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与铝孰优孰劣 全球汽企选择出现“分水岭”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4年前曾打算在其新车型Genesissedan的车身采用铝材取代传统钢材,使其更轻,能耗效率更高,从而与德国品牌展开竞争。 现代汽车下属的起亚汽车也有类似的计划,并针…
韩国汽车制造商现代汽车4年前曾打算在其新车型Genesis sedan的车身采用铝材取代传统钢材,使其更轻,能耗效率更高,从而与德国品牌展开竞争。
现代汽车下属的起亚汽车也有类似的计划,并针对其车型K9 sedan(美国型号为K900)制作了试验车型,车身面板包括车门、引擎罩以及后备箱盖均使用了铝材。
但是随后由于受到成本的压力以及下属企业现代制铁的反对,现代汽车决定放弃使用铝,重新回归使用钢材进行汽车制造。
亚洲的汽车制造商出于成本以及担心破坏现有生产体系以及与供应商的关系,在使用铝材进行汽车制造上持慎重的态度。与此同时,欧美的汽车制造商如奥迪以及福特汽车等却在积极选择使用铝材,虽然成本将有所增加,但能有效降低车身重量。
某咨询公司首席执行官Truls Thorstensen表示,对于亚洲汽车制造商而言,如果持续使用钢材,那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果降低车身重量的压力逐渐增大之际应该如何应对。
亚洲的汽车制造商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改变,能够使用现有的设备和生产线进行新车型设计和生产,而欧美厂商的做法则不同,对新车型往往采取改变整条生产线的方式。由于美国和欧洲关于汽车排放的相关法规变得逐渐严格,如果不使用铝材,亚洲厂商必须采取其他的办法降低车身重量。
起亚汽车的发言人透露,K9试验车型并没有采用铝材制造车身,但拒绝对未来的材料选择进行评论。
根据铝材制造商诺威力的预测,亚洲地区2016年的铝需求预计将在现在的基础上增长71%,但是该增长率远远低于北美地区的5倍增长。
到2016年,即便是亚洲地区汽车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该地区汽车工业铝消费量占全球总量比例将低于10%,而美国和欧洲将分别达到45%。
汽车使用铝材取代钢材,这是政策法规变得逐渐严格所导致,尤其是北美地区,同时这可能会改变铝材企业的命运。相比之下,亚洲地区对于汽车排放的标准则更为宽松。由于铝在成本上相对钢材而言有很大的劣势,因此仅在法规严格的地区才会考虑用铝材取代钢材制造汽车。
欧洲地区的奢侈品牌如奥迪以及宝马等,均在高端车型上增加了铝材的使用。美国的福特汽车也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即将推出的新车型F-150上采用铝材车身,使其成为市面上首台铝材车身的一般消费型汽车。
现代汽车、丰田汽车以及其他亚洲汽车厂商,主要的产品为一般消费车型,其生产线效率很高,但一般都较为陈旧。高端奢侈品牌的数量很少,而且价格也难以达到奥迪或者宝马那样的高度。
尽管铝材重量上相比传统钢材轻30%,相比高强钢轻15%,但是铝材的价格可能是传统钢材价格的4倍以上。选择铝材取代钢材不仅意味着成本上升,而且还需要重新投资建设生产线。
Torstensen表示,如果丰田的雷克萨斯以及日产的英菲尼迪使用铝材,那么成本就是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两种车型的销量以及价格与德国车型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所有的亚洲汽车制造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在铝材选择的问题上必须更加慎重。现代汽车Genesis车型此前使用了铝材,但目前的车型已经恢复到了钢材,尽管车身变重,能耗效率更低。
铝制汽车顶篷相当于钢制重量的一半,据美国能源部透露,每降低车身重量10%可以提高能耗效率6%-8%。现代汽车2010年推出Genesis之际,选用铝材主要就是基于降低重量以及提高能耗效率的考虑。当时在其下属研发中心召开的会议上,工程师均提议大幅提高铝材的使用比率,但是随后由于受到成本的压力以及下属企业现代制铁的反对,铝材被最终放弃。目前Genesi最新车型的重量相比2008年的版本增加了177公斤,曾经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士认为,现代汽车实际上走了回头路。
现代汽车美国公司总裁Dave Zuchowski透露,为了通过美国的碰撞试验,现代汽车的车型实际上增加了不少重量以提高强度。此前的目的是降低车身重量10%,但由于碰撞试验的要求,该目标实际上很难实现。
相对于使用铝材,亚洲汽车制造商倾向于使用更轻、更强的高级钢材,同时采取其他方法提高能耗效率,如升级发动机等。现代制铁首席执行官Woo Yoo-cheol表示,由于现代汽车的定位主要是消费车型,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成本压力,最重要的事项是在市场上维持竞争力,使用钢材比使用铝材更为现实。
到目前为止,日本汽车厂商的铝材使用仅限于混合动力汽车以及奢侈车型,如丰田的雷克萨斯。本田汽车正在开发一项新技术,在美国发售的讴歌RLX以及雅阁车型上混合使用铝材以及钢材。本田汽车的发言人Yuka Abe透露,如果要进行大量生产,全铝车身是很困难的。日产汽车去年曾透露了一项计划,增加高张力钢材的使用比例,这种钢材比传统钢材更强且更轻,2017年即将推出的新车型上高张力钢材的使用将达到20%。日产发言人Chris Keeffe透露,在一些特定车型,如GT-R以及370Z等高性能运动车型上,汽车顶篷、车门以及后备箱将使用铝材。
亚洲地区的钢材供应充裕,亚洲钢材产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也是亚洲汽车厂商选择钢材的原因之一。
诺威力在中国设立的铝板厂有望于年内建成投产,目前已经得到了数家亚洲汽车厂商的产品咨询,尽管还需要若干年之后亚洲厂商才可能大幅使用铝材制造汽车。诺威力亚洲地区汽车行业销售总监Jeff Wang认为,欧美汽车厂商位于中国的工厂增加铝材使用比例,或将促使其竞争对手也效仿。
不过,也有相关人士对于铝材是否能够应用于消费车型持怀疑态度。铝材需要面临钢材的竞争,钢铁企业将通过技术革新以及价格优势避免钢材被铝材所取代。
- 上一篇:钢贸信贷风险处置启示录 下一篇:中国5月钢铁出口807万吨 创最高纪录
- [腾讯]
- 关键字: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