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能否“畅游”
来源:网络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新常态、新机遇和新发展的六个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由钢铁制造向材料服务转变;二是由国内发展向国内国际协调发展转变;三是由要素投入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四是由高…
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新常态、新机遇和新发展的六个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由钢铁制造向材料服务转变;二是由国内发展向国内国际协调发展转变;三是 由要素投入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四是由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式发展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转变;五是由钢铁一业独大向多元协调发展转变;六是由无序盲目 竞争向有序协调竞争转变,加快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有序发展。
结构调整是经济新常态更本质的特征,钢铁产业调结构必然带来阵痛,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等目前都在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产业重组加快。同时,结构调整是一个需要不断往前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
对比油企、有色、基建等板块,钢铁板块的“国企改革”启动较慢,目前还只是以“大股东减持”等措施起步,为此,后期的预期也较多。比较可能在近期 推进的应是员工持股与地方国企并购小型(非上市公司)钢企。2016年之后才可能推进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与重组,过程类同宝钢当年并购韶钢松山。整个“并 购”过程历时长远,将延续到2018年。
在此期间,龙头钢企、大型钢企将充当“国企”改革的主力部分,而这部分企业在整个上市公司中的占比高达72%,将受到直接影响。鉴于目前的上市公司中,除了沙钢股份等个别企业并非国企背景,预计整个板块接近90%的上市公司都将受益于“国企改革”预期。
5月以来,至少对23名央企高管进行人事调整,共涉及13家企业,行业调整人数最多的是钢铁工业系统,共有9人,涉及4家企业,分别为中冶集团、酒泉钢铁、鞍山钢铁、攀钢集团。这一信息,也增大了钢铁行业下一步国企改革的可行性。
钢铁板块中,重庆钢铁近日公告大股东集团公司大幅减持了2.2亿股,占其所持股比例的 9.42%。昨日晚间,重庆钢铁再次公告称,大股东重庆钢铁集团公司减持了上市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3460万股,占上市公司股本的0.78%。
“大股东减持”应是“国企改革”的前期特征之一。“特钢”系企业产业灵活度较高、所产产品稀缺性较强、市场竞争较小,已经提前出现回暖征兆,或成为钢铁行业国企改革的优先突破部分。
目前我国钢铁市场需求增长弱化,产能过剩成为常态,流通集约化程度低,流通成本居高不下,行业风险日益加大,钢企基于稳定预期的经营思维受到挑战。,在此情况下,钢企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增强,“互联网+”加快行业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带来新的红利和活力,国家实施一系列战略为行业、企业带来发展机遇,钢铁行业转型发展要更加关注市场的需求。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