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从航天产业看中国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和讯网|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9月15日22时04分,中国传统的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发射升空。天宫二号的任务包括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接受天舟一号货…

9月15日22时04分,中国传统的中秋之夜,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天宫二号顺利发射升空。天宫二号的任务包括接受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访问,完成航天员中期驻留;接受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访问,考核验证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开展航天医学、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应用技术,以及在轨维修和空间站技术验证等试验。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向空间站时代迈进。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目标,中国计划在2020年左右建成空间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发射天宫二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进行关键技术验证。”

20多年前,当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ISS)还在筹备期时,中国曾申请想要加入国际空间站计划,却被美国以防止航天技术扩散的理由拒绝。美国聪明地将俄罗斯变成美国建造与运营ISS最大的伙伴,这一方面减少了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在柏林墙倒塌之后为无所事事的俄罗斯导弹专家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要不然他们很可能转而为朝鲜或者伊朗工作。2011年,针对中国的高墙又加高了——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因为国家安全原因,禁止美国与中国的航空计划有任何接触。

被逼无奈,中国只能白手起家,以一己之力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如果中国在2020年左右顺利建成自己的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又在2024年退役,中国将有可能成为那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2015年,《时代》杂志特约编辑克鲁格(JeffreyKluger)曾撰写题为“中国不被允许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愚蠢理由”的文章称: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已经让其“没有必要”窃取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而这也使得美国国会的禁止法案失去了意义,正如克鲁格的文章所言,“一个毫无意义的法案只会增加地缘政治风险”。

在安邦智库(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中国的航天产业发展至今,基本上经历了一条成功之路。比较航天产业与多个其他产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不同产业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发展现状以及命运完全不同,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和总结。大致说来,中国的产业发展之路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独立自主型。往往是中国在外来封锁之下,被逼无奈,基本依靠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以及不计成本的举国之力,终于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路子,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体系,“两弹一星”是典型代表。现在逐渐繁荣的航天产业体系,已经渐入佳境。部分民营科技企业如华为,就是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的佼佼者。

第二类是吸收引进外来技术,并成功借鉴转化。中国立足于市场优势,但根本目的是吸收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最终借鉴转化为自己掌握的技术系统。简单说就是实现了“以市场换技术”的目标,这方面的发展典型有高速铁路系统、民用核电站以及部分军用飞机等产业领域。

第三类是拿出了市场,但没有换来技术。这类产业发展之初也是希望“以市场换技术”,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只顾着自己赚钱,尽快占有中国市场;而“换技术”的目标则越来越被淡忘,在现实的市场利益之前,早被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中国的汽车产业就是这一类的发展典型——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来技术。发展了几十年,还未形成有足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自主品牌。

从中国当前各个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凡是注重了技术引进、注重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培养的产业,都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也更能够经受住宏观经济周期和产业周期的波动,承受住市场的摔打。相反,那些只重短期市场利益、只重捞到现实好处,却没有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积累的企业,只要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或者遇到产业周期,就会立刻显出发展后继乏力的弱点来。如果中国想在较高的起点弥补自主创新短板,那就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来交学费。

当前中国的经济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要求中国强化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航天产业发展已经为中国的产业发展树起了一个标杆。


上一篇:港股恐资金流出 紧盯港汇债价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3年11月17日)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宏观经济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