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人:过剩产能是经济体制弊端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去产能是当下一个时髦词,本老头就在这里唠唠。其实没几个朋友感兴趣。生活够辛苦的,还说这些辛苦的事,何苦呢?正是春的季节,应当说些风花雪月的故事,再贴些才子佳人的照片,让大伙养养眼…
去产能是当下一个时髦词,本老头就在这里唠唠。
其实没几个朋友感兴趣。生活够辛苦的,还说这些辛苦的事,何苦呢?正是春的季节,应当说些风花雪月的故事,再贴些才子佳人的照片,让大伙养养眼,散散心。可老臣天生一根筋,做不到呀!朋友们您们就将就着看吧。高兴不高兴就这么着,别骂就行。
今年经济任务繁重。第一大任务是去产能。据说钢铁产能过剩了。过剩多少呢?1.5亿吨!1.5亿吨是多少呢??您也别掰指头算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国家提出要为一亿吨钢铁而奋斗,这您该明白了这1.5亿吨是个什么概念了。这还是剩出来的,总量是多少呢?说出来吓死你,去年8亿吨!这个还不是峰值,前年8.2亿吨,占了全世界一半的钢铁产量。当然我们自己用不了这么多,相当一部分出口。去年出口了多少呢?11240万吨!
据说煤炭也过剩了!去年产量37.5亿吨,比前年还下降了,前年是38.74亿吨。前年的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47%。这个也多了,要去掉5亿吨。
当然还有许多过剩了,这里不一一列举。
这些数据一摆,你就知道,与过去短缺经济相比,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不过,形势好得有点过头,所以要调整。至于为啥要调整,相信朋友们都知道。全球经济下行之时,你生产那么多,谁要呀!但你不生产,干耗着也不行呀,又不能停产闹革命。工厂就像军队,也不能歇着,歇着就会出事。所以要赶紧去产能。实际上去产能的提法还不精准,应当叫调产能,就是要设法把这些生产要素转移到别的领域去,不要窝在这里浪费,而且形成不稳定因素。
但这里有个问题,上马容易下马难呵!产能这东西,上的时候皆大欢喜,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下的时候就难了。工人怎么安置,债务怎么处理,都是棘手的事情。特别是国企,还有个官员们往何处去的问题。不要以为这是少数人的问题,这往往是关键少数哟。
不管怎么说,去产能是大势所趋,也是上下共识,在苦再难也要做,这个没有疑问。国家下了大决心哟!据说每年安排一千亿的资金去产能,一千亿呐!在社保医保资金都紧张的情况下,连续五年每年要拿出一千亿来奖励下马,安置工人,这是多大的代价哟!昨天新闻说有八个省的煤炭去产能目标已经上报国务院,占到了国家计划的90%,如果31个省市数字加起来肯定大超特超,甚至翻番。专家分析这八个省份赶早上报是想争取政策,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支持。啥支持?就是在这一千亿里多分一杯羹!
本老头对去产能的必要性没有怀疑,对去产能的重赏政策也没有异议,想问的是,这些过剩的产能是怎么形成的?
为啥要问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搞清楚,过剩的产能去了,还会回来的.
大家可能觉得经济下行之时产能过剩很自然。其实,这是我们的特色之一,产能过剩在我们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在完全的市场经济国家,也会有产能过剩,有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样大面积地产能过剩,形成这样严重的局面,好像闻所未闻。
这是为啥?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本老头想到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我国煤炭钢铁这些行业,主要是国企的天下,股份制也是国家控股。产能过剩是不是与这种国有体制有关?本老头觉得有关系,很有关系。国企掌握在各级政府手上,而各级政府有一种发展的冲动,必然会尽一切可能做大做强。各地都这样干,于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没有做大做强,但总量做过剩了。
政府有发展的冲动,投资主体也一样。国企的老总们谁不愿意做大做强呢?只要能筹到资金,能搞到批文,就会不遗余力扩张。这个有好处呀,别的不说,至少我的待遇上去了。至于投资回报和投资风险,这个要考虑,但要放在其次,发展是第一要务嘛!
想想看,朋友们,是不是这么回事?为什么经济总是很容易过热?为什么要调整的总是国企?这里面的根源难道不是国企的投资不需要有人负责么?
这次去产能也有私企牵涉其中,但主要是国企。私企老板每个银子都连着他的心,在煤炭钢铁遍地开花的时候,他会不顾明天不顾一切把自己的身价投进去?所以本老头觉得国企的体制不改,去产能一定是暂时的,过七八年又来一次,那是必须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会说,产能过剩不能怪企业,都是发改委批的。
的确,产能过剩的板子要打三部分人,一是地方政府,二是企业领导,三就是各级发改委。所有这些过剩的产能,的确都是发改委一审二审三审审出来的哟!发改委就是原来的计委,管计划的.不知道是如何搞计划,搞综合平衡?把煤炭钢铁的规模搞到全球的一半,不知道根据在哪里?这次去产能,照见发改委关于审批项目把关总量的职能几乎失去意义了!
说到经济问题,本老头就会想起一句话: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是中央深化改革决定里面的一句话,掷地有金石声!但本老头觉得,光是掷地有声还不够,关键是要付诸行动,真的让市场发挥作用。
而要让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本老头觉得有两条要赶紧改。一是改革国企,要独立经营,能够摆脱政府官员的行政干预;还要科学监管,能够有效规避经营者的短期冒险行为。二是改革发改委。要调整职能,把对经济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宏观指导上而不要醉心于微观项目的审批。项目该不该上,让土地法去管,让环保法去管,让劳动法去管,让有关的专业法律去管。只要法无禁止,就不要管它。
这一次国家花几千亿去产能,真个壮士断腕!但愿断腕之后也能痛定思痛,检讨一下过剩的产能是如何产生的,从而下决心进行市场化改革。历史经验早已证明,市场调节比计划调节造成的损失要小得多。似目前这样今天催人家上马,明天又拉人家下马,那就永无宁日!
- 上一篇:洪榕:目前对A股市场最可怕的认知 下一篇:徐斌:滞胀经济中持有债券和现金是输家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