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秋季广交会料订单大减 广东中小企危机升级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广东官方寄望市场倒逼机制,帮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但记者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面临长期生存压力,转型知易行难,尤其是资金、人才、规模、行业等方面,制约重重。

广东官方寄望市场倒逼机制,帮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但记者调查发现,中小企业面临长期生存压力,转型知易行难,尤其是资金、人才、规模、行业等方面,制约重重。

有关专家预料,今年秋季广交会订单将会大幅度减少,这将会再次考验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主的经营意志。

资本技术人才短缺 中小企陷转型困境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以加工制造为主业的中小企业旧有盈利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走向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转型。可是,倒逼之下的转型,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却是一种无法承受之重。企业要继续发展必须转型,可是该往哪儿转,怎样转,拿什么转?

在广州投资做钟表行业的台商朱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并非无心升级,但是对于怎么转,怎么升,他还非常困惑。「升级是在自有产业基础上进行提升,而转型则是转投其他产业,这些都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材料、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我们目前还没有什么头绪。」随着转型升级之风愈刮愈烈,朱先生的隐忧也日益加深,他很害怕自己所处的传统产业会被边缘化。「我们现在所在的开发区内有很多大型企业,不乏高科技、高附加值、高产值企业。污染相对较高、产值相对较低的传统产业似乎已经不再受欢迎。」朱先生表示,尽管工厂有配备相应的环保防治措施,但因为钟表需要喷涂,所以对空气多少会有污染。而且钟表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钟表装配环节必须使用人工。所以,他正在考虑搬迁。

广东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何佐贤表示,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而中小企业恰恰缺乏这些要素,这使得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难度加大。部分中小企业反映,在对企业追加投资,特别是在新设备投入上有顾虑,因为,未来不一定能够产生效益,在一些产品周期短的行业里这种情况更为突出。今年7月底,粤港数十家商会齐聚东莞,探讨中小企业转型之困时,香港中小企业商会丁铁翔就表示,不少在粤的港资中小企业都明白,单靠来料加工及外贸订单并不能令企业持久生存,应想方设法开拓内需市场,并通过自创品牌及提升产品附加值,令企业得以继续生存。但这些道理说易行难,原因在于港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开拓内需市场的经验,而且开拓品牌及提升产品附加值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这些投入之回收期皆以年为单位,故此一般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未必能负担这些开支。

专家:明年出口或再探底 今秋广交会料为拐点

成建三告诉记者,近期他对国际市场环境和国内产业环境的研究判断表明,国际市场环境将出现二次探底,而且此次探底将不是短期性的,至少3到5年内很难恢复,这将会加剧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他估计,今年下半年开始,将有一大批从事外贸的中小企业面临倒闭。「今年秋季广交会将出现订单大幅度减少,明年中国出口很有可能再次跌入谷底。」成建三认为,从这一轮经济危机来看,中国传统制造业已到达顶点,接下来世界产业结构将会出现更大调整,包括新兴市场制造业正在兴起,东欧、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家也开始重振制造业,内地制造业想继续发展,必须提升产品附加值,向中高端市场拓展。

成建三警告称,产品升级并不是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意味着要与日韩展开竞争,仍会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和考验。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目前处境困难的中小企业很多,从事行业范围也非常广,有些企业所处行业本身是夕阳产业,就应及早跳出行业范畴,而有些企业虽然是政府鼓励的新兴产业,但由于企业管理混乱或技术可替代性很强,这些企业就应该重新评估自己,有没有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对于目前政府的扶持政策,林江表示,政府已经尽力,企业转型升级的责任不应该全部放在政府身上。他建议政府大力扶持相关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和指导,为中小企业提供转型升级的专业扶持,给中小企业更充分的发挥空间。

制造业者信心低迷 在粤港企渐生退意

据了解,虽然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小企业的共识,但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少企业主似乎并不太积极。他们认为,目前能否生存下来都是问题,转型升级只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记者也发现,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双重挤压下,许多中小企即使每天加班、开足马力赶工,付出很多却得不偿失。很多中小企业主对未来很迷茫,信心低迷,似乎做好随时结业的准备。事实上,近年来招工难、用工成本大幅攀升,都在一步步动摇企业家的经营意志。

在一次港商聚会上,在东莞从事玩具制造行业的郑先生向记者感叹经营不易,「缺钱,缺电,缺人才,缺订单。」郑先生称,今年企业成本普遍增长20%,利润都被成本消化掉,而订单仍在持续下滑。更要命的是,金融危机时订单是「救命稻草」,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有订单却不敢接,即使接了,也很难招到工人,即使招到工人来做,也没有什么利润」。他表示,现在制造行业逐渐被视为夕阳产业,「很多同行已经关门,我们也是勉强维持。不是不想转型升级,是没资金、没技术、也没人才,转不了。我现在很迷茫,以后做不下去了,就和其他人一样关门,买几个商铺收租、炒楼。」

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成建三表示,目前广东许多中小企业的确生存艰难。据其了解,现在珠三角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有三条路可走:一条是申请破产,即真正意义上的倒闭;一条是迁出珠三角,「这类企业是少数,约占10%」;最后一条路是退出制造业。三成以上的关张企业选择的是最后一条路。成建三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初,一批港商来到珠三角打拼,随着发展空间不断被挤压,现在很多选择了「退休」。鞋类企业安朗童话世界业务推广总监林彩朗亦承认,很多港商已年过半百,由于经营工厂太辛苦,他们的子女大多不愿接班,加上未来经济走势尚不明朗,许多人不愿冒险投资升级转型,最终会选择无奈退出。

动力能力公共服务 三大不足制约转型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会长王理宗亦提到,目前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投资环境和法制环境很差。很多出口转内销的企业很难适应国内营销「游戏规则」,除了招投标和评审中的各种「潜规则」外,产品进入零售环节同样要遭遇「潜规则」。政府部门办事手续杂、关卡多、效率低、费时长。另一方面,法制不健全,创新成果被大量抄袭,维权成本太高和投诉无门,让专注于通过创新转型升级的企业很头疼。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认为制约广东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主要有三大类:动力不足、能力不足以及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广东省民营企业商会执行会长黄志云认为,导致上述三大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广东的企业家精神正在衰退,守成有余,拓展不足;二是由于产权结构、产业政策、国进民退等制度性因素,使一些企业家对于长期从事实业信心不足,缺乏做百年老店的愿望;三是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到位关系到中小企业是否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转型升级的意愿及其转型升级的成本。

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卫平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并非所有行业和所有企业都适宜转型升级,就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生存困境的情况下,转型升级也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毕竟是少数。他估计,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将深陷转型之困难以自拔。「我们必须认识到,并不是每一种产业都能成功转型,有的产业在转型过程中由于管理、技术或执行上步伐没有跟上遭受淘汰,有的产业抓住新的市场空间和方向,就能很好地实现转型。」

记者手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在对广东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采访中,记者感触最深的还是企业主有苦难言的窘态:一方面困难很多,压力很大,企业随时面临倒闭危机;另一方面却不敢畅所欲言,不愿轻易道出所面临的困惑与苦衷,小心回避着有关「倒闭」的话题。

有港商还提醒记者,不要太强调倒闭潮,应该说是「企业暂时停工」。这也让记者的采访变得非常困难。融资难、用工荒、拉闸限电、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不稳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是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其中有市场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低、小、散的特点以及竞争力不足等内因。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下,本来就处于竞争劣势的中小企业生存危机进一步升级。如果说2008年金融危机是对广东外向型经济一次大浪淘沙式的洗牌,那么,去年以来的宏观政策调控、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更是一次生死攸关的考验。记者在采访中亦深刻感受到,目前的生存困境让不少中小企业主信心不足。

有企业主告诉记者,虽然中小企业面临困境已成为众所皆知的事实,但没有企业会真正公开声称自己非常困难,特别是资金链有困难。「如果大家知道这个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谁还愿意和你做生意?一旦失去信誉,这才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主的说法,似乎代表了多数中小企业的无奈心声。
延伸阅读
上一篇:重庆永川77个重大项目将投资2300亿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秋季 广交会 订单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