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三个步骤巧破难题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烧、顶、查’简单的三个步骤改变了原来使用风镐和钎子进行人工更换钢包上水口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包钢炼钢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制钢三部修罐白班工长张晓东这样介绍自己提出的…
“'烧、顶、查’简单的三个步骤改变了原来使用风镐和钎子进行人工更换钢包上水口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包钢炼钢厂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制钢三部修罐白班工长张晓东这样介绍自己提出的钢包快速更换上水口先进操作法。
钢包是盛装钢水的容器,承担着从钢水到钢坯的衔接功能。由于钢包上水口为外装式、且在钢包底部,在整个钢包运转过程中一直处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中,使用寿命短,每天需要更换7至8个。受更换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更换上水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快速和安全。带着如何快速安全更换钢包上水口的问题,张晓东找其他部室的同事请教沟通,通过近一年的调查研究和现场试验,制作了专用工具,总结出了一套先进的操作方法。
“烧”就是在地面钢包放平稳后,打开倾动机构,操作人员将防护小车推到钢包正前方,从钢包的正面,用氧气管对水口座砖及座砖四周烧洗干净,以水口座砖平面为基准点,在水口内烧洗残钢,随后将人员和防护小车撤离。“顶”就是使用一根直径80毫米长度10米的铁棒,用75吨吊钩吊起铁棒,三个人站在铁棒一头把持住,用铁棒的顶头正对水口座砖中心,向前方顶,会使上水口直接从水口座砖内腔完好无损地脱出。“查”就是从罐底侧检查水口座砖内腔有无裂纹和疏松现象,如有贯通裂纹或疏松掉块现象,则立即停用并更换水口座砖。
使用新操作方法后,解决了用人工更换上水口带来的人身和生产的安全隐患,保证了生产的平稳运行,节约了水口座砖费、风镐和钎子的成本及备用罐的使用次数,创造经济价值共计932.4万元。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