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沁新代表:企业不能熬要主动转型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我并不认为现在经济增速的回落对企业是一种威胁,相反,这更多地是一种激励。从全球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任何一个传统企业想取得进步,就得大量地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包括新的发展…
“我并不认为现在经济增速的回落对企业是一种威胁,相反,这更多地是一种激励。从全球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任何一个传统企业想取得进步,就得大量地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新材料,包括新的发展模式,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任沁新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熬”必将死路一条
“面对经济增速下滑和行业的困难,我们现在绝大多数企业是这样一种状态:熬。传统制造企业都期望能熬过最困难的这几年,期待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更快一些,再回到几年前。”任沁新严肃地分析了当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状态,“熬的另一种心态是,我不好过,别人也不好过,我熬过别人就行了。这种心态更悲观。”
“这种熬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要不得。凡是抱着熬的心态的企业必将死路一条。传统制造企业必须认清当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现在的转型是势在必行,是早转还是晚转、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这不是‘熬’就能解决的问题。”任沁新代表说,“企业要主动进行战略转型,被动的转型往往难以成功,主动的转型却可以争取更高的立足点。”
任沁新举了一个钢铁行业的例子。伯利恒钢铁曾是美国三大钢铁公司之一,“二战”期间曾一天交付十几艘战舰的材料。但如今,其厂区已经全部关闭,工厂变成了一个几乎无人参观的工业博物馆,办公楼和生活设施变成了美国东部最大的赌场。“伯利恒的倒闭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的工业化完成,需求下降;二是在这个背景下伯利恒没有及时进行战略转型,最终倒闭了。”任沁新分析说。
而当前,中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与当年的伯利恒相似的困境中,而产能过剩更是加剧了这种困境。“结构性的产能过剩还是好解决的。但目前中国的钢铁行业,已经不是一般性的产能过剩,而是严重的产能过剩,必须下大力气去淘汰一批过剩产能。”
转型过程“不换脑袋就换人”
“现在不断有新东西在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观念,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任沁新说。
他认为,目前,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与过去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的转型是不一样的,之前都是在本行业、本领域内,无非是横向扩张、纵向延伸、兼并重组几种选择。而现在正在进行的这种转型是带有根本性、长远性、颠覆性和革命性的。
在这个过程中,过去传统制造业的团队和人才,有可能成为积极的力量,也有可能成为战略转型的阻力。如果这部分人员居于重要岗位,却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是很难推动这种转型的。“有些企业找准了方向和目标,但最后转型失败了,这往往不是方向或者战略错了,而是由于缺乏足够的力量推进。”任沁新说。
“中信重工在战略转型上是从来不争议的,只有一句话:不换脑袋就换人。在企业战略转型的进程中,如果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在战略转型的进程中,跟不上这个步伐,对不起,必须先换思维,要不就把人换走。”任沁新这样解释。
“转型最主要的支撑是人才战略。如果一个企业进行战略转型仅仅靠存量人才去转变观念、推进转型,严格来说是不够的。现在的中信重工,管理层已经引入了两位国内外顶尖人才,他们都已经成为副总经理。”
中信重工正在推进三大战略转型
“传统制造业必须选择合适的转型方向。往哪里转?必须与当前的经济形势结合,必须与国家的产业政策结合,必须与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任沁新说。
以中信重工为例,该公司提出了三个战略转型: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
“目前,中信重工从制造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型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方面,目前成套订单总量和产生的单机设备的订单总量的比例达到6∶4。在从本土化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方面,目前中信重工主要出口到南美、北美、大洋洲和南非,并且正在推进向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正逐步完成国际化布局。”
据任沁新介绍,中信重工在成套化、自动化、智能化大型装备的研发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进入变频产业后,以变频传动为中国的重型装备装上了“中国心”。3月3日,中信重工北京设计研究院暨智能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揭牌,其中,智能控制系统联合实验室就是中信重工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共建的。
“给中国的重型装备装上‘中国心’还远远不够,此次和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就是要给中国的重型装备装上‘中国大脑’。下一步,中信重工的产品研发方向就是‘控制导向’,而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制造业企业在基础研发团队中形成了这样的观点。”任沁新表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讲创新性融合。对传统产业中掌握核心装备、成套装备、重大装备、有着不可替代优势的企业来说,创新性融合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点,让企业的路子越走越宽,并打造难以超越的优势。”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