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PMI回升至40.6% 钢市低迷形势有所改善
来源::冶金网|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根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数据,2015年12月份,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0.6%,环比回升3.6个百分点,脱离11月份创下的近7年低点。在主要分项指数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大…
根据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数据,2015年12月份,钢铁行业pmi(采购经理指数)为40.6%,环比回升3.6个百分点,脱离11月份创下的近7年低点。在主要分项指数中,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收缩至近28个月以来的最低,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明显回升。pmi显示钢铁行业面临的低迷形势有所改善,但12月份钢铁行业pmi仍远低于50%的荣枯线,且已连续20个月处在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钢铁行业景气度长期低迷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
当前,无论是钢厂还是市场库存均处于较低水平,在去产能背景下,国内粗钢产量呈下降趋势,供应减少对钢价支撑作用明显,预计1月份国内钢价仍有反弹的基础。但考虑到1月份仍处于消费淡季,且受春节影响,需求将进一步趋弱,钢价回升受阻。因此,预计1月份国内钢价反弹空间有限,总体以震荡盘升走势为主。
钢厂生产维持低位
2015年12月份,钢铁行业生产指数结束之前的三连降,止跌回升3.1个百分点至38.5%,但仍连续16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与此同时,和生产相关的采购活动也出现回升趋势。12月份,钢铁行业采购量指数回升7.7个百分点至43.1%,进口原材料指数回升3.7个百分点至44.6%,原材料库存指数反弹2.3个百分点至35.7%(见图1)。从以上指数的变化情况来看,当前钢厂减产仍在继续,但随着近期钢价出现一波全面反弹行情,部分钢厂备料积极性出现提升,后期部分钢厂产量释放或将小幅加快。
从钢厂的生产情况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15年11月份,我国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6332万吨、939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6%、增长2%。粗钢和钢材日均产量分别为211.07万吨和313.20万吨,环比分别下降1.0%和增长3%。11月份,粗钢产量同比、环比降幅并不大,钢材产量同比、环比均处于增长态势,显示出钢厂减产依然缓慢。随着12月中旬以来的钢价大幅反弹,钢厂亏损情况略有好转,部分钢厂产能利用率有所提升。但经历长期亏损之后,部分钢厂资金链已难以持续,12月份钢厂减产、减员等消息不绝于耳,钢铁去产能已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12月中旬,重点钢企粗钢日均产量156.85万吨,旬环比减少0.99万吨,降幅0.62%,已连续三旬出现回落。预计12月份国内钢厂生产整体仍将维持低位。
钢厂订单明显改善
2015年12月份,钢铁行业新订单指数在连续2个月回落后,大幅反弹11.2个百分点至40.9%,为2015年5月份以来的最高,显示连续出台的宽松政策初见成效,当前市场需求环境有所改善,钢厂订单开始增加,销售压力较前期出现明显缓解。不过该指数已连续18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表明当前国内需求整体疲弱的态势仍未出现实质性改变。
从需求端来看,部分下游用钢行业需求出现好转。其中,在财政支出快速增长、地方债务大量置换以及专项金融债等的支持下,2015年1月~11月份,基建投资增速回升至18.2%。同样,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刺激下,11月份,全国车市明显回暖,汽车产销均破250万辆。不过,多数下游用钢行业需求仍显疲弱。因楼市结构性过剩,1月~11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至1.3%,先行指标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土地购置面积同比大幅下降。同时,造船、家电、传统机械等行业产出增长乏力,仍处于去产能化进程。
12月份,钢铁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8%,环比回升6.6个百分点,为近4个月以来的最高值。该指标显示,随着近期国际钢价小幅回暖,钢厂出口订单维持在较高水平,后期国内钢材出口总量有望继续增加。但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显示随着外需减弱以及国内钢材出口所面临的反倾销压力越来越大,钢材出口企业仍面临多重困难。据海关统计,11月份我国出口钢材961万吨,较上月增加59万吨,同比下降1.1%;1月~11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0174万吨,同比增长21.7%。
目前,全球钢材需求正处于下降通道中,在经历了一轮狂飙式的增长之后,海外市场对中国钢材的可消化空间正在进一步缩小。综合来看,后期国内钢材出口量虽然可能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提升空间有限。
去库存效果明显
钢铁行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在2015年11月份结束四连降并止跌反弹后,12月份再度大幅收缩,达到39.5%,环比回落9.7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5个月处于50%的荣枯线以下,并跌至2013年9月份以来的最低,显示当前钢厂去库存效果明显,钢厂合同组织压力缓解。中钢协数据显示,12月上旬末,重点企业钢材库存1434.04万吨,旬环比减少0.28%,为2015年以来的次低水平。
从主要品种的社会库存看,截至2015年12月31日,国内主要钢材品种库存总量为866.1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6.05万吨,降幅为1.82%。全国钢材库存连续12周下降,目前的库存水平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11.31%,已处于2009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2014年同期相比较,2015年年底全国钢材市场库存降低110万吨,钢厂库存降低37万吨,市场库存和钢厂库存合计比上年同期下降147万吨。可见虽然需求持续低迷,但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无论是市场库存还是钢厂库存均出现下降,显示出市场供应压力得到一定缓解,去库存化效果显现。
原料成本低位运行
钢铁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在连续3个月下降并跌至2015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值后,12月份触底反弹,环比微幅回升1.4个百分点至26.0%。该指数低位触底反弹,显示之前原料价格持续单边下跌的走势在近期有所缓解。但该指数仍处低位,并自2014年以来一直处于50%的荣枯线下方,显示原料市场仍在低位运行,难以对钢价形成强力支撑。
12月份,国内原料市场运行冷清,价格弱势波动。进口矿、钢坯价格先跌后涨,废钢价格大幅下跌,国产矿、焦炭价格弱势走低。截至12月31日,唐山地区普碳方坯价格为1520元/吨,月环比上涨20元/吨;江苏地区废钢价格为1090元/吨,月环比下跌110元/吨;山西地区焦炭价格为520元/吨,月环比下跌30元/吨;唐山地区66%品味干基铁矿石价格为430元/吨,月环比下跌25元/吨。
从铁矿石的供应情况来看,近期,铁矿石港口库存持续上升,当前总量保持在9500万吨左右,处于7个多月来的高位,且澳大利亚和巴西12月份发货量较多,弥补了2016年1月份生产淡季的影响,后期市场资源压力依然偏大。同时,钢厂因大幅亏损减产不断增多,同时近期雾霾问题导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河北、山东、河南部分地区的烧结机阶段性限产,铁矿石市场需求仍将维持低位。当前焦化企业减产力度有所加大,但尚不足以改变焦炭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且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难以逆转。在供大于求并无明显改变的局面下,铁矿石和焦炭现货价格缺乏反弹的动力,盘整或将成为主流行情。
综合来看,钢铁原料市场弱势格局短期难改,原料价格只有局部反弹,并没有反转,后期难以对钢价产生实质性支撑。
- 上一篇:铁矿石“翘尾”行情画上句号 下一篇:钢铁工人眼里的总理是啥样?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