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降至9.2%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1年9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0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9月通胀继续高位运行,9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2%,与统计局公布的8月水平一致。三季度GDP同比增…

2011年9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调研”显示,来自国内外20家金融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预测,9月通胀继续高位运行,9月CPI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6.2%,与统计局公布的8月水平一致。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为9.2%,低于二季度GDP同比增速水平(9.5%)。与此同时,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增速继续放缓。

虽然高通胀形势继续,经济增速有所下滑,但机构对未来经济状况仍抱有信心。10月“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50.7,终于结束此前连续五个月的回落态势。

●信心指数

预测均值50.7,结束回落

本次调研共有12家机构给出了10月份的信心指数,预测均值为50.7,中位数为51.0,均高于9月信心指数(50.6)。这是连续五个月下降之后,该信心指数首次止跌回升。

官方公布的9月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较8月50.9%回升0.3个百分点。该指数最近两月连续回升,显示出经济发展回稳态势进一步增强。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指出,受全球经济负面冲击和国内政策持续收紧等因素的影响,9月份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将继续回落,三大需求将呈不同程度的放缓。

摩根大通经济学家朱海斌分析称,尽管中国现在对出口的依赖相比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已低了很多,欧美地区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还是会对我国的出口以及相关行业造成不小的冲击,而近期的各项经济指标显示,中国的经济增长已有所放缓。

朱海斌进一步表示,除了外部需求降低带来的影响,货币政策正常化也让内部的经济活动有所降温,“不过就内部需求而言,固定资产的投资,特别是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消费以及就业人数的不断上升,仍然可以为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创造较好的条件”。

●三季度GDP

预测均值9.2%,小幅放缓

在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等系列宏调政策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已呈现增速放缓的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预测均值与中位数均为9.2%,低于统计局公布的二季度增速9.5%,也低于一季度的9.7%,同时也低于上半年同比增速水平9.6%。其中,美银美林等9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9.3%,摩根大通给出了最悲观的8.9%。

工银瑞信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陈超表示,中国经济仍处于去库存阶段,经济环比增速企稳,同比继续下行,宏观经济从“类滞胀”走向“小衰退”。

招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预计,由于持续的紧缩政策和流动性控制,经济增速将会进一步放缓,四季度环比降幅收敛、同比大约9%左右,明年一季度经济延续缓慢下滑走势。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滕泰分析称,随着四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速缓慢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较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GDP增速回落较快。

不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年内经济增速放缓是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减速不会出现2008年的“硬着陆”情况,是“十二五”开局的新经济周期下温和可控的回落。他指出,“虽然外部欧美债务危机在持续发酵,导致我国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但投资和进口等数据表现仍强劲,这也表明国内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充足,预计在今年四季度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和政策收紧力度的减轻,经济增速将有所企稳,全年经济增长应能保持在9.4%左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9月28日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高达9%以上,处于增长潜力决定的合理区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将超过9%。

●CPI

预测均值6.2%,与上月持平

中国的通胀将继续高位运行。

调研结果显示,9月CPI同比增幅的预测均值和中位数均为6.2%,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水平一致。其中,兴业银行和瑞银证券等7家机构给出了最大值6.3%,德意志银行和国泰君安等6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6.0%。

连平指出,虽然CPI同比仍维持在6%左右的高位,但应看到的是,前期对CPI推升作用明显的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有所减轻,同时考虑到下半年翘尾因素将逐步降低归零,以及地方政府加强对流通环节管理,通过集市与生产基地对接降低食品供应价格,物价调控正逐步起效,而近期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也可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于本轮通胀的高点,机构普遍认为已在7月份形成。曹远征认为,虽然物价高位回稳,但年内物价拐点预计在7月份已经形成。

连平也表示,7月份将是年内物价的高点,8月份有所回落之后,9月份继续回落,拐点将在三季度形成,“但在劳动力成本长期看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高位徘徊、政府调控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目前通胀压力减轻主要来自翘尾因素回落,新涨价因素仍处于高位、国内通胀预期依然较强等因素的影响下,年内物价回落幅度可能有限,至11、12月CPI同比可能仍居4%左右,预计全年CPI同比的平均涨幅在5.2%~5.4%之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CPI将在11月首见跌破6%的显著下降,但预计2011年全年CPI将达到5.5%左右。

9月PPI同比增速将再度回到7%以下。调研结果显示,9月PPI同比增幅预测均值与中位数均为6.9%,低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增速水平(7.3%)。其中,野村证券给出了最大值7.3%,瑞银证券给出了最小值6.5%。

连平预计,受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国内三季度经济增速仍可能继续有所回落,四季度仍将低位徘徊,对上游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趋于平稳,PPI将延续回落的态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预测均值16.9%,增速放缓

调研结果显示,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预测均值为16.9%,较统计局公布的8月水平(17.0%)有所回落。其中,中信建投给出了最大值17.3%,工银瑞信等3家机构给出了最小值16.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由于商品房销售增速保持低位,基本电器的农村普及性需求高峰已过去,新增的家电家具等更新需求相对偏弱,社会零售总额的真实增速将小幅回落。

不过,连平指出,从近期数据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维持了从今年2月以来的小幅回升态势,预计这一趋势在9月仍将继续维持;从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增速虽略有下滑,但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而具体消费领域中,中汽协8月份的汽车销量数据有所回升,同比增速提高到4.5%左右,因此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仍将保持小幅回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6亿元,同比增长16.9%。

●工业增加值

预测均值13.3%,小幅回落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工业增加值也继续小幅回落。

调研结果显示,9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预测均值和中位数为13.3%,均低于统计局公布的上月增速水平(13.5%)。其中,澳新银行给出了最大值13.8%,国泰君安给出了最小值12.8%。

诸建芳认为,工业生产增速还将持续回落,“一方面,由于政策保持偏紧态势,企业流动性紧张,高铁等大项目建设进度依然放缓;另一方面,外围经济出现大幅动荡,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企业补库存动力明显降低”。

连平分析称,从近期数据来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6月大幅反弹之后连续两个月回落,可能在13%左右持稳;从宏观层面来看,国内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在低位徘徊,国外经济复苏状况堪忧,国内投资增速也出现回落,工业增加值可能延续小幅下行的态势。

鲁政委则给出了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的其他原因。他指出,首先,汇丰PMI初值的产出分项回落表明生产收缩的企业数已较上月再次扩大;其次,主要工业原材料价格9月初开始持续回落,间接说明企业需求降温;再次,进入9月,因煤炭企业利润遭挤压,电力企业减少发电机组,加之干旱导致水电供给少于往年同期,11省市再次出现“电荒”,能源供给不足将影响工业生产;最后,去年同期环比较高将拖累同比读数下行。

据工信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上月9日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今年后几个月中国工业经济运行环境将更趋复杂,但总体仍在可控范围内,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在13.5%左右。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油价开降 政策紧缩担忧趋缓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三季度 同比 增速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