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单月首破1700亿美元 7月出口强劲创纪录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尽管美债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尽管美债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中国出口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昨日(8月10日),海关总署发布了今年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前7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022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1%。其中,出口10493.8亿美元,增长23.4%;进口9731.7亿美元,增长26.9%。贸易顺差762.1亿美元,减少8.7%。

令人欣喜的是,欧美债务危机尚未冲击我国外贸行业。7月当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187.7亿美元,增长21.5%。其中出口1751.3亿美元,增长20.4%,环比大增8%,月度出口规模刷新了上月刚刚创下的1619.7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进口1436.4亿美元,增长22.9%。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称,随着此次标普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外需的疲弱会很明显,预计下半年进出口的情况或不如上半年,会有明显回落。

出口走强的连锁反应就是高顺差困扰再次回归。7月贸易顺差达314.84亿美元,远高于6月的222.7亿美元,亦高于市场平均预测值的280亿美元。这是近30个月来中国月度顺差新高,也是近两年内我国月度顺差首次超过300亿美元。

新兴市场高速增长

在普遍预计世界经济复苏已出现曲折之时,我国今年6、7月出口总值却接连创下历史新高。

7月外贸出口1751.3亿美元,不仅是自有外贸统计以来的月度最高值,也是我国单月出口首次突破1700亿美元大关。

从贸易对象来看,我国与美欧的进出口业务仍然保持着20%左右的平稳增长;而与以东盟为首的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出口业务,增长则能逼近30%。

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仍独占鳌头。前7个月,机电产品出口5951.5亿美元,增长18.9%,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6.7%。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436亿美元,增长20.3%;机械设备出口1956.4亿美元,增长15.3%。

受益于扩大进口和拉动内需的政策口径,我国7月进口表现虽不如出口亮眼,却也保持20%以上的增长,符合业界预期。

“7月出口回升,原因主要是基数效应,以及‘东边不亮西边亮’。7月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还是不错的。”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称,进口回升趋势与预期一致,但是幅度低于预期,可能是主要大宗商品价格下降较多所致。

民生证券报告认为,7月进出口金额均比市场预期高出不少,而7月份的出口主要是2~3个月前的订单。从目前欧美情况来看,第三、四季度还将是补库存阶段,接下来两个月我国的进出口料会稳定。近期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并没有反映到实体经济的波动上。

企业层面也未受到欧美债务危机的实质性打击。从目前情况看,美国市场和客户并没有呈现出无序状态,总体依然较为平稳。出口家用电器的东菱凯琴集团总裁助理潘卫东说,该公司的美国客户付款正常,市场运作平稳,没有出现剧烈波动的迹象,美国市场信用总体给人感觉依然坚挺。

外贸蹿升后劲生疑

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小调已造成全球“股灾”,业内人士提醒说,美元贬值和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将对中美贸易产生“冲击波”,出口放缓、企业利润缩水的风险迫在眉睫。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研究员袁钢明表示,出口维持高位将是暂时的,未来几个月内出现大幅度走低将不可避免。

从事传统灯饰制造为主的广东顺德本邦国际照明项目部总经理何维说,欧美市场是该企业的主要出口对象。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保持着升值的态势,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后,美元汇率很可能进一步走低。

他进一步表示,今年企业的经营本来已经很困难了,现在美元进一步贬值,企业就会有更大压力。“我们要么调价,要么就只能放弃订单。”

据了解,外贸型企业现在对外商报价的时候,通常要锁定一定的汇率。从下单到收款,起码在90天以上,期间如果美元大幅贬值,而汇率报价又较低,出口企业利润就会受损;如果汇率波动超过一定范围,企业只能调价,但这又有可能吓跑客户。

除担忧汇率风险外,美国会议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已经下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首当其冲的是美国零售商,而零售商的压力可能会直接传导至中国出口企业。

“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直接反映美国老百姓日常衣食住行的消费能力。”广东另一小型外贸公司的老板江先生表示,如果美元汇率继续下降,经济实力弱、利润低的小型外贸企业就只能转为内销或被整合。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作用可能会滞后,预计9、10月份我国出口出现大幅度下滑的可能性会较大。”袁钢明指出,应把防范中国经济下滑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一要务,放在控制通胀的前面,货币调控应充分关注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的负面影响。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延伸阅读
上一篇:金融“十二五”规划将上报国务院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单月 首破 1700亿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