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矿垮了?民企先抽身 破产重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过去数年大跃进似的增产能使得如今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身处在大宗商品大溃败的2015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小矿企破产重组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足够的矿企关门才能可能阻挡价格的…
过去数年大跃进似的增产能使得如今面临巨大的产能过剩问题。身处在大宗商品大溃败的2015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中小矿企破产重组是唯一的选择——只有足够的矿企关门才能可能阻挡价格的下跌。
负责管理贝莱德全球矿业基金(规模为35亿美元)的Evy Hambro周二表示,未来将见到许多矿业公司破产。“此前一些矿企希望大宗商品价格能够企稳从而解决现实面临的问题,但是这显然是想多了。”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周三称,市场并不预期诸如力拓和必和必拓这样的巨头会有破产风险。那些成本较高且难以募集所需资金的生厂商则在大宗商品低迷的情况下异常脆弱,许多公司很容易被迫选择违约。
前力拓CEO、现任Vedanta Resources Plc CEO Tom Albanes认为,整个行业来看,如今正面临囚徒困境,但是市场的事最终将由市场决定。
中国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周四也表示,煤炭企业资金运转紧张,应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对中小型煤矿进行兼并重组,加快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大宗商品在2015年惨遭血洗,许多品种跌幅均在20%以上。更为糟糕的是,这种趋势并无结束的迹象。
标普道琼斯指数公司大宗商品部门全球主管Jodie Gunzberg表示,大宗商品的处境不是很快就能好转的。“不幸的是,大宗商品不会从这场噩梦中醒来。”
Gunzberg在11月30日的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今年还不是任何一种大宗商品表现最糟糕的一年,但是许多大宗商品正朝着有记录以来表现最糟糕的年份走去。
“铝录得了历史上表现第二差的年份,而黄金迎来了历史上第六糟糕的年份,” Gunzberg写道。
在研究了1970年以来各种大宗商品的表现后,Gunzberg发现,在其追踪的45种大宗商品中,有至少17种今年的表现可以进入历史上最糟糕的五年之列,例如今年价格已经下跌超过40%和超过30%的天然气和能源。(来源:华尔街见闻 文 / 程俊)
——————————————————————————————
关停铁矿山,民营企业先行一步
中国国内的铁矿石生产体系正在“塌方”。
来自机构针对中国126家矿山企业的调研报告显示,中国铁矿石矿山的产能利用率只有55.7%。中国铁矿石矿山的利用率“不断刷新低”,而“民营矿主悲观情绪浓厚”,分析师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已经令国内众多矿山无利可图。在11月底,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与国产矿价格指数同步创出新低。12月1日,新加坡交易所的铁矿石1月合约盘中跌落40美元/吨。
铁矿石价格低迷,缘于中国经济的调整,尤其是地产领域投资的放缓。国家统计局的信息显示,2015年1~10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1亿元,同比增长2%,增速比前9个月回落0.6个百分点。相比两年前,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的趋势更明显。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了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了19.8%。
房地产领域是中国最大的钢铁需求行业,投资增速的降低进一步抑制了钢铁及其原材料铁矿石的需求。
对实力强大的国际竞争者来说,低迷的市场是抢占市场份额的有利时机。淡水河谷的首席执行官费慕礼此前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该公司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扩张,其投资金额超过150亿美元的矿山项目已经完工近70%。另外两家大矿主力拓和必和必拓同样走在产能扩张的路上。
淡水河谷这样的铁矿石巨头拥有多样化的资源储备,在价格低迷之际有能力关闭高成本矿山而扩大低成本矿山的开采力度,以保障其市场份额。面对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中国本土的矿山企业“禀赋”不足的缺陷暴露无遗。国产矿石品位较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等公司的矿山低,而开采成本高。在行业低谷,国产的矿山首先难以为继。
据统计,国内矿山产能利用率目前已经降至55.7%。“主产区矿山也开始出现停产。”分析师说。
最先抽身而去的是民营矿山企业。分析师表示,从调查样本来看,民营矿山减产停产的比例更高。究其原因,则在于民营矿山企业很多独立运营,而国有体系内的矿山多隶属于国有钢铁企业,后者更能抵御市场风浪;同时,在市场风潮中,民营企业更灵活的用工制度,也使得其能够“随行就市”地裁员以压缩成本。
分析师对于中国国内矿山企业的近期表现抱有悲观预期,“预计12月至明年1月国产矿减产将会加剧。”分析师说。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