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香港IPO市场创下10年来最高集资记录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1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创下10年来最高集资记录。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11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共有33宗IPO,集资总额1822亿港元,是2010年同期集资总额的2.6倍。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


2011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场创下10年来最高集资记录。

根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11年上半年,香港市场共有33宗IPO,集资总额1822亿港元,是2010年同期集资总额的2.6倍。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上半年香港IPO集资表现理想,主要由于香港市场一方面连接国际化投资者,另一方面靠近中国市场,成为国内国际投资者理想的展示平台。

欧振兴预计,截至2011年底,香港全年IPO上市公司规模将达到约100间,整体集资规模约4000亿港元,则除去上半年已上市的33家公司1822亿港元的集资规模,下半年将香港市场IPO集资仍有逾2000亿空间。

根据德勤统计,2011年上半年,香港市场IPO集资总额已位列全球第二。其中,零售和消费业在2011年上半年占据最多上市项目,包括米兰站、新秀丽、普拉达在内的消费品品牌纷纷选择在港集资,IPO宗数占上半年的34%。而按集资额计算,能源及资源类行业集资额遥遥领先,占总集资额的51%。香港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其被多数公司青睐的关键。

在上半年1822亿港元的集资额中,国际上市项目占据了集资总额的58%。嘉能可国际、新秀丽、普拉达等公司纷纷选择在香港上市集资,其中嘉能可国际集资规模更是逾831.5亿港元。

相比于巨大的集资额,在港上市可以有效提升国际企业在大中华地区的形象,成为国际公司来港上市的更重要原因。Coach国际部零售业务总裁VictorLuis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指,Coach目前的资金实力并不需要筹集资金,公司主要希望借助香港上市,让Coach的员工、合作伙伴及政府看到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而另一方面,中国的企业也希望借助在香港上市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目前香港市场中国际投资者占46%”,欧振兴指,“环球及亚洲区的投资者都希望通过在港投资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使得香港后续发行集资能力更强劲。”

“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香港一级市场在公司眼中有了集资以外的更重要功能,即拓展公司在国内或国际市场的影响力。相信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这一功能会越加重要。”香港泓福证券资产管理研究部主任邓声兴表示。

按照往常的数据统计,每年的第四季度是各公司赴香港市场IPO的集中期。2009年第四季度,共有37间公司赴港上市,而2010年第四季度,共有47间公司在港IPO。德勤预计,约有100间公司将在2011年底前完成在港上市,集资额约4000亿港元,则2010年下半年,预计将有67间公司在港上市,集资规模逾2000亿港元。德勤进一步估计,截止2011年底,预计在港IPO的国际上市项目将达到15个。目前,包括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在内的国内知名券商已获批准赴港IPO,而COACH也被指有意于年内完成在港IPO计划。

2011年6月,中国服饰控股、浩沙国际等已先后因认购不足而搁置上市,市场疲态尽显,也连带引发了对下半年IPO市场的忧虑。对此,欧振兴认为,一方面新股发行情况受市况周期性影响,企业搁置上市是因为没有达到对公司的预期估值,另一方面,即使市况不佳,投资者也会对有价值的新股感兴趣,“2010年,太古地产都曾经搁置上市,但上市的窗口永远为企业打开,即使宏观环境差,投资机会依然存在。”

邓声兴认为,目前港股市场已基本见底,预计下半年随着国内的通胀见顶,港股将出现回弹,“随着市场气氛好转,国内放宽紧缩政策后,将带动市场资金流向,利好下半年上市的新股。”

德勤指,下半年IPO公司将主要集中于零售及消费、金融服务和能源及资源行业,因零售业在港上市,可借此进入中国内地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品进口国,在港上市使能源与天然资源企业能够更有效捕捉在中国市场的机遇。金融机构的集资需要,则来自部分内地银行和保险公司需要透过集资满足监管当局更高的资本和流动资金的要求,而证券和经济行业则需要资金展开或支援国际业务发展。

“虽然我们对本港IPO市场持乐观态度,但仍需关注相关风险”,欧振兴指,“内地通胀持续上升、美国经济前景不明朗和欧洲债务危机等挑战,都是值得关注的因素。”

来源:和讯网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上海“十二五”将在郊区开辟城市建设“主战场”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香港 市场 创下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