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产能过剩下的中国钢管业发展路线图

来源:世界金属导报|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在中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上物资匮乏,产品需求档次也不高,在这种条件下,经济呈高速增长;一旦中低档产品在市场上趋于饱和,由短缺经济走向饱和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自然下降并转为中高速…

在中国经济发展起步阶段,市场上物资匮乏,产品需求档次也不高,在这种条件下,经济呈高速增长;一旦中低档产品在市场上趋于饱和,由短缺经济走向饱和经济,经济发展速度自然下降并转为中高速增长。这时候,原来适应高速增长的产能规模出现产能过剩,这便是产能周期性过剩;同时,由于低端产品过剩,而高端产品尚不足,又引发产品结构性过剩。当经济下行时,采用强刺激政策,使经济逆周期高增长,加剧了产能过剩。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国钢管业要进行结构调整,可以尝试走“瘦身”与“健身”并举的路线图。所谓“瘦身”,就是过剩产能企业的退出,包括落后产能和长期亏损的企业要淘汰出局,不过要打造好退出通道,妥善安置人员就业等问题,确保社会稳定;所谓“健身”,是指企业要提高自身在学习曲线上的位置,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行联合重组。此前的联合重组之所以“联而不合”,主要原因是出发点以扩大规模为目的,此外还加剧了产能过剩。现在重提联合重组,则是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目前行业和企业发展遇到了体制机制障碍,所以要深化改革,例如发展“混合所有制”,规范国有企业治理,让市场压力能传导到国企身上,催动国企自身有动力愿意兼并重组。当前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和兴起对实体经济复苏起到了关键作用。与此同时,劳动密集性产业向更低成本国家和地区(例如东南亚)加快转移。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态势,必将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模式更多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依靠要素投入来拉动。国内外的市场形势要求中国钢管业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结构调整。

近期中国钢管行业出现了一些钢管企业陆续倒闭、停产的消息,产能过剩警报再次拉响。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纸上谈兵”,何况“十三五”规划就要拟订,中国钢管业今后发展的路线图应如何设计,已经摆在行业和企业面前。下面谈一点浅见,以供参考。

1中国钢管产能为什么过剩

要处理好产能过剩,首先要搞清楚产能过剩的原因。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就是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原来适应高增长的产能规模便出现了过剩,这称之为周期性过剩。那么,为什么高增长的速度会降下来呢?实现高增长,有两个条件:一是产品需求档次不高;二是物资匮乏,市场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当市场对中低档次产品需求趋于饱和,或者说中低档产品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即短缺经济变为饱和经济时,增长速度就自然降下来了。观察中国钢管行业60年来增长速度的演变,可以得到验证。

1.1对各发展阶段的解读

第一阶段:由于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钢管产量几乎为零,所以这十年增幅最大,年均增长55.13%

第二阶段:由于1960年后为三年困难时期,1966年后为“文革”时期,所以中国钢管生产增幅下降较多。

第三至第五阶段:改革开放后,中国钢管产量高速增长,由短缺经济趋向饱和经济。

第六阶段有两点值得注意: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受逆周期的强刺激政策拉动,呈现强劲增长。2008-2012年期间,中国钢管新建机组数量达到历史高峰,其中2009年表现最为突出,无缝钢管新建机组28台(套),新增产能408t。这五年间钢管新增产能中:以无缝钢管数量最多,约为1617t;其次是螺旋埋弧焊管,新增产能约354t;直缝埋弧焊管新增产能298t,大直径(>Ø406mm)直缝高频焊管新增产能约217t,以上新增钢管产能累计达2475t。这就埋下了规模扩张、加剧产能过剩的隐患。当年产能扩张最大的是无缝钢管,其次是螺旋埋弧焊管,也就是目前关停较早、较多的钢管管型生产企业。②2008-2012年中国钢管产量还在增加,但增速呈放缓趋势,由2008年的12.85%下降到2012年的11.13%;钢管表观消费量增速由2008年的12.77%下降到至2012年的11.68%,其中无缝钢管表观消费量增速由2008年的16.34%下降到2012年的8.84%;焊管表观消费量增速由2008年的18.3%下降到2012年的13.08%2013年中国钢管产量达到7979t,同比增长7.67%,增速回落0.76个百分点;钢管表观消费量为7120.8t,同比增长8.44%,增速回落0.23个百分点。

1.22014年中国钢管产量增速继续下降

20141-7月,中国钢管产量达到4992t,同比增长5.21%,但与2013年同期增长13%相比,增速回落7.88个百分点;钢管表观消费增速比2013年同期增速回落8.23个百分点。其中,无缝钢管产量增速同比回落11.23个百分点,无缝钢管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回落12.20个百分点;焊管产量增速同比回落5.8个百分点,焊管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回落5.50个百分点。

1.3中国钢管表观消费量持续下降意味着钢管产量可能在2014年后达到峰值平台

2014年中国钢管产量将突破8000t,随着近年钢管表观消费量的不断下降,预示着钢管产量已经达到峰值平台。2014年后即使钢管产量仍保持微幅增长,但增长空间已相当有限。

2中国钢管产能过剩的特征:结构性过剩

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往往以粗钢产量与炼钢产能之比作为标杆,由此确定50t以下转炉和400m3以下高炉是要淘汰的落后产能。但如此实施下来效果并不明显,因为“粗钢”是中间产品,一般不直接在市场上流通(钢坯是例外),轧材产品才在市场上交易。所以,以粗钢产量来定性钢铁产能过剩,没有触及根本。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从产品来看,并不是全面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主要是板(带)材过剩程度重于长材。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中型板(带)材产品产能利用率仅为61%,螺纹钢产能利用率为87%。大中型板(带)材轧机与大高炉、大转炉相匹配,所以,淘汰小转炉、小高炉无助于缓解板(带)材产能过剩问题。

同样,中国钢管产能过剩也不是全面过剩,而是结构性过剩。钢管行业要吸取钢铁行业仅仅以设备大小来判断是否为落后产能的教训,例如:过去定Ø76mm无缝钢管机组为落后设备,多年生产实践和市场检验证明这一结论是不妥的。例如:江苏常熟钢管、上海天阳钢管等企业Ø76mm无缝钢管机组生产的汽车管等出口到海外市场。

钢管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典型例子有油井管,现在中国油井管生产企业有300多家,年产能达800t以上,而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平均为400t,即使出口200t,产能还过剩200t。最近有些无缝钢管企业停产,其主要产品便是油井管,而且生产装备水平比较高。螺旋埋弧焊管机组能生产管线管的产能约有400t,但按一类地区可用螺旋焊管的输气管线需求量最高是200t。大直径(≥Ø600mm)高频直缝焊管产能约400t,市场需求量约200t。最近有大直径螺旋埋弧焊管企业退出市场的事例,大直径高频焊管机组中也有企业订单不足问题。至于钢管行业中生产低档产品的小型机组,产能过剩比较常见,如无缝钢管企业生产的普通结构管,焊管企业生产的低压流体管等。中国制造业普遍存在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品不足问题,钢管行业也不例外。中国钢铁行业和钢管业都存在既有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有高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也就是说,低档产能过剩与高档产能结构性过剩同时并存。

3关于“结构调整阵痛期”的解读

我们通常说,中国正处在“经济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这样一个“三期叠加”的阶段,至于“经济换档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问题这里就不在赘述,现在仅就“结构调整阵痛”问题进行解读。正是由于“经济增速换档”和“前期刺激政策”产生了钢铁和钢管行业产能呈结构性过剩,从而出现了结构调整的“阵痛”。

3.1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表现

国家有关钢铁行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往往得不到落实。例如,2009年出台的政策要求,到2011年中国排名前五位的钢铁企业合计年产能占全国钢铁总产能的比重达45%以上;2010年出台的政策要求,到2015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从2009年的44%提高到60%以上;2011年出台的《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比重由48.6%提高到60%以上。上述宏观调控目标均未能实现。同样,《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关于钢管行业集中度的目标也未能实现。

政府有关部门面临企业破产倒闭与人员就业的两难选择。国内制造行业产能过剩具有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并且产能过剩较重的行业中都不乏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的身影,如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行业中的一些骨干企业,而这些企业倒闭、破产可能会引发金融、税收、就业、GDP增速下滑以及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往往倾向于尽力挽救骨干企业不倒闭。

地方政府保GDP稳增长,引发债务负担增加。多数地方政府2014GDP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投资占GDP增长要素的很大比重。于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继续举债,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风险。

3.2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表现

钢铁(钢管)企业前些年为响应提高行业集中度的号召,以及企业自己规模扩张的惯性,以图达到产量(产能)排名居于行业前十位,热心兼并重组和建设新的生产线,一方面加剧了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资金链日渐紧张。

节能减排的压力传导到钢铁(钢管)企业,有三个方面使企业为难:一是钢铁(钢管)企业长期承担过重的经济增长压力或稳增长责任,在这种情况下,让钢铁(钢管)企业节能减排,这加重了企业责任;二是钢铁(钢管)行业2015年前后正处于产量峰值期,在产量峰值期间推行节能减排,难度相对较大;三是钢铁(钢管)企业效益不佳,要达到现有环保标准,企业吨钢环保平均投资需要220-250元,吨钢环保运营费用约140元;要达到国家新排放标准,吨钢运营成本要增加200元,企业将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市场上低价竞争已经成为常态。201411月份,中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截至已连续33个月出现下降,已超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连续31个月负增长的记录,预计未来还将继续下跌一段时间。国内钢铁企业2014年前三季度财务结算价格同比下降9.06%,实现销售收入同比下降0.22%20141-10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26.56亿元,同比增长61.33%,但大部分企业仍然利润微薄,甚至一部分企业亏损严重,钢管企业也是如此。

4中国不同经济区域对结构调整的影响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从投资型转向内需型。但目前内需不强,外贸不振,经济增长的动力还主要依靠投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22个省市GDP增长要素中80%为投资,31个省市中除河南、湖南和青海外,其余地区经济增幅同比都在下降。中国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到7.3%,经济下行压力仍然不减。为经济稳增长和环境保护,国家投资方向和力度随经济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

中国东部(包括京津冀和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在环保力度加大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加快了传统产业(包括钢管)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及落后产能(主要是污染企业)关停的进程。例如北京市在201410月,已淘汰退出375家污染企业(目标值是300家),完成了116个环保技改项目,京津冀完善了环保整治协作机制,保障了北京“APEC蓝”,而今后将走向“常态蓝”。

另外,中国投资重点是铁路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而全国铁路建设投资中,国家近80%将投向中西部地区,目前尚未改造的棚户区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这使得中西部地区投资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为了应对当前经济较大的下行压力,国家发改委近期密集批复了多个基建项目,包括铁路和机场建设,而这轮批复的铁路项目大多位于中西部地区。

从投资的行业来看,棚户区改造是住房建设项目,需要消耗大量的焊管(燃气用管、输水用管、桩基用管、结构用管等);铁路车辆大量用高强度冷弯型钢、焊管等;机场航站大楼、火车站候车厅的钢结构建筑大量用焊管,这些重点基建项目为焊管业拓宽了市场需求。因此,无缝钢管业产能利用率低于焊管业,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此消彼长。

5中国钢管发展路线图——“瘦身”与“健身”并举

摆在中国钢管行业面前的发展问题,首先是处理产能过剩企业的退出,通俗的比喻就是行业要“瘦身”。

5.1用市场规律和法治精神妥善处理产能过剩企业退出

从钢铁行业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和产能自动退出了市场,主要原因是这部分产能本身落后,环保也不达标,没有效益只能关门,这是自我淘汰。目前,尚未出现装备较好的企业倒闭的情况。

钢管企业退出市场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有一定规模的无缝钢管企业中已有约30家中小型企业倒闭;焊管企业中已有十余家中小型企业(合计年产能约100多万t)倒闭,其中既有螺旋埋弧焊管机组,也有直缝高频焊管机组。这些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除了亏损外,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长期拿不到订单,生产陷于停顿,只能宣布停产,计划出售生产设备或企业;另一种是资金链断裂而关停。而资金链断裂又分为如下四种类型:企业盲目扩大产能规模,负债太多,资金枯竭;应收账款无法回笼,资金周转断档;跨行业投资失败,资金无法收回;连环担保,因为所担保的业亏损而被拖下水,一损俱损。

上述钢铁(钢管)企业倒闭,体现了市场竞争的规律,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从政府层面来看,由于地方政府工作存在复杂性,对待破产企业存在两难选择。有地方政府考虑到GDP增长、社会稳定等因素,希望有大型企业能出手挽救某些濒临破产的企业,这是因为产能过剩企业,前期投入资本已沉没其中,完全退出,则损失巨大。如果让其继续生产,从企业层面来看,会造成继续亏损;从市场层面来看,产能过剩实质上是产品过剩,不让严重亏损企业产品退出市场,不可避免地将破坏价格形成机制、危及整个行业效益;从政策层面来看,使大量资金配置和固化在亏损的产能过剩企业中,效率低下;而新兴产业又缺乏资金投入,抑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所以,对已经关闭或已经陷入破产边缘的钢铁(钢管)企业,地方政府应该放手让市场规律淘汰其出局。不过要慎重妥善处理,打造好过剩产能的退出通道。

化解产能过剩,对退出市场的企业,政府需及早谋划,做好预警,平稳过渡,需要妥善解决的不仅有退出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还有企业资产的处理、企业债务的清偿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处理,国内出台的宏观政策只着重提及妥善做好人员安置工作,但还缺少操作细节。中国立法机构可以参照国外相关的企业破产法,针对产能过剩企业退出问题出台相关法律,纳入法治化管理。

5.2企业要“健身”,提高核心竞争力,联合重组是提高集中度必由之路

中国钢铁行业粗钢产能超过11亿t,粗钢产量8亿多吨,即使淘汰0.8亿t过剩产能,还有约2亿t过剩产能。中国钢管产能约1.07亿t2014年钢管产量将突破0.8亿t,剩余产能约0.2亿t。就是说,当淘汰一部份产能过剩企业后,行业内依然存在过剩产能,且这些产能分布在未被淘汰的企业内。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企业有40%的产能依然处在“达产”阶段,意味着产能利用率不高,即存在过剩产能,这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也存在,钢管企业同样如此。

5.2.1大型钢铁和钢管企业(集团)既要“瘦身”又要“健身”

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提出了大型钢铁集团企业的发展既要“瘦身”又要“健身”。所谓“瘦身”,就是要剥离不符合企业(集团)长期发展战略,没有成长潜力,或妨碍整体战略实施的产品生产线与相关的非钢资产,从而使企业(集团)资产获得更有效的配置,使资源集中到与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相一致的经营重点上来,提高企业(集团)资产的质量和资本市场价值;所谓“瘦身”,就是要裁减冗员,压缩管理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所谓“瘦身”就是要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在改革中循序渐进地解决好这个历史包袱,使企业轻装上阵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所谓“健身”,就是提高企业(集团)的内生能力,这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做好钢铁(钢管)主业的功课,推进生产精益化、产销研一体化、信息化支持下的客户服务三个平台建设。在关注成本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努力在重点行业、细分市场与区域市场形成自身差异化竞争特色,实现产品服务对象由普通用户群向中高端用户群转变,提高产品的市场主导能力与盈利水平。二是通过市场化的杠杠实现企业盈利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实现产业链、价值链的增值,同时为主业改革提供人员分流、效益支撑的空间。三是策划好产权层面、法人治理结构和三项制度三个层面的改革。

5.2.2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契机,规范公司治理

国有钢铁(钢管)企业,因所有权的模糊性、管理层的任命制、治理结构的不完整性等弊端,目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然而,在试行中究竟应如何实施,尚无可复制的现成经验。近来,中石化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简称“混改”)引入25家投资者,引资1070.49亿元,于201411月中旬完成交割。这25家投资者只占30%股份,单个股东持有的股份最高占比不超过3%,最低者只有0.1%。因此,各界十分关注,争议也颇多。有质疑者认为“中石化‘混改’只为赚钱,中石化根本不像是‘混改’,并没有触及公司制度及治理层面,更像是一次财务融资”。对此,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认为,“很难形成制约的力量,还是国有股说了算”;“改革必须有正确的顺序,应该是先打破垄断,再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因此,有专家认为,“混改”达到“当国有股不再是一股独大、决策权受到制约、监督和追责,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公司才能走上真正的自负盈亏,简单粗放的扩张冲动才会从根本上得到抑制”。

5.2.3钢铁(钢管)行业应继续坚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的大方向

前一段时间,钢铁(钢管)行业对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有两个目的没有达到,一个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是去产能化。如何解决中国钢企兼并重组出现整而不合,大而不强的问题,日本的经验可供借鉴。日本钢企兼并重组的目的很明确,首先为了做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真正意义上的并购,是市场的强大压力促成企业之间自愿并购。

二是并购之后,能够顺利推进去产能化和裁员,实现机构业务、人员的整合。例如川崎制铁和日本钢管于2002年合并成立JFE控股公司,JFE并购案提出的设想就是:要达到两家企业合并后能够优势互补和协同应对市场挑战,两家公司尽全力策划了实现均衡、双方平等的框架,合并后专门设置了整合办公室,对双方重叠部门及业务、人员进行了实质性调整,从而精简了机构,优化了产品结构,确定企业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从而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例如以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了环保投入的力度,在节能环保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上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又如,对直缝埋弧焊管UOE焊管机组和螺旋埋弧焊管机组生产的钢管残余应力进行比较研究,由于螺旋埋弧焊管没有经过全管体机械扩径,残余应力很大,故在石油天然气管线管发展项目上,确定发展直缝埋弧焊管,选择管型为UOE焊管,从而促进高档管线钢板的发展;再如,确定高频直缝焊管Ø630机组生产高钢级厚壁管(最大壁厚25mm),因而在工艺上采用接触焊,设备上取消螺旋活套,使生产的高频直缝焊管可以替代同规格的无缝钢管和直缝埋弧焊管,同时促进了热轧宽带管线板卷的发展。直到现在,日本在焊管技术、板带技术及其产品方面仍居世界前列。

三是日本政府在政策上全力支持钢企并购。日本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台了较完整的产业政策体系,如:产业保护政策、产业扶持及振兴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市场竞争秩序政策、海外市场开发资助政策、衰退产业合理化及调整政策、防止公害政策等。

上述日本钢企并购的三条经验值得我们深思。中国钢企前期的兼并重组目标定位于扩大规模,产量要达到行业排名前十名,这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钢企在提高集中度、企业联合重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正如中钢协相关领导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当前陷入的困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也没有更好发挥作用造成的。”“建议国家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工信部成立深化国有钢铁企业改革顶层设计机构,研究国有钢铁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钢铁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增强控制力和市场影响力,解决只有中国存在的国有钢铁企业重复建设,同质化、盲目竞争的问题和政府规划在国有钢铁企业都得不到落实的问题”。

6“十三五”期间中国钢管行业要基本完成结构调整任务

如上文所述,结构调整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瘦身”——淘汰落后产能(以环保的标准)和即使不落后但长期亏损的企业;二是“健身”——联合重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结构调整到转型升级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结合国外经验和中国钢管行业的实际情况,中国钢管行业应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结构调整的任务。按2013年钢管实际产量,中国钢管产能利用率为72.5%,其中,无缝钢管产能利用率为70.5%,焊管产能利用率为73.7%2014年钢管产能利用率可能升至80%,但过剩产能的绝对值(约为2000t)依然较大,化解产能过剩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2011年中国钢管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提高集中度的目标是:力争钢管产量排名前20名企业产量之和占钢管总产量的60%以上,无缝钢管排名前十名企业(含控股企业)产量之和达到无缝钢管总产量的70%,焊管排名前十名企业产量之和占焊管总产量的50%。当前,中国钢管业与钢铁行业有关提高集中度的目标一样,都都相距甚远。集中度始终提不高的原因:一是行业过于分散,二是中国大规模关闭企业的时期还没有到来,三是企业联合重组的方向要从扩张型重组为主导转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即转型升级)为主导。

关于国有企业联合重组,前期的联合重组主要是在政府指导下进行的,不是在市场压力之下企业自愿进行兼并,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对重组发展的目的与诉求存在差异;市场化程度方面,缺少资本重组平台,国有、民营所有制差异大,市场倒逼机制不成熟,由市场的力量来推动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关键要解决国有企业体制和机制问题,才能将市场的力量传导到国有企业身上。

2015年将是全面改革“推进年”,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步伐必然会加快。2010年、2013年和2014年由国务院、工信部等12个部委等发布关于企业重组的政策密集出台,从政策面上将要解决阻碍深入改革的种种问题。这是因为,国际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实体经济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对各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显著,“再工业化”战略取得积极进展,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兴起和加速回流,并通过大规模兼并重组巩固产业优势,2014年以来全球并购交易额已超过1万亿美元。在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分工雏形初现的背景下,发达国家加快了在全球产业链的重新布局,尤其是加快了劳动密集产业向更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的步伐,例如日本企业在东南亚的投资较2012年翻番,达到228亿美元。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势必将促使中国制造业的增长模式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不是依靠要素投入来拉动。

经济学家估计2014年中国GDP增长率约为7.3%,预计2015GDP增速仅略高于7%,“十三五”初期GDP增速大体为7%,“十三五”后期可能将上升至8%左右。这预示着钢管下游行业需求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因此钢管企业面临的市场形势将更加严峻。新环保要达标,对钢管企业是更为严格的要求。钢管企业要审视自身在学习曲线上所处的位置:如果不能达到设计产能,又不能达到新的环保标准,继续留在行业里,就没有什么竞争力;如果处在质量效益乃至品种效益的位置,应当积极参与联合重组,才能确保产业优势。

上一篇:论钢坯上涨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宏观消息偏空 钢价再度承压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无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