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武汉科大:30年“厚”功炼“薄”钢

来源:人民网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月14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李友荣教授代表团队,在北京领回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攻关的科研项目是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的关键技术,该成果凝聚了团队近30年的心血。科研从…

2月14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李友荣教授代表团队,在北京领回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们攻关的科研项目是“降低薄带钢生产消耗的关键技术”,该成果凝聚了团队近30年的心血。

科研从生产实际出发

钢铁行业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17%,高能耗已成为制约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以降耗为目标的工艺创新已成为钢铁技术开发的主要方向,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薄带钢领域的降耗技术尤其相对匮乏。

薄带钢除供汽车等工业使用外,还与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如冰箱、洗衣机等都需薄带钢,而要把温度高、块头大的钢坯压制成“薄如纸张”的带钢,就必须克服压制过程中能耗高、热量散失严重、钢材废品率高等难题。这些技术难题不仅困扰着全世界钢铁行业的科研工作者,早在30多年前,李友荣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

薄带钢生产工艺过程复杂,李友荣和团队成员就“蹲”在武钢薄带钢生产各环节:热轧中间坯输送、冷轧轧制、平整、喷涂包装……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查询,通盘考虑,逐一优化。有时,为测取一个实验数据,大家要在高温、多尘状态下连续工作几十个小时。

节能降耗重在集成创新

薄带钢生产消耗有着不同于其他产品的特点,除直接消耗外,产品质量不满足要求也是增加薄带钢生产消耗的重要原因。经过多年实践,李友荣得出结论:复杂工艺过程下,节能降耗的关键在于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开发及产品质量提高,这是一个集成创新的过程。

针对这些问题,李友荣团队开发出新型中间坯保温工艺与技术,研制出自均温式全反射保温装置。减小中间坯头尾温差及边部温降,使钢坯出炉温度降低20℃,并使精轧机组轧制负荷稳定,显著降低了能源消耗。硅钢等高附加值带钢生产比重增幅达50%以上;次废品率由8%降到2%,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检修费用,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团队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制国产板带静电涂油机,并于1995年在宝钢投入使用,这是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静电涂油机,不仅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还大幅度降低油耗,改善产品表面质量。设备已有210余台安装于国内外钢厂,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

目前,该项目共获省部级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2项,并在宝钢、武钢、鞍钢、莱钢等企业应用。近3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亿元,推广应用,还将给我国钢铁行业带来更大利润。

团队合力是成功的关键

“没有大家共同努力,不可能走到这一步,”李友荣说,“荣誉属于集体,属于大家。”李友荣教授说,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把大家的特长进行整合,形成巨大的技术合力,这才是一个团体具体持久创新力的源泉。

刘安中教授擅长研究有限元、机械强度;王志刚教授主攻方向为信号分析、金属与耐火材料符合结构研究……团队成员没有“8小时”工作概念,没有寒暑假,没有双休日,全身心投入工作,将各自特长融合,依靠合作解决难题。

“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结合”是团队一直秉承的原则,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到生产第一线增长才干。刘安中教授每年有100天在生产一线,平时上完课,就直接去武钢,换上工作服,到车间观测设备运行情况。工人们经常遇见这位中年人在设备前问长问短,不时拿着笔和本子记录。有新工人还问他是哪个科室,却想不到这个“技术员”是大学教授。

在团队中,老教授总会把机会留给青年教师。每个课题,李友荣、刘安中、朱瑞荪等都要带着青年教师到现场参观,详细讲解工艺流程,现场分析课题怎么样入手。老教师传帮带,中青年教师大胆承担科研任务,并迅速成长,先后有4位老师被破格提为教授。30余年共培养120多名研究生,他们活跃在冶金行业战线,延续着团队孜孜不倦的精神。

延伸阅读
上一篇:淡水河谷盈利增三成 钢企却亏损连连
下一篇:涉资10亿:无锡李国清案骗贷手法调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武汉 科大

钢厂动态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