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下一步怎样才能走好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过去1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国有、民营钢铁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都进行了快速扩张,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全国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失灵,一些重要钢铁项目久拖难批,一些地区自…
在过去10多年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国有、民营钢铁企业为适应市场发展,都进行了快速扩张,满足了经济建设的需求。但由于全国性项目集中审批机制失灵,一些重要钢铁项目久拖难批,一些地区自行放任钢厂建设。经过10年左右的无序发展,许多地区的钢铁产业布局偏少,部分地区的钢铁产业分布错位严重,技术升级动力不足。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各类建设处于饱和状态的华北地区的钢铁产能出现严重过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却没有足够的钢铁产业支撑。
2014-2015年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30年来首次出现趋势性下降,粗钢产量与产能反而继续呈现粗放式增长。钢铁行业的深层次问题更加凸显,减产升级的共识已经基本形成。
今年下半年经济复苏将推升钢铁需求,钢铁基本面有望加速复苏。为了加速这种“加速”,要走好几步很重要的路。
首先应依据新环保法的标准,倒逼一批环保意识淡漠、环保设施不全的钢铁企业退出。根据有关机构测算,我国现有钢铁企业至少需要新增环保投资700亿元才能达到新环保法要求,一些前期环保投入欠账过多的企业将不得不被市场淘汰。
其次,需要全面推行连铸连轧等先进生产工艺,还要分阶段加快淘汰750以下的冶炼高炉,同时应该鼓励设备工艺先进、坚持技术创新、产能转移海外的钢铁企业发展升级。据悉现已有不少钢铁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备升级改造,提高特优产品比重,积极减产量增质量。如一些不锈钢企业实现了镍矿直接入炉冶炼的热装热送,以及后续工艺的连铸连轧。
再次,随着“一带一 路”战略的迅速推进,还将有更多钢铁企业将产能转移海外。产能外移战略既可以规避国内市场的过度竞争,又可拓展海外新兴市场,帮助我国钢铁企业实现减产升级、增强综合能力的长远发展目标。
俗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终端即市场,渠道即生命。在刘雷云看来,流通企业要实现从终端供应商到终端服务商转变,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从 “生意人”向“合作伙伴”转变,从卖产品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变。要实现观念的提升,思路的转变,理念的升华,模式的创新,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发展适应新常 态的新服务。
未来钢铁流通企业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行为,立足长远发展,打造强势流通企业,成为钢厂和银行“信得过、离不开”的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小钢贸企业,未来要在细分市场中拓展业务,在市场缝隙中寻找生产空间,在专业化道路上精耕细作。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