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韩晓平:钢铁行业亏损“不赖”定价权 而因产能扩张太多

来源:央广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导读:中国钢铁协会数字显示:1-2月中国主要钢企亏损114亿元,钢铁行业主营业务去年亏损超千亿。《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钢铁行业去产能必须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据经济之声《央…

导读:中国钢铁协会数字显示:1-2月中国主要钢企亏损114亿元,钢铁行业主营业务去年亏损超千亿。《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钢铁行业去产能必须和转型升级紧密结合。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加快钢铁行业去产能和转型升级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那么中国钢铁行业当前的形势到底有多严峻?中国钢铁协会刚刚披露的数字让人一目了然。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网站4月7日中午的消息,中钢协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7日在钢铁行业财务工作座谈会议上发表讲话。刘振江表示,2015年是钢铁行业效益最差的一年,2016年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还没有改变,2016年重中之重的是把“去产能、控产量、增效益”抓出成效。

  刘振江表示,2015年是钢铁行业真正的“严冬”,会员钢铁企业主营业务连续12个月亏损,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虽然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钢材价格逐步回升,钢厂效益有所好转,略好于去年四季度,但是全行业亏损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1-2月又亏损114亿元。

  刘振江还表示,产能是企业核心利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必然关联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人员的问题,资产和负债的问题,企业结构的战略调整问题,甚至与兼并重组减量优化,与产品结构优化、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都相关联,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不是各行其事,是要统筹的,在化解过剩产能实际操作中还会遇到实际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措施。今年的钢材出口量下降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全行业经济运行的核心是价格能否稳住和产量能否控制住,必须尽最大努力争取钢价稳定回升。

  关于这个话题,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继续来评论做出评论解读。

  经济之声:钢铁行业去年主营业务全年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元,今年1-2月又亏损114亿元,除了数字,该怎么去全面分析钢铁行业当前的困境?

  韩晓平:拼命的破产,拼命的降价,拼命的拆了东墙补西墙。最近有一个行业专家来问我,他们最近走访了很多机构,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一家企业认为自己是僵尸企业,也没有一个地方政府认为自己地区企业就应该被去产能,大家都在等着这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其他企业死掉,然后自己进一步的扩产。目前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前僵尸企业已是苟延残喘活不下去了,现在一说要进行供给改革,他们反而觉得机会来了。

  对于僵尸企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院长总结了五个特征,一是停产或大幅减产(产能发挥不足60%)6个月以上;二是严重亏损,效益水平处于行业末游,资产负债率高企,债务纠纷频发;三是职工大批减员或放假、轮休,薪资明显下降,人心涣散、士气低落;四是技改投入、创新投入严重不足,采取牺牲长远利益的非常规措施试图挽回当前危机,可持续发展能力几近丧失;五是捆绑了银行、债权人、合作方、业务关联企业、其他机构甚至是政府的利益,依靠外部输血、让利勉强维持。

  而其中第五个问题最大,也比较突出,一旦捆绑就形成这些企业死就会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局面,所以地方政府还在拼命的给它输血。

  经济之声:刘振江提到,现在钢材的定价能力和定价机制是钢铁行业最大的短板。钢铁对自己的产品和进口矿等大宗原料以及物流定价几乎没有话语权。中国是钢材出口大国,拟提升定价能力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韩晓平:其实定价早就市场化了,造成亏损原因并不是有或者没有定价权,而是产能扩张太多太大了,而且每个人都在想拼命降价能够活下去,导致价格不断下降,即便有定价权也是形同虚设。现在它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进行倾销,我们去年出口了11240万吨的钢材,而且大量钢材出口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很多国家都对我们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巴基斯坦都要去对我们进行调查。这样一个局面不可能持续下去,不要盲目相信什么定价,关键是要尊重市场规律,造了这么多产能,不顾环境,不顾资源,拼命降价销售,最终结果就是今天这样。

  经济之声:而在今天的整个的发布会上,今天刘振江还提到,去产能与产品结构优化、企业改革和转型升级都相关联,化解产能与转型升级不是各行其事,要统筹进行。去产能和控产量现在是需要两手抓,同时抓紧,而眼前不能把产量控制住,供给严重大于需求的格局就难以改观,供给侧改革就难以从根本上推进。最近,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部分落后产能被淘汰,化解产能过剩工作进入了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在钢价有所回升的情况下,钢铁行业的去产能当前哪些方面的工作需要重点发力?

  石磊: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防止一方面在去产能,另一方面又在增产量。之所以会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是因为一个现实的矛盾,当产能大幅度缩减同时各地相关企业都面临严重就业压力,同时地方政府在分流压力渠道不足,这样就使得原有很多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在压缩产能的时候面临很大压力,这是一个现实的矛盾。

  接下来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围绕解决这个重大的矛盾,否则一方面压一方面增。化解矛盾,必须要把产能要做一些分析,一方面我们是要压缩产能,另一方面我们事实上还存在每年还有一定比例,还没有完成进口替代,特别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而国内没有完成进口替代的产品。

  一方面是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短板同时存在,这就要求一方面是压传统过剩的低水平产能,同时又要补短板,其中就涉及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建设问题。这两个部分如果能够同时跟进,压缩产能同时把多余出来的人力转移到新的补短板的领域当中来,实在转不了的,再进一步的化解到其他产业领域当中去,多渠道化解产能压缩所带来压力。

  经济之声:韩晓平提到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钢铁去产能存在很大的困难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识上,可能很多的钢铁企业都在等着别人先死,然后自己留下来,似乎能够做大做强,在意识上存在着误判。另外一方面就是谈到这个地方可能很多的钢铁企业,包括把银行和其他的一些企业做了一种强行捆绑,所以对于地方政府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也有一种绑架,面对这些困难,我们怎么把它疏解掉?

  石磊:首先地方政府有现实的矛盾,就是减产能本身会导致地方与产量相关增值税大幅度减少,增值税尽管只有25%的比例,但是它有巨大基数,对应25%增值税还是比较可观,如果没有别的财源,现在把整个产能一下减少与地方政府配合上可能会有一些不够主动,很多地方都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必须在中央层面上自上而下强调去产能地方必须积极配合,不能本位主义。

 

上一篇:别担心 钢坯还有上涨空间
下一篇:发改委:2016年价格变化总体形势好于去年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