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谷首次认同现货指数 压力抛给中钢协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如果我们的客户认为指数定价机制更为适合,我们也会考虑采用。”在7月31日淡水河谷发给记者的邮件中,该公司铁矿石部执行董事马丁斯如是表示。
据了解,这是继上月底必和必拓提出“混合定价”以来,第二个国际矿山巨头公开提出可采用现货指数定价模式进行铁矿石交易。
在铁矿石谈判进入收官之战时,两家主要铁矿石供货方都提出现货指数定价模式,这是基于什么原因呢?昨日,“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对此表示,不断上涨的中国市场铁矿石需求及现货价格是根本原因。同时,国际矿山企业通过这种模式,如打“太极”一样无形中将谈判压力推向中方谈判代表——中钢协。
中国需求催生现货指数
“国际矿山巨头一定看出了中国市场对铁矿石的需求程度。这一点就表现在钢材消费量上面。”贾良群表示。
钢材需求的增长使钢材价格不断上升。6月末,国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为101.98点,连续两个月环比上升。中钢协副秘书长戚向东曾在7月初对此表示,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上涨同样不可避免。
果不其然,铁矿石现货价格在7月31日突破100美元/吨大关,较5月时上涨了50%以上。
贾良群认为,在长协谈判久久未果的情况下,现货价格的快速上涨,这自然是现货指数定价的最好时机。必和必拓本就坚持这种定价,淡水河谷随之跟风也是自然。
淡水河谷不甘落后
自力拓事件之后,巴西矿对中国的出口明显增加。
据淡水河谷公布的二季度财报,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铁矿石销售创新高,达3560万吨,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42%。中国已成为该公司最大出口市场,二季度该公司对中国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量的66.2%,而这一比例在第一季度是45%,在2008年第四季度仅为13%。
但由于距离中国较远,淡水河谷对中国的铁矿石出口与两拓相比,一直处于下风,尤其是水涨船高的海运费。
据了解,6月末,巴西和西澳至中国的海运费价格分别上涨了5.41美元/吨和1.51美元/吨。环比涨幅分别为14.38%和9.06%。“差距的不断拉大,使巴西铁矿石成本较澳矿要高,尤其在销量此消彼涨的时候。通过较小降幅的长协价和现货指数,可以加大利润。”贾良群指出。
在马丁斯的介绍中,记者得知,目前淡水河谷已与中国的一些客户达成了临时性的价格。例如,有的客户接受了20%的降价,而另一些客户则接受了淡水河谷之前和日本、韩国及欧洲市场达成的基准价格。据了解,这些价格均较澳矿长协价要高。
压力抛给中钢协
贾良群认为,两大矿山企业几乎同时表示可通过现货指数价格进行铁矿石交易,这将给铁矿石谈判中的中钢协带来不小压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中钢协态度强硬是铁矿石谈判一直处于僵局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铁矿石谈判未果的时候,中钢协又推出进口铁矿石“统一价”,这似乎预示着中钢协已将重点从谈判转移到整治铁矿石贸易上来。
“随着现货价的上升并逐渐高于长协价格,中国钢铁企业购买行为已发生变化,更多转向执行长协价,但降价33%又是业内一种既成事实,中钢协又该如何面对?”贾良群感叹道。
- 上一篇:铁矿石谈判背后的中国钢企之痛 下一篇:首钢首拓河北新发滤清器产业基地建成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