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指标

中石化下调柴油调拨价 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下调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昨日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已于上周五发文要求从昨日起下调大区公司柴油调拨价150元/吨(含税),汽油暂不调整。市场人士分析,这是国际油价每桶跌破70美元后,国内成品油批发价节节下滑下,石油公司再次发力以提高销售公司的竞争能力。

此次大区公司对供省市石油分公司的0#柴油调拨价格下调后,其中华北大区公司对北京石油分公司调拨价6650元/吨,华东大区公司对上海石油分公司调拨价6540元/吨。华南大区公司对广东石油分公司调拨价6550元/吨。大区调拨价是石油公司配置给系统内销售公司的价格,销售公司以此价格拿到成品油后,再对外批发或零售。

山东恒源石化总经理王有德告诉记者,目前中石化柴油批发价在6600元/吨左右,较奥运前高位已下滑2000元/吨。

9月中石化上调了系统内大区调拨价每吨50-100元。当时市场分析认为,中石化希望通过提高大区调拨价以提高销售公司的成本,稳定国内成品油市场批发价。

对此,中国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李昱表示,目前国内成品油市场疲软,地方炼油厂的价格要低于中石化,为提高竞争力,大公司根据市场情况改变策略是可以理解的。(来源:新京报)

专家称成品油价格下调可能

目前国际油价较今年最高位147美元已经下跌50%,但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却迟迟不动。记者昨日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人士。

中石油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我国从国外进口原油的价格与现在期货价格有2个月左右的延迟。虽然目前油价跌到了70美元以下,但国内进口原油的价格依然是8月份国际油价的水平,大约为120美元。“只有国内油价连续2个月都低于80美元才可能会调油价”,他表示,如果未来油价持续下跌,并不排除国内成品油价格有下调区间。

中国加油站网首席分析师李昱表示,“发改委虽然在6月上调了一次油价,但此后国际油价继续攀高,政府并未调高油价,而是补贴石油企业,因此现在立即下调价格并没有很好的理由,此外我国的定价机制与国外有一定的滞后期。”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再加上炼油成本和适当的利润空间以及国内关税、成品油流通费等,共同形成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但最终价格调整由国家发改委制定。

国内能源专家韩学功向记者表示,如果本月底到下月初国际油价依然保持在80美元以下,成品油价格下调的可能性非常大。但目前由于欧佩克计划减产可能会推高油价,因此国内价格是否会下调还有待观察。

囤油者180万吨汽柴油库存待消化

上海证券报上周关于《5000万吨“黑油”涌流》的调查报道在业内引发高度关注。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向记者进一步披露,由于奥运前国内出现大量“透支”性汽柴油资源,总计约180万吨,预计这部分资源还需要两个月以上时间才能逐步消化掉。在这种情况下,成品油批发市场的弱势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

在上周的调查中,本报曾判断,国内市场的油品资源囤积既是加剧“油荒”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囤积者自身在近期遭遇库存风险的根源。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幕一定程度上也是预期不明确的结果。

事实上,当初在奥运前出现的囤油赌涨行为最近已带来严重后果。东方油气网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6至8月期间,国内汽柴油消费量出现一轮异常增长,分别比1月份增长了约9%和10%左右。与正常的年均增长率相比,6至8月间的这一突发性增长至少有4%是因为预期调价所形成的“透支”性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这批‘透支’性需求并没有被真正燃烧掉,而是转变成了各企业大大小小的库存。

“上述需求很大程度上是由对奥运后的调价预期所引发。”东方油气网副总经理、首席分析员钟健告诉本报记者,前几个月,由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凡与成品油有关的企业,无论是卖油的还是用油的,对调价预期的遐想都异常强烈,而几乎所有的成品油经营者与用户,都将奥运会后可能上调油价定调为本企业成品油进销存活动的基调。

然而,令不少从业者大跌眼镜的是,国际油价从8月起开始加速下跌。上周末,纽约、伦敦两地油价收于每桶70美元以下,其中纽约市场油价一度跌至68.57美元,创出自去年7月27日以来的新低。与今年7月11日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历史最高纪录相比,纽约市场油价的下跌幅度已超过了53%。

“当国际油价下跌、调价预期破灭后,前几个月囤积的资源开始回吐。”据钟健测算,这批囤积在各企业中或多或少的“透支”性汽柴油资源总计分别约有60万吨和120万吨左右。他预计,这部分资源将需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逐步“回吐”掉,这样一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资源过剩局面可能至少要到11月份时才能恢复正常。

而在能源战略专家武建东看来,中国成品油消费过程中的预期不明确是造成一部分油气消费者特别是生产型企业需要囤积或者说储存必要的成品油来维持生产的原因。这样一来,国内成品油市场总有人会过度储备能源。

“这种生产企业过度储备能源的需求造成了他们可能直接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大量成品油储备的可能。同时,由于预期不明确,就随时可能出现套利冲动。”武建东对此分析说。(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一篇:GDP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后期财政政策将发力
下一篇:徐乐江:铁矿石没有理由再涨价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