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工业生产增速放缓 出口减速是主因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不但创下年内最低,而且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对此,有专家认为,虽然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但并未改变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前7月增加值同比增长16.1%
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6月回落1.3个百分点。
历史数据显示,1月-2月的平均增加值为15.4%,3月-6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是17.8%、15.7%、16.0%和16.0%。此前,市场对7月的预期是16.0%。
从行业来看,除化工产品略有增长之外,大部分行业出现了增速放慢。受出口放慢的影响,纺织行业增幅从上半年的12.7%下降为7月的10%。同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也放慢明显,从21.4%下降到了15.8%。
从产品来看,受6月调价和未来继续调价预期的激励,原油产量增长明显,从上半年的1.7%加快至7月的5%。与此同时,由于电煤价格管制,原煤生产从14.8%下滑至10.9%;电力价格调整力度偏低,加大了供给短缺,增幅从12.9%降至8.1%。今年汽车库存增加明显,也拖累了汽车行业,汽车产量从17.6%的增幅下调至13.2%。数据还显示,1月-7月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6.1%,低于1月-6月的16.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的是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所完成的增加值。
出口减速是主要原因
对于7月份的数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出口减速是造成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外部需求减少、人民币持续升值、调整出口退税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等多项政策调整的影响,7月份出口同比增长2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
其次,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工业生产。受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势头。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部分企业经营出现了困难,生产意愿下降,突出表现在发电量、钢铁、汽车等生产出现了回落。
雷曼兄弟公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还指出,为确保奥运会举办期间空气质量,7月下旬,有关部门关停了北京周边的部分工业生产企业,这也对当月的数据存在一定影响。孙明春预计,8月份的工业生产增长可能将继续下滑。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叶卫平表示,我国工业企业增加值90%以上是依靠劳动密集型以及高污染高能耗企业。近一年的宏观调控,目标就是实现减少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工业份额。在这个过程中,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一定回落是正常现象。
祝宝良也表示,虽然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但并未改变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符合宏观调控的目标,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
数据显示,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加快发展。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7.5%,同比加快0.4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4个百分点。按可比价计算,高技术制造业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为10%,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祝宝良认为,总的来看,今年我国的工业生产表现出速度适中、结构优化、效益稳定、质量提高的特点。我国工业生产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存在着平稳较快增长的动力和活力。(来源: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工业生产继续朝宏观调控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
“对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需要有一个全面正确的分析和解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说。
首先,出口减速是造成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受外部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回落。以7月份为例,出口同比增长26.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
同时,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影响了工业生产。受国际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上升的影响,我国能源原材料价格也随之上涨。7月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的出厂价格就分别同比上涨了40.2%、32.6%和52.4%。由此增加的企业生产成本,加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部分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生产意愿下降,突出表现在发电量、钢铁、汽车等生产出现了回落。
另据观察,季节因素也是7月份工业减速的重要原因。数据表明,过去13年中,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比全年平均低0.5个百分点,最高年份低2.5个百分点。这主要因为7月份是炎热夏季,很多工厂停工检修设备,缩短工人工作时间,工业生产会受到一定影响。
此外,今年自然灾害频发及其滞后影响也拖累了工业生产增长。年初南方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5月份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以及近期的南方地区洪涝灾害,均不同程度地对受灾地区工业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
可见,工业生产增速放缓,既有世界经济放缓的外部客观因素,又有自然灾害频发的冲击及其滞后影响的原因,还有季节性因素,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虽然7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回落,但并未改变今年以来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工业生产继续朝着宏观调控方向发展。”祝宝良认为。
数字显示,今年前7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同比增长16.1%,仍保持了较快增长。从工业经济效益看,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9%,增速比前两个月还有所加快。
与历史水平相比,今年以来的工业增速并不算低。2004年至2007年,我国工业生产增速为16%-20%。2007年,工业增长达到本轮经济周期中的峰值。在峰值基础上有所回落,并不能说明当前工业经济发展发生了严重问题。
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部分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确出现了一定的困难,突出表现在赢利水平下降、流动资金紧张和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需要通过加快产品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也需要国家在政策上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说。(来源:新华社)
- 上一篇:首钢冷轧薄板公司正式成立 下一篇:钢铁业下半年需求放缓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