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转型的五个前提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当下,我国中小企业中有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有关法规运行,取得了企业有序、依法、民主、高效运作的效果和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但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虽建立但…
当下,我国中小企业中有些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按照有关法规运行,取得了企业有序、依法、民主、高效运作的效果和企业市场化经营的成功经验。但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或虽建立但未按规范运行。即使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中小企业,不论是在吸取借鉴欧美等国家企业经营机制的优点,还是结合我国的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也还需要进一步积极摸索。而在实践中,权力过分集中、疏于风险防范,以及新“三会”的相互制衡不到位等问题开始凸显。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执行力、抗风险能力、市场占用率、企业效益的快速提升,延缓了建立国际化的,具有强大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的步伐。
市场发展的过程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企业发展态势上一般有三种状态:一是宏观经济向好时大部分企业借机发展,而小部分企业或落后于大部分企业,或出现经营不善倒闭。二是在宏观经济开始调整时,大部分企业先后陷入困境,而只有小部分企业仍旧保持了稳定发展。三是宏观经济处在低谷时,许多企业债台高筑,纷纷破产,而只有极少数企业还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甚至有的还抓住机遇,以低成本兼并或收购符合自己发展战略的企业及其资源。正是这一小部分企业在宏观经济一旦转好时,获得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成为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这其中的小部分企业,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保持健康发展,为什么呢?关键问题是它们在遵从企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同时,探索出了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实践证明,无论是遵从企业发展一般规律,还是探索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不断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怎样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笔者以为首先要务实五个前提:
一是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转型。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周期性调整阶段,企业应借此机会,反思和总结这些年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和教训。从建立完善经营机制这个决定企业核心问题入手,汲取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对国内外企业带来冲击的深刻教训,高起点地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用人机制“四大机制”,为企业规范高效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增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企业对市场形势的预见能力、对市场走势的判断能力、对市场机遇的把握能力、营销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等。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都要提高统筹兼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应对风险能力、维护稳定能力、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等。
三是提升企业超前的应对能力。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入的情况下,胸中装着国内外市场全局,眼睛看着本行业的发展态势,从全局和大局着眼,从解决自身企业发展困境入手,以发挥企业优势为手段,抓住市场机遇。这里特别需要具有灵活高超的决策能力和善于集中集体智慧的企业家。这些企业家要站在全国及世界市场的高度,对世界经济走向要有基本准确的判断。
四是认真反思企业经营机制运行的现状。对于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应反思包括董事会的决策机制是否依法、民主和高效,监事会是否执行了有效监督,“三会”是否既相互支持又相互制衡,重大事项是否通过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经营机制是否有效,管理体制是否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的管控力、执行力、监督力和风险防范是否到位等问题由此检讨企业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及其深度和难度,并制定措施下大力进行整改,以解决转变经营机制这个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五是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要找到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包括资源、人才、技术、环境、装备、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地打造包括资金在内的雄厚资源、合理并具有较高整体素质的人才结构、牢固的客户资源和产业链、不断拓展的市场空间、适应市场并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管理体制等在内的企业整体实力,并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知名度,以及客户的忠诚度。要毫不犹豫地舍弃那些虽然还有一定市场份额,但没有发展前景或发展前景不大的产品,把主要精力、资源和人才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产品上。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