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跌难涨 冷轧“破冰”路漫漫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2015年,我国冷轧板卷价格继续呈现单边下行的态势。持续的“高产量”与“低需求”造成了冷轧价格在短短的半年内就完成了跌幅超1000元/吨的“崩塌式”下跌。然而时间进入2015年7月,伴随着铁矿…
2015年,我国冷轧板卷价格继续呈现单边下行的态势。持续的“高产量”与“低需求”造成了冷轧价格在短短的半年内就完成了跌幅超1000元/吨的“崩塌式”下跌。然而时间进入2015年7月,伴随着铁矿石期货走势的高歌猛进,钢坯、建材现货价格也随之出现转机,瞬间拉涨150元/吨左右。与之不同,反观板材方面,除了热轧板卷价格止跌企稳之外,冷系产品现货价格则继续表现疲弱,但有明显的收窄趋势。在即将到来的9月,为响应“阅兵蓝”号召,环保题材再次被炒作,而冷轧能否借助此次“东风”,上演逆袭呢?笔者认为短期内价格反弹为小概率事件,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冷轧“破冰”路漫漫。
一、冷轧价格走势分析
1.价格走势概括
图一:全国冷轧均价走势图(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如图一所示,2015年上半年,国内冷轧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国内冷轧价格出现“崩塌式”下跌,仅半年时间跌幅便超过1000元/吨。截至发稿,其中0.5mm冷轧板卷价格从年初的4108元/吨跌至3001元/吨,跌幅为1107元/吨;1.0mm冷轧板卷价格从年初的3853元/吨跌至2766元/吨,跌幅为1087元/吨。
2.热轧、冷轧价差规律分析
图二:热轧、冷轧价格变动走势图(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冷轧作为热轧的下游品种,因其生产工艺更复杂,制造成本更高,其与热轧价格之间的合理价差一般保持在800元/吨左右。
从供需的角度出发,当冷轧供不应求时,二者之间的价差会不断扩大;反之,当冷轧供大于求时,二者之间的价差会逐渐缩小。如图二所示,自2015年以来,特别是春节过后,冷轧在“高产量”与“低需求”作用下,热轧、冷轧价格打破了原有的价差格局,二者之间的价差也一度缩小至了如今的600元/吨左右。
从2014年的价格走势来看,热轧、冷轧之间的价差小于800元/吨的时间周期为4月-8月;而今年的走势亦是如此,自4月开始二者之间的价差急速缩小,但进入9月能否出现反转?笔者认为这尚需一定的时间周期,而今年的价差反转并不会在9月实现。因为目前价差低于合理价差200元/吨左右,短期内反转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会价差会随着季节性需求的好转,逐渐扩大并逐步向800元/吨靠拢。
二、冷轧供给状况分析
1.冷轧产能概况
图三:冷轧产能发展情况(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据Mysteel统计,目前我国冷轧产线共292条,其中:华东地区158条;华北地区66条;中南地区26条;华南地区20条;东北地区12条;西南地区8条;西北地区2条,产能累计达到12329.4万吨。
如图三所示,2008年—2011年是冷轧产能的飞速发展期,三年时间冷轧产能增长了近一倍左右;而进入2012年后,冷轧产能增长虽然进入了缓和区,但总产能依然突破了1.2亿吨关口。
2.冷轧产量概况
图四:近年来我国冷轧产量(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2015年上半年,我国冷轧产量持续保持“高姿态”,3-6月连续4个月产量居历史前列,其中5月冷轧产量创历史之最为741万吨,3月产量位列次席为740.5万吨,4月和6月产量排名第三、第四位,分别为718.6万吨和717.1万吨。具体来看,今年1-7月我国共生产冷轧4844.5万吨,同比增量432.7万吨,累计同比增幅为9.8%,其中:冷轧薄板2152.2万吨,同比增量166.6万吨,累计同比增幅为8.4%;共生产冷轧薄宽钢带2692.3万吨,同比增量266.1万吨,累计同比增幅为11%。
3.冷轧生产现状
●生产方面
图五:国内冷轧生产变化(数据来源:上海钢联调研数据库)
据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在26家冷轧生产企业共46条冷轧生产线中(正常月产能为469.4万吨),8月份计划产量361.7万吨,达产率为78.2%,日均产量在11.7万吨;7月份实际产量为373.7万吨,达产率为80.8%,日均产量为12.1万吨;环比8月份达产率下降2.6%,日均产量下降0.4万吨。8月份因检修或减产影响的产量为84.4万吨。
●检修方面
图六:国内冷轧检修变化(数据来源:上海钢联调研数据库)
据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在26家冷轧生产企业共46条冷轧生产线中(正常月产能为469.4万吨),8月份因检修或减产影响的产量为84.43万吨,占比为17%,与7月检修相比减少3.76万吨,环比下降4%。从区域变化来看:西南地区检修或是减产力度最大,占比44%;东北检修或是减产力度最小为4%,其他地区分别在16-20%。从各区域检修环比看:中南、华北检修或是减产量是小幅增加的,其他地区微副下降。
4.冷轧库存情况
图七:全国各市场库存量变化(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如图七所示,随着冷轧价格持续的探底,冷轧的社会库存正逐步地呈现震荡下行的趋势。今年1-7月,冷轧社会库存的年平均量为145.81万吨,远低于2012年冷轧库存年平均量165.85万吨的水平。由此可见,在行业不景气、下游需求不振的大背景下,贸易商订货量有大幅萎缩,并且去库存化明显。
5.冷轧表观消费
图八:近年来我国冷轧表观消费量(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今年1-7月,我国冷轧产量为4844.5万吨,净进口量为-144.4万吨,冷轧表观消费量为4700.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9%。对比图四与图八,大家可以发现冷轧产量的同比增速与冷轧表观消费量的同比增速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1-7月冷轧产量的累计同比增速为9.8%,而冷轧表观消费量2015年1-7月的累计同比增速为10.9%,表观消费量的增速甚至略高于产量增速,但这并不意味着冷轧实际消费量在上升,这只是冷轧出口量高增长以及钢厂直供量增加所造成的。
三、冷轧进出口形势分析
图九:近年来我国冷轧进出口走势图(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2015年1-7月,我国共出口冷轧287.3万吨,累计同比增长13.5%;共进口冷轧142.9万吨,累计同比降低13.3%。
●冷轧进口
从进口规格上看,1-7月份我国冷轧产品进口规格基本以厚度0.5-1.0mm一般强度冷轧普薄卷和厚度0-0.3mm冷轧普薄卷为主体,约占进口总量的72.8%。从各规格同比增速来看,我国冷轧进口量同比累计大幅下跌13.3%。从进口品质上来看,随着我国冷轧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我国冷轧进口逐渐摆脱了单纯依赖外国进口的状态,而一些低端牌号冷轧国内基本可以替代。
●冷轧出口
从出口规格上看,1-7月份我国冷轧产品出口规格基本以厚度0.5-1.0mm一般强度冷轧普薄卷和厚度1-3mm一般强度冷轧普薄卷为主体,约占出口总量的75.5%。从各规格同比增速来看,我国冷轧出口量同比累计大幅增长13.5%。从出口品质上来看,2015年1-7月我国冷轧出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同时部分高强度冷轧产品逐渐被国外认可,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笔者认为,由于价格优势是我国冷轧出口量出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此目前欧盟国家、美国已率先发难,对我国冷轧发起反倾销调查。而作为我国冷轧出口的两大主要市场,这势必会从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冷轧出口。
四、冷轧下游需求分析
●汽车行业
表一:2015年1-7月我国汽车产销状况(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如表一所示,2015年1-7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361.27万辆和1335.33万辆,同比累计增长分别为0.8%和0.4%,增幅较去年同期分别回落7.7个百分点和7.8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来看,2015年1-7月我国汽车行业增速出现明显的放缓迹象,其对于冷轧市场的冲击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汽车生产0.8%的同比增速与冷轧产量9.8%的同比增速形成强烈反差,冷轧价格自然是一落千丈。
展望2015年下半年,笔者认为汽车行业对冷轧的需求将进一步放缓,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经济下行
表二: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历史数据(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7.1,创近六年半低位,且已连续六个月处在荣枯线下方;此外产出指数创下45个月低点,新订单指数则创三年低位,暗示内外需俱疲,经济恐怕仍未见底,破7风险加大。
而经济指标的持续下行,也造成了车市的运行举步维艰。虽然大国企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仍是对车市最大的不确定性。未来随着企业的运行艰难,缺乏物流链和资金链的生产体系的盈利状况将更加糟糕,而且社会购买力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汽车行业对于冷轧的需求短期内上涨乏力。
2.牛市变熊市
自2015年6月开始,我国股市由牛市沦为熊市,致使大部分股民损失惨重,而又由于此次股灾的重灾区为加杠杆的中产阶级,因此自6月份开始,我国汽车的产销数据有大幅下滑之势,而冷轧作为汽车制造的主要用钢,其需求自然也将停滞不前。
3.高库存
图十:中国汽车库存:汽车合计(月)(数据来源:大宗商品数据终端)
如图十所示,目前我国汽车库存处于历史最高位,高于历史平均水平92.36万辆约50万辆左右,高库存反映了目前汽车销售进入了瓶颈期,而这同样也为冷轧需求的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家电行业
表三:2015年1-7月家电生产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7月我国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家用冷柜、房间空气调节器、彩色电视机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2.5%、-1.2%、0.1%、2.4%以及2.9%。从数据上来看,虽然略好于汽车行业数据,但较前几年的产量增速依然有明显的下降。
目前家电行业在《中国制造2025》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动下,正逐步向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并最终达成智能制造的产业转型。作为家电的主要用钢之一,冷轧在这场家电行业的转型革命中,自然是被赋予了重要使命,而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平整度等方面的优化升级将决定冷轧能否在家电行业的需求能够稳步增长。
五、冷轧“破冰”路漫漫
从宏观方面来看,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比7月终值回落0.7个点,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反映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低迷,经济面临较大回调压力。其中,新订单指数初值从7月的47.2降至46.3,新出口订单指数从7月的46.9降至46;供给方面,产成品库存上升、生产积极性持续下降。需求持续萎靡,导致补库存周期钝化,企业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8月产成品库存指数从7月49.9升至50.4,产出指数从7月的47.2降至46,原材料采购量从7月的47继续大幅降至45.7,就业指数从7月的47.2降至46。这说明了目前国内制造业供需双弱,冷轧需求难现改善,价格仍有下行压力。
从其他品种方面来看,7月坯料价格表现强势,在经历了一波下探之后,7月底再度拉涨至1870元/吨。随着钢坯价格的强势带动,国内建材市场也异常火爆,上海、杭州建材价格3日内连续上涨200元/吨左右,市场上也直呼“寻找消失的螺纹钢”;反观板材方面,除了热轧板卷价格能随其他品种的变化而出现涨跌波动之外,冷系产品继续保持单边下行的态势。这说明,目前冷轧价格并未到达底部,仍有下探空间。
从出口方面来看,今年1-7月,冷轧板卷出口呈大幅上涨态势,导致国内外贸易摩擦不断加大。继欧盟之后,美国政府也对中国进口冷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但不论这两起案件的成立与否,都将遏制我国冷轧板卷的出口积极性,因此笔者认为,后期冷轧板卷的出口数量或逐步减量并向国内释放。
从下游方面来看,汽车、家电行业产销数据不容乐观,不堪重负的企业被迫减产,个别企业8月降幅高达40%。下游商品去库存乏力,而且汽车、家电库存均属历史高位,库存难去自然打击了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削弱了对冷轧的需求。
从供给方面来看,下游需求持续放缓,但生产积极性仍旧不减。据Mysteel调研数据显示,在阅兵式期间,国内冷轧钢厂的开工率依然高达92%,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得冷轧价格维稳堪忧。
综上所述,冷轧欲脱离易涨难跌的怪圈仍需时日,而其“破冰”之路仍可谓长路漫漫。
- 上一篇:盘前预测:申城热卷价格承压下行 下一篇:盘前预测:上海建材持稳运行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