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材价格走势“熊市不言底”?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严冬”的观点已经被市场认同,后期过剩产能将进一步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上游行业将受到波及,黑色系商品价格将一路下跌。 在我国,大约一半的钢材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
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严冬”的观点已经被市场认同,后期过剩产能将进一步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上游行业将受到波及,黑色系商品价格将一路下跌。
在我国,大约一半的钢材需求和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10.30%,较8月份下降了0.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由3.5%下降至2.60%;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8.32%,较前月下降0.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增长18.07%,较前月下降0.72个百分点。新开工计划投资增长2.80%,较前月上升0.1个百分点;在建工程计划投资增速则由前月的5.10%,下降至4.50%。随着投资增速不断下滑,钢材产量与需求已经出现拐点。从最新公布的数据看,前9个月我国累计粗钢产量为6.09亿吨,同比下滑2.1%。9月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5526.45万吨,同比下降7.82%。
从11月开始,我国北方工地将逐步停工,北方建材需求将步入淡季。目前南方气候尚好,施工正常,螺纹、线材、盘螺销售要好于北方,但与往年相比还是较差。当前钢价已经处于20年来的低位,大部分钢厂与贸易企业都在质疑“还能跌倒哪里去”,但是决定价格的主要是供需关系,只要过剩产能没有退出市场,价格的压力就不会消失。所谓“熊市不言底”在钢材现货市场也同样适用。11月初,部分地区钢铁企业试图提高出厂价,但市场的实际表现不如人意。不锈钢企业在10月份也试图稳定市场价格,结果同样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提高价格无异于把市场拱手让人。而且如果钢价出现反弹,将缩减国内外钢材价格的缺口,将导致部分钢材回流国内,对钢价形成新的压力。未来国内钢材价格还将处于低迷的状态。
钢材市场低迷已经严重影响钢铁企业的生存状态。目前全行业亏损严重,钢厂在为“现金流”而生产。10月钢铁行业PMI指数仅为42.20%,较前一月43.70%有所下降。前9个月钢铁行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63%,比8月份呈现加速下滑的状态。根据我们测算,长流程螺纹钢生产企业每吨亏损100元至200元是常态,部分企业亏损更为严重,全国仅有3.68%的钢厂盈利。河北地区除个别钢厂略有盈利外,其余全部陷落亏损境地。钢铁企业为了避免银行断贷,即使亏损也不敢停产,处境十分艰难。前9个月钢铁行业主营收入累计同比下降12.23%,下降速度较前8月份的11.65%更甚;钢铁企业利润下降60.53%,同比前月的51.63%下降幅度更大。已有部分北方钢企出现现金流断裂,今年冬季已经无法复产。
钢铁企业为了控制成本,普遍采取压缩产品与原料库存的应对策略,降低资金压力。截至10月10日,重点钢企库存1507.44万吨,目前正在积极降低库存水平。螺纹钢社会库存398.97万吨,热卷社会库存244.55万吨,较9月末明显下降。钢厂进口矿原料库存可供23天周转,焦煤可供16天周转,焦炭(710,0.00,0.00%)可供9天周转,均处于近年来较低的水平。
钢铁企业削减原料库存,也导致煤、焦、矿价出现下滑。其中华东钢厂连续下调焦炭价格,至今二级冶金焦价格仅为每吨790元。焦化企业不景气又向上游传导至焦煤行业,太原十级焦煤价格已经下滑至每吨560元。62%普氏铁矿石价格指数已经回落至每吨48.40美元,并且尚无止跌迹象。9月份铁矿石价格曾经反弹至每吨58美元以上,引发了巨量进口,表明这是国际矿业巨头认同的高价区域。在钢材终端需求没有复苏之前,矿价回升到每吨55美元以上,将导致钢铁行业出现停产潮。
总体来看,钢材终端需求不足,钢厂与钢贸企业普遍不愿意保有库存,钢材出口增长潜力已经不大。过剩的钢铁产能面临被淘汰的境地。铁矿石价格将长期低于每吨58美元。上游焦化行业面临更为残酷的挤压。黑色系商品价格下跌将超出多数企业的预期。
11月5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主力1601合约收于345.5元/吨,跌幅为1.6%;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期货主力1605合约收盘报1776元/吨,跌幅为0.06%,两大主力合约纷纷创两期货上市以来的新低。
有分析师对记者说,钢铁行业“金九银十”行情再次落空,主要原因是国内钢铁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钢企资金链紧张难续,且产钢不止所致。今日(5日,下同)下跌是属于之前跌势的延续,11月国内钢价止跌行情基本难现。
其中,从上游看,受国际矿山扩产策略不变,以及港口库存上升,钢厂需求减弱等利空因素集中影响,10月矿价直线下跌,前期的涨幅已基本消耗。
据相关监测显示,截至10月30日,澳洲62%PB粉的港口均价为388.33元/吨,月跌幅为11.18%,同比下跌30.52%。
数据显示,必和必拓、力拓、FMG以及淡水河谷的三季度产量均保持增长,总量在2.8亿吨,季环比增长5%。且均在季报中宣布增产,寻求通过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并抢占市场份额,导致矿价承压下行。其次,国内主流港口矿石库存又回升至8445万吨,达到年内次新高,继续利空矿价。何杭生分析,除了前面两大因素,钢厂进口矿平均库存天数在21天(截止10月29日),月环比下跌5天,采购需求再次减弱;以及钢厂炉料配比跌至90.44%(月环比降0.85%),且矿石品味也跌至54.79%,这些都对矿价造成利空。
从下游看,终端需求再次萎缩,难以缓解钢价低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9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1-8月份再次回落0.9个百分点,为连续第19个月回落,回落幅度扩大。其中房屋新开工累计面积同比下降12.6%,为连续第19个月同比下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数据显示,中国1-9月钢材(1781,2.00,0.11%)需求减少5.8%。
值得关注的是,在低迷态势下,多数钢厂由于行业亏损过重,资金链紧张加剧等因素影响,不得不被迫持续生产,进而导致市场供应压力不减,价格再创新低。
据相关数据监测,截至10月底,钢厂高炉开工率在78.87%,月环比仅下降3.17%,且是年内第三低;但河北地区钢厂高炉却仍旧保持84.13%的开工率。所以钢厂确实在减产,但幅度甚微,市场供应压力依旧。
而中钢协数据显示,2015年1-9月,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亏损企业数占比高达48.51%。另据生意社数据监测,截至10月底,样本钢厂中仅有3.68%的盈利,创下历史次新低水平。何杭生指出,目前钢铁已经全行业陷入亏损境地,但在高达68.87%的资产负债率下,为了资金链的宽松和银行贷款的延续,钢企只能被迫生产,进而导致钢价下跌。
综合分析,分析师认为,钢价不断刷新历史新低行情已成为钢市又一常态,而钢企资金链紧张局面也会随着钢价的持续下跌而延续。
对于铁矿石,澳新银行在客户报告中称,钢材价格的复苏是铁矿石价格反弹的关键。分析师指出,当前国际巨头矿山的生产成本均在低位,因此扩产策略长期不会改变,国际矿石市场的供大于求格局仍旧会持续发酵,打压矿价。国内钢厂一方面不急于采购,另一方面却仍旧利用矿石信用证去融资,导致进口矿价格市场混乱,11月铁矿石价格跌势依旧,但空间将收缩。
- 上一篇:钢铁电商如何度过寒冬 下一篇:热轧价格弱势延续 出货不佳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