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钢贸融资贷款乱象丛生 银监会发文预警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部分地区出现的钢材贸易企业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近期已经引发中国银监会的重视。《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今年4月底,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

部分地区出现的钢材贸易企业骗取银行贷款的现象,近期已经引发中国银监会的重视。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今年4月底,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时调整信贷方向和政策,防止部分钢贸企业虚构贸易背景的套(骗)取银行贷款行为发生。

上述通知显示,银监会已接到公安机关通报,反映部分钢贸企业以钢材市场为融资平台,通过虚假注资担保公司,以抵押质押、重复抵押、互保联保的方式,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

这些企业在骗取银行贷款之后,又变身为投资公司,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甚至高利贷等高风险行业,由于钢材贸易市场融资巨大,这已成为所涉银行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

钢贸商人骗贷银行

这份通知由多地所发生的钢贸商人骗贷而起。

日前,江苏北部的一家金属交易市场被法院查封,当地政府部门证实,多家银行因有贷款在其中而被牵涉。

当地相关部门证实,这家在2009年3月底成立的市场,配套搭建融资平台——一家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该市场和担保公司实际为同一实际控制人潘某操控,另有其他股东多人,其中潘为大股东。

工商注册资料显示,该市场注册资金为1.006亿元,潘的出资额为4527万元,其他两人分别为4024万元和1509万元,但到今年被法院查封时,公司账面资金被席卷一空。上述担保公司累计敞口风险超过8000万元。

“案件甚至都惊动了一些银行的总行,目前风险还在进一步排查,情况不容乐观。”当地金融系统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类似的钢贸融资盛行的钢材市场有十多家,许多市场如今门庭冷落,少量市场还堆积有锈蚀的零星钢材。

当地人告诉本报记者,有的钢贸市场弄块地,盖几幢交易的仓库,堆个百把吨初级的线材,然后每人名下几个公司,用少量的存货相互对倒,制造出所谓的交易量和现金流,引银行入彀。

业内人士介绍称,这一钢贸融资模式2009年以后出现在江苏、浙江等地,一段时间,苏浙地区出现螺纹钢库存交易连创全国第一,不排除背后隐藏着一条灰色金融链条。

今年以来,无锡、杭州等多个钢贸市场爆出人员跑路事件,其中,无锡一洲钢材市场老板李国清卷款十多亿元“跑路”。

“现在各家银行都在紧急排查,特别是对与部分地区钢材贸易相关的企业和个人授信已基本冻结。”专门研究过钢贸融资的长三角一家省级银行公司部总经理告诉本报记者。

另一家银行专门负责该项业务的人士介绍说,“李国清们”利用的是银行间质押信息互不相通,一批钢材在质押给一家银行之后转而会质押给另外的银行,相当于仅用一批钢材就能获得数笔贷款,通过钢材的重复抵押,将获得的贷款做其他投资。

上海银监局去年的一项检查显示,当时上海用于质押的螺纹钢总量为103.45万吨,是螺纹钢社会库存的2.79倍,以致多家银行在钢贸市出险时,无法对钢材质押主张权利,因为库里根本就没那么多钢材。

银监会所发的上述通知显示,在大量套(骗)取银行贷款、变身投资公司后,钢贸商人又将所得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期货等高风险行业。本报记者则了解到,有些资金甚至还用于买六合彩、赌博和放高利贷等。

银行风险预警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钢材是本大利微资金密集型生意,钢材贸易类似房地产,对应的现金流大,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明显,特别是去年市场价格波动加剧,风险加大。

入驻钢市的钢贸商户,若需要依靠钢市的担保获得银行贷款,则必须向钢市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款项,市场以此来组建一个担保公司或者建立一个类似联保的基金会,这也是钢贸融资平台和银行风险被放大的由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一般钢材市场入驻商户的保证金比例为20%~30%,个别比例较高,能达到40%。在申请贷款前,它必须将“保证金”打到钢市老板的账上,否则贷款肯定下不来;而要拿回这笔“保证金”,它需要先行还清贷款。

这也意味着,如果公司实际需要500万资金,它就必须申请1000万贷款额度。具体做法是:在钢市做担保后,它必须支付300万(即贷款的30%)作为钢市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之后,它需要再支付200万(即贷款的20%)作为银行要求其支付的“保证金”。

银行每放一笔贷款,基金会就能收到企业的担保费、保证金、出库费等不菲的中间收入。银行融资成本加市场和担保公司的成本,总融资成本应不低于25%。

上述人士称,虽然商户都知道保证金制度不合理,但因为银行怕风险,没有钢材市场的担保,或是由市场组织的联保互保就不批贷款,所以为了获贷,商户只好同意。然而,并非交给钢市保证金,入驻商户就能顺利拿到银行贷款。“雁过拔毛”的除了钢市之外,还有贷款银行。

监管部门在检查中发现更大的风险,部分钢贸企业重复质押尤其严重。一套交易发票对付多家银行,企业之间虚开发票,空提营业额,有时就用复印件。

“做生意的时候集体担保,跑路的时候集体逃跑,所谓的联保和反担保形同虚设。”一家上过当的银行支行长说。

此前,钢贸贷款的融资黑洞已经引起上海、江苏、浙江等多个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年一季度以来,多次监管例会中均向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多家银行总行发文或派出工作组前往“重灾区”摸底排查。

而此次银监会的通知则要求,贷前调查要准确了解钢材贸易企业的真实用途,不能以担保、抵押,或第二还款来源的可靠性代替对贷款企业还款能力的评估;加强贷后检查,跟踪贷款走向,确保贷款用于约定用途。

同时上述通知还提醒银行,要准确研判国际大环境下出口放缓及国内商品房和汽车项目采购减少,对钢材需求乃至其下游钢材贸易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及时调整有关信贷策略。

延伸阅读
上一篇:淡水河谷与中国船东对话 不排斥使用其船队
下一篇:温州出台“31条新政”驰援实体经济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融资 贷款 丛生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