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通道中的房地产: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正常
来源:燕赵都市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8月6日-9日,为期两天一夜的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盛大举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主题是“下行通道中的房地产”,显然,对“下行通道”的分歧引发…
8月6日-9日,为期两天一夜的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大酒店盛大举行。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主题是“下行通道中的房地产”,显然,对“下行通道”的分歧引发了嘉宾全面辩论,这几乎贯穿了本届博鳌房地产论坛全程及各种内外活动。
2014博鳌房地产论坛激辩“下行通道”认真应对市场调整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朱中一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名誉副会长
针对房地产的市场的发展现状,朱中一提出了五大建议,来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
一,客观分析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阶段性调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增速的换挡期、结构的调整期和政策的完善期。二、继续实施分类调控、落实地方政府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责任。三、供明显大于求的二三线城市,要把消化存量作为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四、抓住市场调整期,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政府就要建立市场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五、房地产企业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做好应对准备。
除此之外,朱中一表示看好未来房地产发展。他讲到,从中长期来说,我国持续发展的城镇化还有十多年时间;到2020年还要解决好“三个一亿”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当多的人有购房需求、改善性需求和租房需求。此外,产业园区地产、旅游地产、老年住区等新的业态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正常
樊纲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经济学教授
首先,他否认了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中低增长的时代以及换档期。他认为,中国经济是终于告别了过热增长,回归正常增长。经济正常的增长是在7%到9%之间,现在是7%到8%,属于正常增长状态。
第二,樊纲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正常。而正常状态是竞争、创新、优胜劣汰,房地产商要做专、做精、做大,过去那种阿猫阿狗都能赚钱的时代是不正常的。我们应该欢迎看到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
第三,宏观经济是软着陆,房地产市场也是软着陆。过去很多的政策都是紧缩性的,希望这个市场下行;现在回到中性政策,供求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消化一部分产能。
最后,城市化是房地产需求的一个长远问题。房地产商不应盲目地在三四线城市做投资。城市化的根本含义是人的城市化,是农民市民化的过程,是农村人进城的过程。我们需要思考城市化进程中的房地产结构,要有多元化的需求。
该不该拯救房地产?
陈淮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淮认为目前需要拯救应该是政策体系。“过去10年,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政策体系是严重滞后,对客观规律的主动把握严重不足。如果我们在今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不能够把握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脉搏,那么我们永远不能够在这个市场经济里头成为一个主动改变者。”
过去政策体系有4个重要的缺陷。第一大缺陷是不断强化政府权力,背市场机制的力量而行。第二个是高成本低效率,滞后性、主观性、被动性明显。第三,没有在改革问题上做任何动作,包括政府土地制度的调整、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的调整,以及城市结构的调整等根本问题。总是以维持退烧治病。但有些政策还是起到作用的,比如说抑制投机性需求、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完善保障体系都起了作用。
其次,还有改革。10年来,我们这个蓬勃发展的产业没有得到多少改革的红利。如果说要拯救房地产业这个事成立,就是要把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定的60条改革扎实稳健,积极快速推进,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所在。
新常态下房企转型与模式转换
刘晓光首创集团董事长、首创置业董事长
房地产是最大的一个行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性行业。
新的形势下,一个是房地产行业正迎来一种新的机遇。刘晓光讲到,“我们要寻找向上的力量。我觉得主要体现在新型工业化、跨界资源整合等等方面,包含金融、教育、生活配套等。另外一个,以园区开发为核心业务的产业地产发展的前景也是不错的。”
同时,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更加细分化的阶段,比如产品从单一走向融合,业态从开发商走向运营商、服务商,市场转型从国内业务转向海外业务,资源配置从低能级的配置走向高能级的配置,以及模式的转化等。
如何在新的战略转型中寻找具体化的转型模式?刘晓光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第一要抓住机遇,城市化、区域一体化等机会;第二要规划好、建设好城市,这也是地产商很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第三,地产还有很多的产业价值,包括商业地产、轨道交通上盖、旅游文化地产等等。
资产证券化是商业地产融资创新方向
秦虹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秦虹认为资产证券化代表了我国商业地产融资创新的方向。资产证券化是很重要的融资形式,它是以特定资产组合和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方式。秦虹称,商业地产的经营特别需要资产证券化的支持。“首先是商业地产内在发展要求长期资金支持,很多开发企业面临的最大的困境,就是要靠散售解决资金回笼问题,但散售也带来未来经营的困难;其次,资产证券化保持了物业经营权的完整性,有利于提高经营水平和最大化提升商业价值;第三,资产证券化实现了众多投资者的参与和选择,形成了有效的激励机制;第四,资产证券化分散了商业地产的风险,促进了行业的稳定发展。”秦虹分析表示。
除此之外,秦虹指出,资产证券化代表商业地产融资创新的方向。现在的商业地产,无论是写字楼还是商业用房,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营要求倒逼我们应该有资产证券化这种新的融资方式。
房地产市场将平稳发展
陈启宗香港恒隆集团、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启宗认为房地产是地方性的行业,他认为目前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健康发展的过程:“总的来说我是比较乐观的,我对中国的住房,跟踪研究了二十多年,我认为没有一个时期是比现在更健康的,而且我认为继续健康发展的机会是相当大的。”陈启宗补充道,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东西,所以下行、上行没什么奇怪的。短期来说,一般的市场,特别是比较成熟的市场都是有上有下的。
这个新的常态能够平稳多久?陈启宗乐观表示:“第一,市场库存很高,第二,政府还有很多的行政手段,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所以基本上是有可能比较平稳发展的。”
最后,陈启宗讲到:“中国房地产大周期到了一定的阶段,要看对4个参与者有什么影响,第一是发展商,第二是政府,第三是老百姓,第四是金融机构、银行。开发商很多会破产,以往20年房地产商没有明显的破产,这是很特定的情况,将来要破产的话,让它破产好了,房地产商破产是最没有什么影响的。”
房地产市场出现“新常态”
顾云昌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副主任
顾云昌表示,中国经济目前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原有政策的消化期这“三期叠加”期,同时,也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房地产行业由此也进入了新常态。
一是“变态”。从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卖地面积等数据看,上半年房地产市场肯定较去年有较大差距,行业下行是个事实,开始步入深度调整,年内也难以见底,但不会崩盘也不能崩盘。
二是“变味”。房地产政策也已经改变,从压库存到去库存,很多城市退出了限购政策,但最关键的还是去限贷。在目前房贷政策没有发生变化前,楼市反转是不可能的。
三是“变形”。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企业在转型中,要把粗放的产品变成绿色化、差异化和服务化的产品。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