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龙华轨道建设面临“失落的5年” 交通成“软肋”

来源:南方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英雄难过梅林关!”多年来,不少龙华区的居民曾如此感叹。 如今,这一经典感慨有了升级版:“没在早晚高峰期挤过4号线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内外出行不畅,成为龙华人的一块心病。 上…

 英雄难过梅林关!”多年来,不少龙华区的居民曾如此感叹。

   如今,这一经典感慨有了升级版:“没在早晚高峰期挤过4号线的人,不足以谈人生”。内外出行不畅,成为龙华人的一块心病。

   上周四,龙华区委统战部主办“同心龙华”议政厅首期活动,议政主题经过多番筛选斟酌后,最终落子在“出行难”上。

   议政会上首次披露关于龙华出行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的各种大数据。一方面,龙华出行需求惊人,“4号线客流最高超过60万人次/天”“跨二线关客流最高达33.6万人次/小时”;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供给不足,“到2030年,龙华地铁里程103公里,不到全市的1/10”“到2022年,不会新增线路,轨道线密度远低于其他区”。

   2017至2022年,正值龙华行政区第一个5年周期以及跨越式发展的黄金阶段。然而未来5年,龙华缘何与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高峰期失之交臂?又将如何破局闯关?

   迅猛崛起的“几何中心”

   言及龙华,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魏达志惊叹“无论是对深圳,还是对全国,都是一个梦”,“一夜之间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城,大量的产业、人口向龙华聚集,龙华突然从后花园变成深圳的门脸,一个前卫、前沿的示范区。”

   对于众多力挺龙华区的网民看来,魏达志“梦幻般的存在”这一形容,还不够力度。在颇具人气的深圳新闻网龙华板块,有网友罗列出了看好龙华的几大理由:

   ——龙华位于深圳几何中心,环绕深圳六区、北连东莞,梅林关过去2公里就是福田,5公里就是华强北!

   ——深圳北站作为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具有口岸功能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与香港、广州形成“半小时生活圈”,与武汉、厦门形成“4小时生活圈”。

   ——龙华片区建区至今,随着区位优势的凸显、城市功能的逐步提升,房价一路飙升……

   这些的确折射出龙华近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5年间,龙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2012年的1.2%提高到2016年的8%,规模达到1850亿元;公园总数达到114座,公园之城格局初具;5年实施554件民生实事,每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新增公办学位3.62万个……

   庞大的出行需求

   然而,交通却是龙华快速发展的“软肋”。

   2016年,曾有媒体记者随行“钟摆一族”亲身体验4号线早晚高峰。从早上8时5分到达4号线龙胜站,到8时15分第3次“冲锋”方才挤上车,再到9时10分出3号线福田站,前后超过一小时。

   而梅林关至彩田路、福龙路至香蜜湖路两条跨关线路,被网友们形容为“将时间成本不断推高到令人难以承受的境地。”

   “同心龙华”议政代表们披露的数据,从出行需求的角度,第一次给出了精准的解读。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专业院院长刘龙胜直言,最新数据显示,梅林关跨关出行客流高峰达到了33.6万人次/小时,是4年前的2.8倍,拥堵呈恶化趋势。

   龙华区人大代表、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满姣透露,4号线原本计划2009年开通,彼时预测最高客流量为2万人次/天,而实际开通的2011年,数据变成了20万人次/天。如今,4号线日客流最高峰已超过60万人次,全市第一。

   为应对如此巨大的客流,刘满姣坦言,港铁公司将4号线车辆运营间隔从原来的8分钟提升到2分03秒,已经达到运力极限。

   薄弱的轨道交通

   龙华区人大常委、农工党龙华区直属支部主委陈可馨在议政会上带来了自己的分析。她的另一身份是龙华区建筑工务局总工程师,对轨道交通建设相当熟悉。

   根据《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征求意见稿,深圳市共规划轨道交通线路32条,总规模达1142公里。其中,龙华境内有9条轨道线,包括在建的地铁4号线三期工程,总长103公里,不到全市1/10。

   不仅如此,今年7月刚刚获批的《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中,到2022年,深圳将形成15条线路、总长约57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但是,龙华区却没有一条新增的线路。“可以这么理解,直到2022年,龙华地铁线路将不再增加”,陈可馨的语气中充满无奈。

   另一方面,与其他区相比,龙华区轨道线网的密度也远远落后。陈可馨表示,福田在轨道三期规划修编之后,2020年地铁线网覆盖密度为1.64公里/平方公里,罗湖1.39公里/平方公里,南山1.75公里/平方公里,而龙华仅为0.38公里/平方公里。轨道建设的缺位,与龙华区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匹配。

   陈可馨直言,从交通设施建设角度来看,对龙华也不利。目前原特区内有6个与大型客流集散点衔接的接驳点,龙岗、坪山也有6个,龙华仅有深圳北站1个。

   “失落的5年”

   轨道交通,尤其是地铁,作为最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早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命脉”。

   业内专家认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打破城市生活格局的同时,也重塑着城市经济格局——有效改善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经济增长,其拉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的乘数效应十分显著。相关研究表明,每投资1亿元的轨道交通项目,可带动GDP增长2.63亿元,增加8000个以上的就业岗位。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在谈及轨道交通四期工程时也表示,轨道四期是深圳“十三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这些工程的实施对于通过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至2022年,正是龙华成为行政区后的第一个5年。在经历5年功能新区的衔枚疾进之后,龙华集聚的各种动能正待爆发。

   记者从龙华区经济服务局获悉,今年上半年,龙华区工业总产值增速创2012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工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排全市第三。

   在城市更新领域,目前龙华区已列入计划的城市更新项目共84个。从产业升级来看,列入更新计划的“工改工”项目共13个,计划批准的“工改工”用地面积从建区前的2.3公顷增长到85公顷,更新改造后将提供250万平方米的产业用房及产业配套设施。

   交通是民生之要,更是经济腾飞之基。未来5年,正是龙华厚积薄发的关键期,迫切需要交通的先导,方能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龙华区被定位为城市副中心、福田中心区'后花园’,现实中,龙华也的确承担着中心区资源的外溢,扮演着中心区外扩的腹地,因此与中心区的交通连接是最大的需求。如今4号线已经严重超载,日客流量居全市之首,加之整个片区存在大量城市更新项目,无论产业发展还是居民出行,需求将更加惊人。”陈可馨说。

   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达志也表达了对于龙华区交通大循环与微循环瓶颈的关注,“交通具有工具属性,为战略性发展提供支撑,但如果交通成了短板,会对整体发展极其不利”。

   龙华缘何与深圳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失之交臂?又将如何破局闯关?本报将继续关注。

上一篇:北京二手房楼市调研:观望情绪浓 网签量降幅达七成
下一篇:宝安提前兑现深中通道利好 可实现“空港联运”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相关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