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民企海外收购资源缺乏政府相关支持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近期,中铝公司、五矿集团等大型央企频繁出手、动辄以数百亿、上千亿资金收购海外资源之时,民营企业大多只能望其项背。民营企业最近一次海外资源收购,还是在去年11月,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沙钢集团,收购了澳洲一处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
  那些比沙钢集团规模更小资金、实力更弱的民营企业,虽然也屡屡传出要赴海外收购资源,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沙钢集团董事长沈文荣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有关部门能够给予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沙钢集团会比现在发展得更好。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走出去最大的困难不是如何获取资源,而是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全国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秘书长耿炳玺对记者说。
  参与最近产业振兴规划起草的专家向本报记者透露,无论是《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还是《有色金属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海外去收购战略资源,避免蜂拥而上、抬高价格。
  记者了解到,虽然相关的产业振兴规划没有明确提出不支持所有的民营企业,但是属于受鼓励范畴的实力企业,基本都属于大型央企和地方大国企,民营企业寥寥无几。
  民营企业只能通过自筹资金等方式海外扩张。去年11月,沈文荣专赴澳大利亚与当地一家上市公司签署了收购协议,以极小的代价获得了8亿吨储量的铁矿山开采权。
  民营企业收购海外资源依然要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如果没有“通行证”,在开采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阻力。
  因为政策因素,沈文荣的另一桩心愿一直未了。去年由沙钢集团牵头,联手国丰钢铁、德龙钢铁等十余家规模较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准备组建民营钢铁企业联合体到海外买矿及投资矿山。这个拥有5000万~6000万吨钢产量的联合体,迟迟没有获得批准。
  困扰民营企业海外扩张更大的障碍是资金来源。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让许多资源价格都暴跌了一半,国外一些资源型企业资金链骤然吃紧,被迫向外界低价出售股权。
  金融危机在冲击国外企业的同时,也沉重地打击了中资公司。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差的民营企业,在“寒冬”里比大型国有企业感觉到了更强的“冰冻”。
  此时,资金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最大的瓶颈。最近刚刚与华菱集团达成交易的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FMG,去年有意向沙钢集团出让部分股权。迫于资金压力,沙钢集团最终放弃了入股。
  海外资源收购所需资金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的,即便是大型国有企业一般都需要银行的支持。“如果是购买铁矿石还好说,但如果是投资矿山,动辄都是上百亿的资金,没有银行的支持,民营企业难以承受。”耿炳玺说。
  国内企业投资海外资源,多以国家政策银行贷款为主,商业银行鲜有参与者。而政策银行贷款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这意味着民营企业银行贷款途径并不顺畅。
  “民营钢铁企业联合体购买长协矿的资质和资金,都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否则组建起来也没有意义。”耿炳玺说。
  即便冲破了重重阻力得以成功投资海外资源,出现在民营企业前面的也并非是康庄大道,一系列问题将接踵而至。由于对投资国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的陌生,各种风险将成为摆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面前很难逾越的障碍。
  首先是资金风险,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实力原本就相对弱小,一旦出现金融危机等非正常因素,使得投资资产大幅贬值,或汇率巨幅震荡,缺乏后续资金支持的民营企业可能会立刻陷入瘫痪。
  但是以中铝公司、五矿集团为例的大型央企却很少受此因素困扰,资金对于他们而言不是最大的问题。即便投资的资产出现巨额亏损,由于能够获得大量的银行贷款支持,甚至得到相关部门的注资,这些企业往往能够逃过劫难。
  中铝公司第一次入股力拓时,股市的缩水让其投资亏损了2/3,导致资金链压力骤增,却仍然有“实力”以更大的资金规模二次入股力拓。
  “投资中一旦遇到问题,民营企业往往孤立无援。”耿炳玺说。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上一篇:国企海外买矿 控制资源重于定价权
下一篇:攀成钢脱硫项目今年首个通过验收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行业焦点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