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个“着眼点”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钢铁企业已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并且表现出一定的竞争力。但目前的问题是,我国企业如何培育竞争力的持续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着眼点来培育企业的竞争力。  着眼点之一:明确差距增加科研投入  从企业国际竞争力形成的逻辑结构看,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企业体制、素质、能力、资源的动态整合反映。竞争力不但要反映企业的综合实力,更要反映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差异化的核心能力和比较优势。同时,要从发展角度去规划现时的竞争力与潜在的竞争力,不仅要考虑其基础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其成长性。  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发展速度。二者的结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在当前及今后世界钢铁市场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竞争规律。即在 “大鱼吃小鱼”的基础上,企业间的竞争更体现为“快鱼吃慢鱼”,世界钢铁新巨头米塔尔的近几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发展速度不仅指产能、产量的提高,更主要是指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协调能力、市场份额等各个方面的提高。  培育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企业核心竞争体系是中国钢铁企业当务之急。企业核心能力体系是指提供企业竞争能力的竞争优势基础的多方面技术、技能和知识体系,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在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体系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它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做好技术创新工作,就必须提高企业研究开发(R&D)能力,而R&D 能力是中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薄弱环节。如从科研队伍及研发投入方面看,2005年中国涉及钢铁领域的科技机构达230家,科技机构人员31342人;有科技机构的钢铁企业达到160家,钢铁产业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达22.4万人,占钢铁产业从业人数的10%;大中型钢铁企业R&D经费占其产品销售收入0.7%,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1.6%。在技术活动经费其他支出(不包括技术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上,技术改造经费占该项经费的92%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大中型钢铁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与工艺的提升。  与日本、欧洲等钢铁强企相比,中国钢铁企业科技人才比例、R&D经费投入比、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比例方面都偏低。日本企业的发展经验表明,企业的R&D投资占销售额的1%,企业将难以生存;如占2%可以勉强生存,占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对于在国际竞争中具有优势的大型国际企业,其比重往往达到10%以上,而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R&D支出占销售额的比重大约都在1%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企业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体系。  着眼点之二:构建竞争力基础培育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能力  竞争力基础是企业组织的活力机制,包括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启动活性因素与成长激励因素,它是企业外显竞争力的前提。  首先,是组织文化与观念的创新。文化与观念也是一种生产力,先进的文化与观念是企业竞争力的启动活性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钢铁企业在文化的继承上特点较为鲜明,但在文化的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钢铁企业要在继承自身传统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吸取国外先进文化与观念的精华,为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其次,建立产权清晰、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钢铁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意味着钢铁企业将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根据权变理论的观点,管理组织是环境的函数,因此,钢铁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组织机构的创新势在必行。  同时,中国钢铁企业正处于国际化经营的起步阶段,国内经营与国际化经营在方式方法与手段上有较大的差别。培育中国钢铁企业国际竞争力,意味中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管理能力要同步提高,主要包括:企业国际化战略管理能力、国际化品牌与形象策划能力、培育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竞争力、国际资本经营能力等。 着眼点之三:培养内在素质积累与形成竞争资源  企业内在竞争力是企业竞争的实力和潜力的综合,具体体现在企业的素质、资源配置、企业各方面的能力。因此,从长远看,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企业内部入手,在培育企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积累与形成竞争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培养和引进国际型的人才。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不但要提高其所拥有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家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素质,包括品德、知识与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人才的国际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中国钢铁企业要大力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与手段,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按国际惯例管理企业,加强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三,增强R&D能力。企业R&D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取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本保证。企业的研发能力主要包括R&D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开发能力、R&D的成果转换能力等。要使企业真正成为R&D投资的主体,制定R&D国际化战略,如在发达国家设立研究机构,跟踪世界科技的前沿,并加大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内涵上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工业报)
上一篇:生产资料价格水平连续9周上涨
下一篇:关注供需变化重视风险分析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