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子:民营钢企怎样过好转型关?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民营钢铁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半壁江山,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速发展的需求,扩大了出口,还稳定了地方经济。今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会更大,却也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好时机。”4月8日,全…
“民营钢铁已经成为中国钢铁业半壁江山,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高速发展的需求,扩大了出口,还稳定了地方经济。今后形势不容乐观,压力会更大,却也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好时机。”4月8日,全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在全联冶金商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全联冶金商会2015年第一次理事会上如是说。
民营钢企利润增加 但仍处低谷
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8.2亿吨,同比增长0.9%,其中民营钢铁企业生产粗钢4.45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54.08%,同比增长0.57%,自2013年后,增幅继续低于行业平均数。参加统计的103家重点民营企业2014年生产粗钢3.05亿吨,占全部重点民营企业钢产量的68%,同比增长2.4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个数字表明,骨干企业没有减产,而小企业已大幅减产。”赵喜子表示。
2014年,103家重点民营企业实现利润201亿元,同比增加63%,销售利润率为1.45%,比2013年增长0.17%,高于重点大中型企业0.7个百分点;平均吨钢利润68元,比2013年增加4元,高于重点大中型企业20元。103家重点民营钢铁企业中盈利企业有84家。其中盈利20亿以上的企业2家(沙钢集团和新武安集团),增加了1家;盈利10亿元以上的5家(山东日照、河北普阳、江苏永钢、建龙集团、山东石横),新增3家;盈利5亿元以上的企业11家,减少1家;盈利3亿以上的企业10家,增加2家。
“民营钢铁企业中,吨钢利润300元以上的是河北普阳钢铁和山东石横特钢,在全行业中也是最高的。”赵喜子指出。
2012年以后,民营钢铁企业基本形成了不再追求规模的共识,产量增幅开始大幅下降,由2012年的21%直线下降到去年的0.57%。此外,钢铁投资积极性迅速衰退,投资增幅由2008年的28%下降到2013年的4%。即使投资,也主要是工艺配套和节能环保。
从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掌握的情况看,民营骨干钢铁企业转型升级势头较好。一大批企业,积极理顺发展思路,修订发展规划,在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工艺技术、品种质量、管理创新、节能环保等方面逐步取得效果。
赵喜子介绍:“如沙钢集团创新发展思路,增强内生动力,以效率、效益为中心,全面推进系统降本,稳固优化钢铁主业产品结构、扩大高端市场,进军上下游发展钢铁物流,做实非钢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在新常态下努力实现高效稳健发展,成为竞争力强的中国民营钢铁企业领头人。”
2014年,民营钢铁在大环境持续困难的情况下,取得较好成绩,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们要看到,民营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和吨钢利润虽略好于行业平均值,但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民营钢企盈利能力仍很低,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亏损。”
据了解,103家重点民营企业中亏损企业19家,亏损面18%,合计亏损78亿元,较2013年增亏48亿元。
赵喜子分析:“企业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一些企业由于盲目铺摊子扩大产能,已很难收回投资;一些企业创新能力低,产品大路货,市场竞争力弱;一些企业因银行抽贷,融资难融资贵,资金链面临断裂危险;不少企业环保欠账,新环保法出台后面临严峻挑战。”
形势更加严峻 面临两大挑战
赵喜子认为,今后钢铁行业面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其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维持平稳发展很困难。与钢铁工业直接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去年已经降到15%,预计2015年将进一步降低。整体来看,钢材需求将明显趋缓。钢材表观消费去年已经下降,今年还会进一步下降,钢铁消费已进入峰值拐点。
其二,中国经济稳增长的长远目标主要是靠消费拉动,靠服务业带动消费,而消费和服务业刺激不了钢材。单位GDP钢材消费强度从2007年的174千克/万元降到去年的不到110千克/万元。照此速度,“十三五”末将降到50千克/万元左右。
其三,中国今后必将实行用钢高强化、用钢减量化。仅螺纹钢一项就可以减量1500万吨。随着结构用钢,制造业用钢的普遍高强化和替代材料的发展,未来减量8000万吨至1亿吨用钢不是天方夜谭。
其四,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产钢大国的发展规律,人均产钢达到600千克时便开始进入峰值平台,5年~10年左右后开始大幅下降至人均500千克,进入严重过剩阶段。按照这个规律,我国人均产钢在2013年就已达到600千克。因此,2015年和“十三五”期间是我国钢铁产能过剩最严重,企业最困难、转型升级压力最大的时期。2015年我国钢产量有可能是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效益仍然是微利。
赵喜子认为,从当下来说,钢铁企业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融资难、融资贵,二是新环保法的实施。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资金紧张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并且存在汇率、债务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难度。”赵喜子说,“新环保法今年开始实施,要达到国家新的排放标准,工信部估算吨钢环保投资需增加13%,吨钢运营费用将增加到200元左右。而民营钢铁环保欠账多,压力更大,面临的挑战要大于国有企业。上环保设施经济效益肯定下滑,不上则速死。特别是100万吨以下的企业,由于规模小,环保投资难以落实;即使上了环保实施也背不动,这些企业基本上将因为新环保法而出局。规模虽大但企业连年亏损,资产质量不好,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的企业也将面临出局的危险。”
民营钢企怎样应对新常态?
对于民营钢铁企业怎样应对新常态,赵喜子给出了答案。
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转型升级。民营钢铁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实现由规模扩张到转型升级的转变。至于怎么过好转型关,企业有各自的应对办法,但民营钢铁企业必须主动适应,找准定位,想好求生存之策,修订好本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二是要管理创新。民营钢铁企业具有体制机制优势,有决策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又善于认真学习,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改革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包括组织创新、经营模式创新,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在科学管理、产品质量、人才队伍、产品研发、企业品牌和文化建设上全面上档次,向管理要效益。
三是要确保环保达标。清洁化生产、无污染、高效能、低能耗,已经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硬指标。企业要认真对待新环保法,完善环保装置,200万吨~1000万吨的企业要增加投资6亿元~10亿元,环保运行会增加成本80元~100元。对于这些投入,民营钢铁企业,特别是200万吨规模以上的企业,完全可以从系统降本增效中补回来。同时要在节能减排和规范经营上继续下功夫。
四是要系统降本。钢铁工业的“三低”(低增长、低价格、低效益)将成为常态。民营钢铁企业保生存必须进一步控成本、保效益,继续从原燃料采购、工艺设备运行、生产物料节能降耗、产量、成品质量、减少库存、合理运输物流、资金管理和营销成本费用等各环节全系统不断加强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此外,民营钢铁企业不要再盲目扩大产能,要积极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以销定产;加强风险管控,现金为王,保证资金安全;提升信息化管理,积极探索发展两化融合,逐步推行电子商务销售;做强主业,向熟悉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走出去,扩大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产业发展仍需政府支持
赵喜子提出,钢铁行业的发展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多方面的支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一,国家“十三五”计划应保持适度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当下形势要想保持7%的经济增速难度很大,必须有一定的投资拉动和稳定的进出口。主要应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我国城市以及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巨大空间,需要大量的钢材、水泥、建材。如果政府把相关投资政策放宽,动员民间资本投入,问题就能解决。相应地,化解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就更容易。
其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尽快解决。民营钢铁企业融资有两难:一是不给钢铁企业新增贷款,甚至“抽贷”,去年底止已抽贷1500亿元,企业只好向影子银行借钱。二是即使贷款,利率也高于国企,加上影子银行,融资成本高达15%,比国有企业高出近一倍。
其三,节能环保投资政策要落实。“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但钢铁行业因为过剩而不给予新增贷款,企业节能环保项目也被定为“涉钢”项目而不予贷款。其实节能环保的对象主要是传统产业,企业不达标必须上环保,但上环保又不给贷款支持,这是悖论。
其四,兼并重组要落实退出通道。兼并重组是化解产能的一个措施,但收效甚微,根本原因是兼并主体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的原因是兼并主体没有政策支持,被兼并企业和员工退出通道不明确,最后是都在喊口号,谁也不去办。
- 上一篇:3月煤炭进口量同比降超三成 下一篇:产能过剩 煤炭上市公司首季业绩普降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