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整,“限价令”就不提了?
来源: 现代快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基于去年楼市的火热,“宁七条”“宁八条”不断重申的“限价令”,让不少想涨价的开发商都吃到了“闭门羹”。今年5月份过后,市场趋于平淡,“限价令”概念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金…
基于去年楼市的火热,“宁七条”“宁八条”不断重申的“限价令”,让不少想涨价的开发商都吃到了“闭门羹”。今年5月份过后,市场趋于平淡,“限价令”概念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近日,“金楼市”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年物价部门在对房企申领销许定价的核发上,相较去年的确是“松”了不少。现代快报记者马文煜杨晔
加强对价格的引导,指导企业合理定价,对预售方案报价过高且不接受物价、住建部门价格指导,或没有实行预售资金监管的项目,暂不核发预售许可证书—2013年11月“宁八条”。
对高价盘、涨幅明显偏离市场价格的项目且不接受物价、住建部门价格指导的,暂不核发销售许可证—2014年2月新“宁七条”。
开发商自觉
既不敢报高价,也不卖备案价
江宁一家楼盘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房子卖得不好,库存一直处在高位,开发商在申领销许价格申报上,都很“自觉“,不敢过高报价。以麒麟板块为例,今年新上市的中粮鸿云9月份新领销许均价为14377元/㎡,中南世纪雅苑10月新领销许均价为13968元/㎡,而两家楼盘目前实际销售价格都在1.2万/㎡上下。
新景祥业务发展与咨询顾问中心王慧表示,一般而言,物价部门在批价时,纯新盘的价格申报不可超过区域价格的10%,老盘的价格单次涨幅不得超过5%,年度涨幅不超过10%,在目前的市场下,高昂的销许价肯定是不被市场接受的,开发商在实际销售时,会以一定优惠,将折后价格拉低到与周边楼盘价格相当的水平。
“市场行情不好,虚报高价没有任何意义,基本都是以市场能接受的价格上报,只要价格合理,一般都能获批,纯新盘首批销许价格会稍高,但实际销售价格还是比较低的。”主城一家楼盘销售负责人告诉记者。
“地王盘”笑了
物价部门比去年“贴心”很多
一家房企负责人告诉记者,物价部门通常都有一个地域性指导价,去年销许价高于或等于指导价的申请,都有可能会遭拒,但今年则宽松了很多,这也给部分不愁卖的热销盘、高成本地王盘,带来了涨价空间。
“我们销售一直不错,但去年限价令卡得严,能卖2万/㎡的最多只能批到1.9万/㎡,今年则要宽松多了,物价部门在核价上兼顾了房企的成本与利润,审批的价格更贴近市场实际。”河西一家楼盘营销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该河西楼盘今年4月份领取的销许均价约为21000元/㎡,折后实际销售均价也接近21000元/㎡。11月底第二次领取的销许均价为23000元/平米,实际销售均价为21500元/㎡左右,该楼盘今年数次开盘,去化率都在8成以上。
而去年以5459元/㎡地王价格拿下板桥G45地块的富力尚悦居,今年其精装房源申领的销许价格达到了1.8万元/㎡,实际销售价格也达到了1.5万/㎡,比周边楼盘高出近3000元/㎡,堪称区域内楼盘的价格“天花板”。该楼盘负责人表示,之所以能申报到那么高的价格,还是出于高昂的成本压力。
预售证报了就能批?
物价部门回应:尊重市场行为和房企自主定价权
种种迹象表明,物价部门今年在销许价格报批上,的确是宽松了不少,这是否意味着“限价令”已然消失或放松?
南京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当前市场处于调整期,物价部门对楼盘申报价格要求参照周边同类型、同档次楼盘制定销售价格。但个别前期土地竞买价较高的企业,受成本影响对销售期盼较高,在申报明码标价行为规范时,坚持以较高价格销售,物价部门在尊重市场行为和开发企业的自主定价权的同时,也提出要按市场实际需求制定销售价格的意见。如果首次申报价格市场不接受,在项目后续的申报中,要回归到参照自身实际成交价和实际最大优惠幅度制定价格。“物价部门对新建商品住房申报价格指导遵循的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没有松和严的概念。”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