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福钢铁为何能逆市飘红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其对实体经济冲击的逐步加深,在国内钢铁行业受出口和内需不振的影响遭受重创,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行业全面亏损的情况下,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为何能逆势而上,做到不减产、不减效、不减员、不减薪?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仙福钢铁能逆市飘红,到底是靠什么化“危”为“机”至今仍在满负荷生产?玉
在采访中新平县经委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的铁矿采选业完成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均减少达30.3%,铜矿采选业完成产值和增加值同比均减少达59.5%,但以民营股份制企业仙福集团为主的炼钢和轧材加工业则完成产值65242万元,同比增长5.9%,实现增加值11607万元,同比增长2.6%。同时,仙福集团总经理李志官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虽受金融危机冲击,但企业全年仍实现工业产值18亿元,上交税金1.08亿元。今年到目前为止,企业还在满负荷生产,并且产品不存库,2000多员工无一下岗,和去年一样4000多万元的职工工资和600多万元的职工保险一分不少。玉
记者了解到,低成本的原料采购是仙福集团化“危”为“机”的法宝之一。仙福集团是由福建省长乐市投资者于2001年8月在新平县扬武镇兴办的民营股份制企业,2003年在参与新平县国有企业改制中,成功收购鲁奎集团铁矿山和钢铁公司,企业拥有自有矿山之后,确保了生产所需的三分之一原料的自给,从而有效避免了自去年以来由于铁矿石市场价格巨幅波动的冲击。同时,坚持原料采购的本地化,使铁矿石运输成本远低于同业。玉
以民间融资为主导的投资模式是仙福集团化“危”为“机”的法宝之二。据李总经理介绍,作为民营股份制企业的仙福集团,目前固定资产为11亿,流动资金为5亿,总计16亿元的投资中,银行贷款仅有1亿元,其他的全部是采取民间融资方式,这使得仙福集团成为同业中负债率较低的企业。如果这些投资全部或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那么在这次危机中将难以支撑,正因为有如此低的资本运作成本,仙福集团才能轻装上阵从容应对危机冲击。玉
坚持不懈实施节能降耗是仙福集团化“危”为“机”的法宝之三。仙福集团在其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原有的300伏安高炉余热发电项目的基础上,先后投资上千万元实施电机变频技改,大幅降低了电耗。投资2000多万元实施高炉富氧喷煤节能降耗技改,使吨铁成本下降近百元;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高炉煤气回收用于炼钢烤包和高线加温技改,使吨钢成本下降达10元左右。2008年,企业投资3840万元建设的高炉余热电站项目正在紧张的施工中。据介绍,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为7200至8000万KWh,可满足企业23%的用电需求,可实现税后利润1600万元,年节省标煤5.9万吨。玉
建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是仙福集团化“危”为“机”的法宝之四。仙福集团经过七年的发展,通过成功收购鲁奎集团铁矿山和钢铁公司,2007年投资1.3亿元完成摩根第五代高速线材项目,形成了集高炉炼铁、转炉炼钢、高线轧材为一体的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在这次危机冲击中,在钢坯价格从每吨5000多元一路跌至2900多元还没人要的情况下,仙福集团根据市场需求转身将钢坯直接轧成线材,每吨售价3300元。玉
灵活的市场拓展措施是仙福集团化“危”为“机”的法宝之五。2007年以前仙福集团的产品40%出口东南亚,60%销于国内市场。2008年,随着东南亚各国关税的大幅提高以及金融危机冲击下国内外市场的大幅萎缩,线材价格从最高时的每吨5850元跳水至目前的3300元,仙福集团和同业企业一样面临出口受阻,内销不畅的双重压力。面对困难仙福集团主动出击拓展市场,一周之内集团领导跑遍了国内主要销区,与销售商共同协商应对之策,作出了货到对方随行就市,共同分担风险,充分调动经销商积极性,拓展国内市场扩大内销的决策,在极短的时间内打通产品销路,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转。而仙福集团之所以能作出如此大胆的决策,正是得利于其低成本的原料采购、低成本的资本运作、低成本的产品生产和产品多元化的结果。玉
面对危机冲击,仙福集团选择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逆境中求发展之路。目前,企业除加紧实施12000KW高炉余热电站项目外,还计划投资建设60万吨高速棒材生产线项目,投资30亿元进行第三期技改扩建及产品的深加工、开发不锈钢新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确保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在结束采访时,仙福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希望各级在相关项目审批核准、环评、征地以及矿产资源整合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