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CPI降至5%以下,能源价格改革时机又为各方专家热议。然而,来自普通企业的声音又是什么呢?
国家统计局9月10日公布,8月CPI同比上涨4.9%,创下近14个月以来的新低。高盛证券分析师宋宇认为,CPI涨速回落为政府出台颇为必要的能源调价提供了时机。
厦门大学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国际油价和CPI涨幅同时走低,为理顺国内能源价格提供了时机,能源价格改革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条件,一旦CPI指数稳定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之上,价格改革随时都可以开始进行。
“由于重油价格的上涨,我们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了不少。”兰州浮法玻璃厂销售经理王和平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油价再涨,本身就已经微薄的利润真的得削平了。”记者从王和平处了解到。
“如果油价再涨,我们的运输成本将波动比较大。”北京宏远卡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的销售人员冯子磊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介绍道。
能源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是顾及通胀还是与国际接轨,可能都是决策者不得不衡量的利弊。第一纺织网汪前进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能源价格调整是大势所趋,但是应该考虑提价的力度和幅度。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承受能力不同,所以应该将冲击降到最低。”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张斌对媒体说:“必须厘清优先次序,汇率、利率的价格改革应当优先。如果汇率不理顺,就无法正确判断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内能源价格到底是低估还是高估了。而能源价格改革则是再下一步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