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统计局:就业规模持续稳步扩大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从十六大到十七大经济社会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之三:就业规模持续稳步扩大》。报告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更加关注民生,将就业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使我国就业总量持续稳步增长,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地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失业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报告指出,我国有13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努力扩大就业,满足劳动者就业需求是我国在较长时期内面临的重要任务。十六大以来我国就业工作呈现五个明显特点:

一是全国就业总量稳步增长,新增就业人数继续增加。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从2002年的73740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76400万人,年均增加665万人。城镇就业增长持续高于全国,其就业人员占全国的比重从2002年的33.6%上升到2006年的37.1%2003年至2006年,全国每年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分别为859万人、890万人、970万人和1184万人,其中2006年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2002年至2006年,有2000多万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有530多万人是再就业的困难群体。

二是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继续提高,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人数最多。2006年全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2002年减少4309万人;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2002年分别增加3445万人、3524万人。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02年的50.021.428.6转变为2006年的42.625.232.2。同期,国家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力度。同2002年相比,2005年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了2270万人,是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就业人数增加最多的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也居于各行业就业人数增加量的前列。

三是国有和集体单位就业人员继续减少,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2006年末,城镇国有和集体等公有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7417万人,比2002年减少了1074万人。2002年至2006年,城镇非公有制经济共吸纳就业4387万人,年均增加近1100万人,超过了同期城镇总的就业增加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成为当前提高全社会就业率,缓解城镇就业压力,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四是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止降回升。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从1996年起开始减少,到2002年减少到10985万人。2003年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出现止降,2004年起开始回升,到2006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已经回升到11713万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止降回升,表明我国在就业总量保持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也已经有所提升。

五是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各项扩大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2002年至200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保持在4.0%-4.3%的较低水平。在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谢国忠称现在采取措施制止通胀为时已晚
下一篇:六成居民预计物价继续上升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