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后的中国钢铁现状——全国钢企高炉数据分析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十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粗放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产能无序扩张、产业集中度低、资源保障力弱、市场恶性竞争、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日益显现。为此,2010年…
近十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在满足国民经济建设需求的同时,粗放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扭转。产能无序扩张、产业集中度低、资源保障力弱、市场恶性竞争、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日益显现。为此,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
2013年4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这45家钢铁企业2012年合计产量3亿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41.4%,其中包括宝钢、鞍钢、武钢等国有企业,也包含沙钢、方大特钢等民营企业。
2013年12月6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二批符合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115家钢企名单,其中宝钢集团、鞍钢集团、武钢集团、新兴际华旗下多家钢企入围。而未能进入第一批钢企名单的河北钢企,此次在第二批名单中所占比例最大,包括河北钢铁集团燕山钢铁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唐山国丰钢铁等33家河北省钢铁企业入围,在所有省份中占比最大。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朱继民曾表示:今年将推出的第三批符合规范钢企名单,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下一步将有可能列入化解产能需淘汰的名单中。另外,此前工信部人士公开表示,进入合规名单的企业大概覆盖现在中国钢铁总产能的80%~90%,企业总数控制在200家左右。综合第一、二批已进入准入名单的钢企共有160家,其中第二批有2家钢企被剔除,总共有158家,因此预计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不会太多。对于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规范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结构调整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化解过剩产能。因此进入第三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名单显得尤为重要。
截止当前,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共有158家,其中高炉609座,容积699817m³,转炉704座,69596t。
一、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高炉分析:
1、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第一、二批钢企高炉比例分析
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158家钢企,共有609座高炉,其中第一批45家钢企234座高炉,总容积335431 m³,第二批113家钢企375座高炉,总容器364386 m³,虽然第二批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个数是第一批的251%,但是高炉容积仅是第一批的109%,可见,第一批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整体规模实力比较强,第一批名单主要包括行业龙头企业,第二批名单更多的包含了很多合规的中小钢铁企业。如图1、2
图1: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一、二批钢企高炉容积比例图
图2: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一、二批钢企高炉座数对比图
2、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第一、二批钢企高炉容积分析
第一批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高炉容积最小420m³,最大的为5800 m³,其中高炉容积占主体地位的是1000-3000m³的高炉,两者共有105座,占据了高炉容积的56%,而500 m³以下及5000 m³以上的高炉容积只占8%。如图3、图4
图3: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钢企高炉分容积比例图
图4: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钢企高炉分容积座数比例图
第二批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高炉容积最小410m³,最大的为5500 m³,其中高炉容积占主体地位的是1000-2000m³的高炉,共有72座,占据了高炉容积的45%,而高炉容积为500-2000 m³占据了76%。如图5、图6
图5: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钢企高炉分容积比例图
图6: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钢企高炉分容积座数比例图
从以上可以看出,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钢企高炉容积明显要小于第一批,且进入准入名单的钢企高炉容积并不仅仅是大高炉,目前高炉容积在500 m³以下的共有161座进入准入名单,占所有高炉座数的26%,可见,进入准入名单并不是”唯大而尊”,只要达到工信部的最低标准,“小高炉”也是有生存空间的。
二、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地域分析:
工信部公布了《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后,得到各地钢企的积极响应,截止目前国内8大区域除港澳台地区外均有钢企进入准入名单。
1、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第一批钢企高炉容积分析
第一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当年(2012年)粗钢合计产量2.76亿吨,占当年全国粗钢产量的41.4%,高炉容积335431 m³,其中华东地区占比例最大达43%,其次是华中地区,而产量最大的华北地区却仅占11%。如图7
图7: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一批钢企高炉容积分区域比例图
2、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第二批钢企高炉容积分析
第二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113家企业,高炉容积364386 m³,其中华北地区占比例直线上升达59%,其次是华东地区占23%,两者相加比例达到82%。如图8
图8: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钢企高炉容积分区域比例图
3、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钢企高炉容积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的第一批和第二批钢企高炉容积所占区域比例,可以看出华北地区仍占主导地区比例达55%,其次为华东地区为24%,除去华南地区所占比例最小2%外,东北、西北、华中、西南地区相差不大,如图9。对比2013年全国粗钢产量分区域比例图,如图10,可以看出华北、华东所占比例相差不大,但在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名单中的钢企高炉容积明显要大于华东地区。
图9: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钢企高炉容积分区域比例图
图10:2013年全国粗钢产量分区域比例图
三、河北省申报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钢企分析
河北省申报第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共有47家,分布在唐山、邯郸、秦皇岛、承德、邢台、廊坊和辛集等7个地区,共有高炉142座,高炉容积66248m³,高炉设计生产粗钢能力为10376万吨。其中唐山共有19家、高炉42座,高炉容积31456 m³,高炉设计生产粗钢能力4173万吨;邯郸地区共有16家,高炉24座,高炉容积16510 m³,高炉设计生产粗钢能力2674万吨,两地占据主导地位,如图11。其中钢企年粗钢产能超过500万吨的仅有2家,分别为河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和秦皇岛安丰钢铁有限公司,年粗钢产能分别为590万吨和804万吨,如图12所示,本次河北省申报第三批进入《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企以年产粗钢能力在100-200万吨的钢企为主。
图11:河北省申报第三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钢企粗钢产能地区分布图
图12:河北省申报第三批《钢铁行业规范条件》钢企粗钢产能比例图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