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江苏南通样本:信贷退出之痛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小企业成为退出对象

江苏南通的小企业正处于调控的风口浪尖。

这个城市以出口导向型纺织行业、建筑业、化工等行业为区域经济特色,是不少银行试点小企业贷款的首选之地,如今却遭遇到银行授信主动退出的压力。

来自江苏银监局南通分局的一份调查报告统计,南通市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拟定的退出客户166户,需要退出贷款金额约9.37亿元。其中所涉主要是小企业。

由江苏银监局南通分局副局长胡宏等人完成的这份调查报告,认为银行信贷退出存在“保大压小”、不良反弹、诉讼上升等问题,而他们所担心的则是这些问题可能诱发一方金融系统性风险。

“信贷退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授信退出能收到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客户结构和收益结构的良效;另一方面,授信退出中的片面做法也诱发了经济金融运行中深层次问题的集中暴露。”报告说。

南通银监分局的调研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选择退出标准时,主要对一些不符合行业政策、绿色信贷政策、第一还款来源不确定的企业、综合收益率下降、风险控制存在瑕疵的企业实施退出。

结合南通的实际,从行业上分析,需要退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化工、钢丝绳、小型建筑业、小型机械业;从风险控制方面分析,关联企业保证、注册资本不足1亿元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需要退出,这部分贷款主要集中在工行;从综合收益率和现金归行率分析,绝大部分为贷短用长的成长型小企业。

主导当地信贷市场的国有大行,有的推出小企业停复牌管理办法,对不良贷款和初显风险贷款占比超过1.5%,或小企业不良贷款逾期9个月内未处置完毕,进行只还不贷的处罚,从而实现退出。典型调查显示,某大行支行停牌一个月,小企业客户109户中,银行主动退出或全部退出40户10105万元;部分退出或转移退出15户5509万元;清户5户3500万元。

诉讼激增

在报告中,南通银监分局提示了银行信贷退出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保大压小”。报告分析,从客观上分析,部分小企业确实存在抗风险能力、还款能力较弱、集中在纺织、小化工、小机械等行业,成为银行退出客户;主观上分析,小企业贷款带给商业银行的综合收益率远远不如大企业高,在信贷总量控制,资源有限的情况,银行保大压小的问题显露。

通过贷款客户数和信贷余额增长情况,银行“保大压小”态势一览无余。

从大额授信统计的情况看,2008年3月末,(南通市)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授信余额5000万元以上客户485家,比年初增加27家;授信余额537亿元,比年初增加47.56亿元,增长9.72%。而同口径下的小企业贷款余额58.47亿元,比年初减少3.43亿元,下降5.54%。

信贷退出诱发的诉讼问题在南通亦非常突出。南通分局的调研发现,目前,交叉贷款客户因一行退出它行诉讼的案例正在增加。据某大行南通分行反映,2008年以来发生诉讼案件高达30户,创近5年新高。

对于在两家以上银行贷款,一家行安全退出后,另一家银行陷入或追加增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或任企业自陷泥潭,凭诉讼收回贷款的两难选择困境。

“在目前形势下,不良贷款反弹是一个可以预测的现象,但是信贷退出过程中缺乏应有的退出技巧,由此诱发的不良贷款反弹也是值得关注的。”报告直言,如银行在部分不良贷款暴露后,受“一刀切”信贷停牌处罚后,即将到期企业在续贷无望后,引起大面积信贷企业违约,诱发不良。

警惕风险传递

南通银监分局认为信贷退出诱发的风险传递应引起足够重视。

风险传递首先表现在机构之间,因为信贷政策差异从大型银行退出的风险客户向农村信用社风险转移。

典型调查显示,大型银行退出的客户,有60%的客户与信用社交叉贷款,或者退出后又从农村信用社获得增量贷款。如有部分没有抵押资产或者以设备为抵押的企业在大型银行是退出户,但在当地信用社成为扶持户,成为企业融资的另一途径。

南通银监分局的调查显示,2008年以来,某县大行退出的30家客户,有15家企业从信用社获得了融资。

其次,因为信贷品种准入条件不同,公司类贷款退出的风险客户向个人零售贷款风险转移。如工行小企业融资门槛抬高后,部分经营效益好、有土地房屋抵押的企业成为建行、中行个人小经营贷款的扶持对象。

第三,报告认为,高利贷风险向金融信贷风险转移,也值得关注。

在应对银行信贷退出时,企业还会选择通过吸纳社会资金还贷。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是通过规范的资本运营,即通过增加投资解决资金紧张的局面;另一种方式则是变相社会集资,甚至通过高利贷,筹集资金归还到期贷款。

而调查中发现,借高利贷的企业初衷为归还到期银行贷款临时调剂而借,一旦正常融资的资金链中断,陷入高利贷深渊后,企业信用风险立马显现。

当地某大行分支机构2008年新增10户不良贷款中,有5户因为不堪高利贷重负而停产,导致1775万元贷款形成不良,占该行新增不良贷款的60%。(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上一篇:中冶将赴菲律宾开发铁矿建钢厂 投资最高达100亿美元
下一篇:经济热度指数连续回落 宏观调控效应渐显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