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钢铁唐钢炼铁部北区烧结矿降本侧记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今年初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炼铁部北区烧结车间捷报频传,实现了烧结矿成本的逐月降低:3月份,吨矿成本较2月份降低26.85元,4月份再降25.79元,5月份又比4月降低了41.62元。这是该车间…
今年初以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炼铁部北区烧结车间捷报频传,实现了烧结矿成本的逐月降低:3月份,吨矿成本较2月份降低26.85元,4月份再降25.79元,5月份又比4月降低了41.62元。这是该车间大力开展优化人力资源、推进精细化管理、量化制度管理等工作,用颠覆性措施交出的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管理变革高效运行
烧结矿是高炉每日的必备餐,如何让高炉“吃好”“吃稳”,是该烧结车间最关心的问题。为此,该车间紧抓岗位人员减少、提高操作标准等降本核心点,从技术、管理等多角度优化指标,为车间走出一条“稳质”的有效途径。
“当初非常担心岗位职工的减少会影响生产稳定,可自从打破管理界限措施实施后,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在今年公司人力资源优化过程中,该车间生产准备作业区作业长贾晓明,曾经担心人员优化后生产组织难度会加大,如今却尝到了优化生产组织带来的甜头。他举例说:“就拿安全、环保、现场检查来说,以前一个区域例行检查安排三个职能员每人巡视一次,但现在一个职能员在巡视中就可以完成上述3个方面的检查,人工成本降低了2/3,工作效率也成倍增加。”
人员优化后,为建立相适应的机制和作业模式,该车间从完善管理职能入手,删除重复内容,完善管理盲区,使管理力量均衡分配,明确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各项管理制度协调统一,极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此举不仅没有因人员减少而出现生产不稳定的情况,工作反而更为精细、高效,实现了管理流程化、操作标准化的目标,人工成本得到大幅降低。同时,该车间还推进大作业区建设,将原来的20个倒班作业区合并为5个大作业区,对作业长量才使用,彻底打破了原来4条烧结生产线和1条加工生产线各自为战的局面。大作业区不仅使加工和烧结的沟通更为有效,生产组织更为顺畅,而且实现了4台烧结机混合料水分、燃料比和熔剂比横向的稳定和纵向变化的统一。
这些管理方式的变革,使得作业区的自主管理变得简易而高效,同时也使得大作业区内部人力资源的调配更加便捷。今年初以来,该车间工作效率和经济技术指标稳步提升。其中,动力成本由1月份的34.14元/吨降至5月份的27.83元/吨,燃料成本由55.78元/吨降至5月份的53.84元/吨,而5月份100.05立方米/吨的余热发电蒸汽回收量,较1月份的63.98立方米/吨增长了36.05%。
删繁就简自动高效
人员减少后,该车间针对各岗位原来工艺流程繁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打破常规、创新思维、删繁就简、自动高效”的指导方针,对所辖区域岗位工艺流程,控制参数,操作手顺,安全、环保、设备等专业检查标准进行了优化和重新编制,各项工艺流程变得更加简易而高效。
“中控废除了使用了20年的纸质报表,实现无纸化办公;中控电脑监控画面烦琐的代码被通俗的简拼或者汉字标识取代;配料室繁重的跑盘操作被简易的下料量核对表输数核对取代……”该车间主抓技术的副主任范兰涛如数家珍地盘点着这些日子来删繁就简的改造成效,“我们还将配料控制、水分控制、点火炉温度控制、料层厚度控制等失修的自动控制系统修理调试精确后投入使用,并提出‘能自动控制的绝不手动控制’,要让现代化的设备真正发挥其现代化的作用。”优化后的工艺流程简洁而高效,时时处处体现着“信息化、自动化”的理念,有效减轻了岗位工的劳动强度。
标准化的参数控制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对减少生产参数控制的随意性、提高烧结矿质量,乃至优化与烧结相配套的脱硫系统与余热发电系统指标都至关重要。在进行标准化参数控制的过程中,该车间运用系统化思维、精细化理念,摸索出“一精确、二稳定、三严控、四适宜”的标准化操作思路。标准化操作顺序对于规范岗位操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车间结合原有操作顺序,重新优化制定了新的操作标准,确保了烧结生产的安全运行、稳定高效。
职工创新破解难题
“1号~4号烧结机机头烟气脱硫系统投产初期,脱硫效果不太理想,我们的创新工作室认真分析后,从人员培训、配料系统生产和设备管理、烧结机生产和设备管理、烧结中控和脱硫中控联系配合管理四大方面采取措施。”该车间主任范文生介绍道。目前,4台烧结机机头烟气脱硫系统效率提高了10%,与烧结机系统的同步运行率提高了15%。
烧结车间是SO2排放和各种能源、备件消耗大户,环保和费用指标压力较大。该车间敏锐地意识到,创新是破解环保和成本难题的唯一途径。于是,该车间及时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围绕提高烧结质量、烟气脱硫效果、余热发电水平等工作,深入研究在使用低价格、低品质铁矿粉条件下,稳定烧结操作的措施和合理的控制参数。
针对余热发电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创新工作室成员对4台环冷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使环冷内外环平台温度降低了15℃,设备过热报警的次数少了,余热烟温由改造前的290℃~300℃,提高到改造后的320℃~330℃。近30℃左右的温度提升,每小时可多发电800千瓦时左右,年可创效400余万元。该创新工作室还顺利解决了2号、3号烧结机箅条、隔热垫等备件消耗过快的难题,使隔热垫、箅条使用寿命延长了2个月以上,预计年节约备件费用71.28万元。
据统计,该车间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带领职工进行大小改造项目达200余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