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林毅夫: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基建的四个比较优势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7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北京表示,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做抓手的时候,有四个比较优势。 林毅夫在2017“一带一路”投融资高峰论…

2017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在北京表示,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做抓手的时候,有四个比较优势。

   林毅夫在2017“一带一路”投融资高峰论坛上介绍,这四大比较优势分别为:中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充足的外汇储备保证长期资金投入,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机遇期”的中国可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从实际出发的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林毅夫认为,以历史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援助的案例为鉴,提出仅限于人道主义的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援助,由于未能抓住受援助国家的发展痛点,而未能达到良好效果。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最大瓶颈限制是(落后的)基础设施。

   对于四大比较优势,林毅夫在演讲中一一分析。

   首先,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特别的强。

   林毅夫指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中国当前建筑材料的生产能力超过世界一半。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要施工,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快,所以中国培养了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建设队伍。而美国早已过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年代,已经没有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了或者相关方面的比较优势了。

   其次,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外汇储备,达3万亿美元。

   林毅夫强调,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过去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买美国国债,或者是投到他的资本市场上,但现在美国国债按照真实汇率来计算是负利率。同时中国每年经常账户上的两三千亿美元也可以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种子基金,来撬动其他主权基金或是退休基金以及商业性的贷款,来支持“一带一路”的建设。

   第三,基础设施需要产业发展。

   林毅夫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抓住“亚洲四条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期,实现了工业现代化。现在中国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窗口机遇期。

   最后,是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

上一篇:安徽前11月新改建公路工程完成投资330亿元
下一篇:交通部:规范收费公路PPP项目操作 多方式补助支持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相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