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谈判临近 中钢协梳理铁矿运费
“目前相关国际投资机构进行的各种猜测都是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团的声音,谈判双方尚未对2008年度铁矿石谈判做出任何预测。”随着新年度铁矿石谈判时间的临近,2008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走势成为钢铁行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7月30日召开的2007年第三次行业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明确给出上述信息。 据权威人士透露,为积极应对新年度的铁矿石谈判,中钢协目前正在研究启动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预备工作。 中钢协市场调研部负责人陈先文表示,应对国际海运费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按照铁矿石到港目的地的差别进行划分,提出了区域划分原则,每个区域分别以该区域重点钢铁企业为核心进行协调。 铁矿石谈判预备工作启动 对上半年我国国产矿与进口矿价格走势进行分析,中钢协用“双高增长” 来强调价格的高位运行特征。据介绍,上半年我国大中型矿山生产铁矿石32128.64万吨(低品位,下同),同比增长29.28%;同期地方中小矿山估算产量5000万吨,合计总产量37128万吨,同比增长24.38%;上半年进口铁矿石18790.71万吨,同比增长16.46%,国产矿与进口矿同步增长态势凸显。同时,国产矿采购成本每吨高于进口矿12.33元。在国际铁矿石价格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相关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对2008年国际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进行了上涨预期。对此,罗冰生指出,目前还没有听到关于三大矿山公司的任何报道,也没有钢铁生产企业对谈判做出的任何反应,谈判双方均未发表任何意见。 谈及即将开启的新年度铁矿石谈判,罗冰生表示,由于三大矿石供应商掌握了全球75%以上的铁矿石资源,具有高度垄断性,他们可以通过各种办法,对国际铁矿石供需关系进行调整,向有利于其自身的方向调整。而我国是铁矿石的进口国,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因此,国内相关企业应认真做好2008年铁矿石谈判的准备工作。 对于2008年铁矿石的谈判架构组成,罗冰生表示,一是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作用;二是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三是发挥钢铁企业自律作用。 运力运量动态尚不平衡 中钢协认为,上半年我国钢铁企业的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34%,主要是外购原料、燃料费用上升造成的。 据介绍,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综合平均到岸价为每吨74.64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3.23美元,涨幅21.54%。仅此一项,全行业增加成本188.94亿元,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其中,铁矿石海运费价格上涨是影响到岸价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罗冰生指出,从全球铁矿石贸易发展情况看,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与供求关系正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上半年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出现供大于求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对于铁矿石进口秩序的管理问题,陈先文表示,因我国铁矿石进口企业多元化,要统筹安排不够现实,只能按照到港目的地分别对待。中钢协日前提出了按区域划分原则进行管理的模式,即采取华东地区以宝钢为核心进行区域协调;华中、西南、华南地区以武钢为核心进行区域协调;东北地区以鞍钢为核心进行区域协调;河北地区以首钢为核心进行布局;山东、山西地区以济钢为核心的区域划分模式。 与此同时,陈先文坦言,目前区块划分模式在操作层面还存在问题,即国内远洋运输团队的实力与国外相比还存在差距。 从运力与运量的关系变化方面看,陈先文表示,按静态分析,目前两者处于供需平衡状态,若按动态分析,两者又是不平衡的: 一是传统干散货的运输格局发生了变化,如煤炭去年由净进口变成净出口,加长了运输线路的长度,造成了运输的不平衡状态。 二是矿山供应状况发生变化,港口能力却不能顺势加强,随着运力增长,港口接济能力与张力不够问题凸显,出现了压港现象。 三是传统思维与现代思维的碰撞,例如,对于远洋运输中出现的“炒作”与“融资”问题的争议,还需要尽快统一认识.(中国工业报)
- 上一篇: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四因素导致贸易顺差虚增
下一篇:钢铁满足内需是最基本的国情表达
分享到: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