下走和股市暴跌,尤其是今天,B股暴跌了近7%。此时再不回击,中国央行责任何在!此次下调存准率既是对做空中国的投机客的有力回击,也是对人民币汇率之争的一种表态:人民币不会大幅度贬值!
有记者在第一时间提问:下调存准率会不会使银行信贷资金流向房地产市场?我觉得问的没有道理。我在很多场合都强调,现在让商业银行给房地产企业增加放款,他也不会放,因为谁都看得清,房地产市场距离稳定还早,还不到出手相救的时候。目前最需要保的是许多在建的国家级工程,要保证工地不散摊。只要保住了重大基本建设,就保护了很多关联企业,保住了农民工队伍;同时需要保住的是实体经济,尤其是与国计民生高度相关的实体经济,保住了它们,就保住了供给,保住了就业。当然,也要保股市,不能让股市跌破2300点大关。当前,保股市主要为了保住投资者信心,同时也保住了消费。股市跌破2300点,明年谁还敢投资,更没有钱消费,中国经济谈何强劲增长,谈何转型。
当然,社会资金量突然间增加,少量资金肯定会流向楼市。但这无碍于对楼市的宏观调控,因为适度地撒一点点毛毛雨对楼市的健康调整是有利的。李克强副总理刚刚讲了,政府房地产调控的目的是要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是为了使未来的房地产市场更加繁荣。房价下跌是必要的,但暴跌不受欢迎。下调存准率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房地产市场不能保,但也不能任其暴跌。
总之,下调存准率就为保增长,中国央行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它向全世界发出了清晰的信号: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将更侧重与保增长,中国经济增速不会低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