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新疆钢铁产业怎么办?

来源:中国冶金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5年1月20日,新疆自治区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2014年,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产…

 2015年1月20日,新疆自治区在自治区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2014年,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低、建筑钢材价格全国最低,新疆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亏损,亏损总额达60亿元,效益远远低于国内钢企的平均水平。《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部分新疆钢企现金流面临严峻短缺,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大部分企业已全线停产或者半停产。高库存、低价格,半停产,已经成为新疆钢铁的无奈选择。


  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目前,我国钢铁业已经进入全面过剩的发展阶段。虽然2014年钢铁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对标挖潜、强化营销等措施,特别是在原燃料价格大幅下跌的助推下,盈利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新疆钢市是全国的价格低洼地,其原因除了市场供大于求的供需矛盾以外,还受到新疆市场相对封闭的影响。

  据《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了解,受全国经济形势的影响,2014年,新疆支柱产业和地区经济增速降低,铁路运价持续上涨,周边国家货币贬值、区内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部分项目特别是政府工程不同程度的延期,房屋新开工面积与竣工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特别是严峻的维稳形势给疆内的投资和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

  在下游消费环节,2014年新疆建筑钢材消费量比2013年下降了9%。消费萎缩,导致了建筑钢材库存不断增高,为回笼资金,疆内钢材市场呈现竞相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销售的恶性竞争局面,最终使得新疆钢材价格跌至全国最低。与之相对应的是,前几年疆内钢铁行业的盲目扩张,加之各个钢厂都控制不住生产的冲动。萎缩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张的产能,极端的竞争环境,对新疆的钢材价格形成打压。

  从产能利用率来看,全疆钢铁产能已达到了近2500万吨,但是产量并未有大幅度增加。2014年,新疆的粗钢产量为1213.39万吨,比2013年减少63.38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50%,远低于全国73.6%的平均水平,处于严重不景气状态。

  在原料采购方面,新疆矿山由于高寒、大漠、交通运输不便、矿石品位低等因素制约,开采成本较高,无力与价格不断走低的进口矿竞争。加之钢厂大幅度减产停产,使得新疆的大部分铁矿被迫停产。

  好在2014年新疆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38.2%,这为新疆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起到了重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


  产能转移势在必行

  近年来,新疆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一直是全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矛盾,促进新疆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能够促进新疆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能够为树立良好的新疆外部形象加分。实际上,在积极探索化解钢铁能过剩问题的同时,新疆自治区政府也在特殊政策上开始向钢铁倾斜,如疆内铁路运费的下调,出疆钢材的运费补贴,开通向西出口钢材的“西行班列”等。

  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新疆地区过剩的钢铁产能,部分是近几年各级政府招商引资而来的,许多企业也是抱着产业援疆的巨大热情而来的。如今,过剩的近千万吨产能投资,耗费几百亿元巨资,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民营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巨额数字。因此,妥善处理产能过剩问题,新疆自治区政府应该担当更多的责任,不能任其自生自灭。相关专家说,化解新疆自治区的钢铁产能过剩,可以有多种方式,如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和区域内兼并重组。又如,实施企业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使其退出市场。促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此外,还可以利用新疆的地理地缘优势,积极走出去,努力开拓中亚地区的国际市场。

  相关专家告诉《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中国目前正在大力调整自身的经济结构,钢铁产业向外转移势在必行。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将技术上成熟的现有产能成套向外转移,符合产业区位转移和推动经济转型的客观规律。当前,借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实现新疆钢企走出去,从而化解疆内过剩的产能危机。

  当前,中亚国家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中亚五国近年来城镇化进程速度加快,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对钢材需求量较大;另一方面,如果中亚地区能够承接中国的钢铁产业,不仅可以助力其国内的经济建设,还能减少贸易逆差。同时,钢铁及其上游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亚国家发展能够解决当地突出的就业问题。因此,中国钢铁产业向中亚转移,对于扩大中亚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包括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在内的中亚国家,在主观上都十分乐于承接中国的钢铁产业转移。 

上一篇:邯郸市科技局拟定钢铁产业环保技术路线图
下一篇:发改委:支持钢铁、轻纺企业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生产线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