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广东流动人口服务的“东莞模式”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广东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人,其中东莞市又是全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东莞是珠江三角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也正率先破解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难题。

广东流动人口超过3000万人,其中东莞市又是全国流动人口和出租屋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东莞是珠江三角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也正率先破解流动人口的社会管理难题。

据介绍,目前东莞市共有600多万流动人口,出租屋30多万栋(套)。近年来,东莞大力强化外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推进共建共享,为外来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以人为本

大力创新服务管理体制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社会管理领域新课题,广东给出了机制创新的崭新答卷,东莞让600多万流动人口焕发活力。

广东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梁伟发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坚持改革创新,勇于探索,从顶层设计着手,努力破除各种体制障碍,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纳入本地经济社会范畴。”

基层是社会管理的重心,也是创新的源泉。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政府原有的社会管理方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如何创新发展,提升服务社会功能,夯实和壮大社会管理队伍,是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针对以往流动人口管理理念滞后、职责不清、成效不大等问题,东莞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努力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莞人服务管理模式。以机制创新构筑服务管理新格局。”东莞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说。

“2007年,东莞首先在外地人称呼上进行变化,外来人口被称为"新莞人",我们还成立了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介绍说,“外来人口对东莞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要善待外来人口,理解外来人口”。

刘志庚介绍,东莞目前各个镇都有“新莞人服务管理局”下属机构,帮助新莞人在东莞生活和发展。同时,新莞人在东莞可以参政议政,其代表可以在东莞直接入户。“东莞目前600万人有医保,其中大部分是新莞人,外来人口的社会保障与本地人一致,东莞的中小学中,外来人口子女多于本地人口子女。”

东莞各镇街、村(社区)有32个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和621个服务站,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新莞人服务管理局牵头,各职能部门配合,各镇街、村(社区)抓落实的新莞人服务管理格局。

记者了解到,早在新莞人称谓出炉之前,刘志庚就曾在不同场合公开表示,外来员工是东莞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为东莞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表示,改称谓仅仅是个新的开始,东莞正从政治上、经济上、工作上、生活上各方面关心外来员工,将通过建廉租房、放宽入户政策、扩大社保覆盖面、解决子女入学等办法,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2008年11月6日,千万新莞人找到了“娘家”。首任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局长伦锦洪说:“新莞人以后有困难可以来找我们。”该局还将研究推出新莞人服务卡,不断增加在社保、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相关优惠服务。一位参加“新莞人服务日”的新莞人感慨地说:“终于找到地方了。”

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参与主体和智慧源泉。如何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健全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了解、参与公共事务?为此,东莞以发挥主体作用为目标,搭建新莞人政治参与新平台。

“近年来,东莞大力鼓励新莞人参政议政,面向全市新莞人公选聘任团市委专职副书记、市总工会和市妇联专职副主席各1名;有2名新莞人当选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和广东省人大代表,有17名新莞人担任市党代表、5名新莞人任市政协委员。”优秀新莞人刘俊合告诉记者,他1997年来到台商光宝电子公司。一干就是十年多。他通过学习和写作改变了人生,成为一名作家。

变革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工业化、城镇化人口大迁徙,在给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不断减少和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矛盾,消除隐患,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为此,东莞以矛盾排查化解为突破,探索多元调处新路子,加强对群体性事件预防化解。东莞市将拖欠工资纠纷、工伤事故纠纷等作为排查和调处重点。利用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企业调委会、企业调解联络员、村级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等资源,实现就地、就近调解矛盾。全市各级新莞人服务管理部门共设立33条信访专线,处理新莞人各类咨询投诉3.7万多宗。今年6月份,广州增城市新塘镇大敦村发生群体性事件,与之相邻的东莞市中堂镇在第一时间迅速作出防范部署,深入做好部分四川籍员工思想稳控工作,有效防止了事态蔓延。

东莞为强化持续服务管理新支撑,还以落实经费编制保障为重点,制定市、镇、村三级经费保障制度,将新莞人和出租屋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市镇两级财政预算。从根本上杜绝因运作经费不足而引致的乱收费、乱执法等问题。目前,全市新莞人服务管理机构定编425人,各镇街新莞人服务管理中心招聘专职工作人员638人,招收管理员4554人。

注重共建共享

大力推进均等公共服务普惠

“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对社会管理的新理解。”东莞的同志介绍说。

事实证明,只有把城市公共服务覆盖到流动人口身上,才能使他们有真正的归属感,城乡二元化格局才会真正打破,全社会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

为此,东莞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重解决新莞人在就业、居住、医疗、子女就学、劳动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新莞人合法权益,确保广大新莞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称谓之变折射出时代之变从过去的“捞仔”、“打工妹”、“农民工”到现在的“新莞人”,从过去的“不闻不问”到现在的“专门服务”,从过去的限制排斥到现在的平等对待,东莞市连续出台政策和措施,让流动人口享受到均等公共服务。

关爱新莞人的城市暖流延绵不绝,十件好事加快了新莞人融入东莞的归宿感:保障同工同薪保护新莞人权益;建设新莞人廉租公寓;每年建十所新莞人子女学校;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鼓励新莞人参与东莞事务管理;吸引企业人才入户东莞;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户籍准入;新建博士创业园等等。

“抓好就业引导。积极开展面向新莞人的"春风行动",设立公共就业服务站点600多个,全面实施免费就业服务。从2007年起,让新莞人与户籍人口同等享受政府的资助性培训,现已安排资金5449万元,培训44.3万人次。”东莞市委的同志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起,东莞市投资近10亿元大力实施安居工程,采取“政府投资(补贴)为主”的模式,兴建、收购和改造一批廉租房供新莞人居住,目前已在长安、虎门、大朗等8个中心镇推行试点。在新莞人居住集中地建设综合服务小区43个。2011年将投入10.5亿元,并在全市年度用地指标中单独列出630亩土地用于公租房建设,以解决新莞人住房需求。

“新莞人子女与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完全免费义务教育待遇。”目前,新莞人随迁子女在东莞市接受义务教育52.9万人,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71.41%。去年,在东莞市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新莞人子女为12.6万人,占公办学校学生总数的40.84%。

东莞社保局的同志告诉记者:“新莞人住院医保的年最高支付限额由初期的2.5万元提高到20万元,享受到与户籍居民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去年参加社会保险的达1860.8万人次,占全市参保人数的79%;办理流动人员人身意外保险149万份。”

“抓好新莞人权益维护,提高新莞人工资待遇是根本,加强劳动监察管理是关键。”东莞将最低工资标准从2003年的450元提高到目前1100元。2005年开始建立信息化的企业工资监控制度、欠薪预警报告制度和工资垫付制度,共为108.74万劳动者追发工资15.3亿元。2007年以来,共承办涉及新莞人的法律援助案件12044宗,代写法律文书1396份。

2010年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1万家次,涉及新莞人337.1万人次,处理群众举报专查案件1273件,责令相关企业为近2万名劳动者补发工资2588万元,督促企业与21.8万名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对违法行为的企业发出劳动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2620份,行政处罚168家。

"优秀新莞人"评选、新莞人"积分制"入户等关爱服务深得民心,去年共有10854人取得入户资格。”首届优秀新莞人、茶山镇超朗小学体育老师彭凯武说,“我来东莞有12年了,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新莞人的关心,爱护。”

此外,举办“留莞关爱暖新年团圆饭”、慰问新莞人困难家庭、为留莞过年新莞人免费增加有线电视节目等活动。开展新莞人金融综合服务试点,结合推广办理居住证工作,扩展居住证功能,逐步实现新莞人信息采集、公交服务、公务服务信息发布、金融服务等功能一卡通。

巩固基础

大力提升以服务促管理效能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最强大的生命力所在。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在社会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一切社会管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活动。

专家指出,流动人口是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2.6亿。如何让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顺利融入城镇,避免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大城市大贫民窟的“城市病”,避免城市居民的割裂与分化?

“有了居住证,好开心,人有了一种归属感。如今去港澳旅游,用居住证就可以办理港澳通行证,不用再回老家去办了。”来自四川的东莞锦盛科技公司员工王雅芬高兴地说。目前,广东全省已办理居住证2833万多张。在广东,流动人口能享受到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等七大类公共服务。

“紧紧抓住基础建设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推进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拓展服务管理网络,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广东省综治委的同志说。

为此,东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莞人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改善新莞人居住条件的指导意见》、《东莞市积分制入户暂行办法》、《东莞市新莞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东莞市出租屋租赁管理实施细则》等18份规范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新莞人服务管理制度体系,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加强日常巡查,力促管理常态化。建立日常巡查管理机制,由新莞人和出租屋管理员负责日常登记、办证、巡查等工作,各职能部门对管理员巡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执法处理。完善出租屋分类管理机制,对集中型出租屋实行封闭、半封闭式管理,对分散型出租屋实行“专人分管、专人负责”的旅业式管理,对住宅小区推行协管站管理并建立外来租住人员入住申报制度,对工厂集体宿舍实行自管和联防式管理。目前,全市实行分类管理的出租屋占75%以上,近年来通过日常巡查向职能部门反馈信息3.3万宗,协助公安机关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170人,打掉犯罪团伙497个,有效遏制了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加强信息整合,力促管理高效化。加快新莞人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积分制管理子系统,实现与市企业工委、计生、人力资源等部门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共采集出租屋信息30.2万栋(套),录入租住人员信息620万条,注销246万条,为居住证推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积分制入学政策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加强甄别分类,力促管理精细化。通过全面普查登记、信息采集,将各种信息进行全面排查,按“放心户、放心人、重点户、重点人”分类录入电脑,并对“重点户”采取专项整治行动。2006年以来,全市针对“重点户”内存在的消防安全、无证照经营、黑网吧和异地摩托车等问题,开展了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各镇街、各有关部门与当地干部共出动10万多人次,通过限期整改、停租、取消租赁证等措施,整治各种隐患出租屋5万多间次。同时,按照服务多数、管住少数的原则,对排查出的“重点人”实行有效监控,大大减少了发案率。

来源:人民日报
延伸阅读
上一篇:山西省属国企20大集团浙沪苏考察招商引资332亿元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广东 流动人口 服务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