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加快钢铁业转型升级步伐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连日来,全国各行业、企业都在积极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要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突出科…

 连日来,全国各行业、企业都在积极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要将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笔者认为,对于钢铁行业而言,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就是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和轨道。

  深刻领会“发展”的本质要求

  20年前,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登高一呼,从此“发展是硬道理”响彻神州大地,指引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胜利前进。党的十八大重申了这一战略思想,指出:“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钢铁工业的发展进程,更加深了我们对“发展”的理解。

  一是决不能把“发展”等同于“增长”。1992年时,我国钢产量为8093万吨,钢铁产品供不应求,长时间处于买方市场。因此,当时对“发展”的理解更多地是与产量增长相联系。到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了1亿吨,去年已达到6.8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5%,并连续16年位居世界第一。但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钢铁产品连续多年处于供大于求状态,产能过剩已成为业内外的共识,国务院领导也多次提出钢铁工业要加强宏观调控,控制产能的过度增长。这时候,要继续扩大产量,无异于自掘坟墓。但遗憾的是,至今有些企业还在力求扩大规模,这恐怕同“发展是硬道理“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是作为经营性的行业,发展必须同效益相联系。经济的发展最终必须有利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改善,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尽管有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至今尚未能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我们钢铁业内自身的决策失当,创新能力不足,管理理念陈旧,也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效益的提升。明知产能过剩还在花巨额投资扩大产能,必然会受到价值规律的惩罚。过去投资建设很重视的投入产出比,现在基本上听不到有多少人在关心了,以致现在一些企业连续亏损后,不得不大幅度降低折旧,以降低成本,虚增利润。

  三是要把发展同创新紧密联系起来。离开了创新的发展,只能是走人家的老路,不仅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而且永远只能是一个跟随者。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使自己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必须走创新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要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时不我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尽快改变“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为我国尽快从钢铁大国转为钢铁强国而努力。

  四是不能靠牺牲国家的整体效益和长远利益来谋求自身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七大加上了社会建设,党的十八大又加上了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五位一体”的新布局。企业发展不能脱离总布局,不能妨碍总布局。企业发展如果不能提升员工的生活水平,使员工生活质量得到改善,那就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企业发展如果会在相当程度上恶化周边环境,甚至给附近居民带来灾难,那就违反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任何背离这一本质要求的“发展”都应该在排斥之列。我们对发展的观念同样需要与时俱进。

  转型、升级相互促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经济问题给以极大的关注,以近3000字的篇幅谈经济问题,强调两个“加快”: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门拿出一节篇幅对此进行阐述。在这一节中,对各类产业今后的发展都有画龙点睛般的明确定位,譬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是推动其健康发展,对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则是推动其发展壮大,而对传统产业就是6个字:加快转型升级。

  这6个字,可谓字字千钧。因为现在有一种倾向,一提转型,就认为是要转向服务业,转向新兴产业。当然,这些都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传统产业将在很长时间里占有很大比重,作为传统产业里举足轻重的钢铁工业,固然可以审时度势,适当发展有前景的非钢产业,但首先应该把着力点放在自身的“转型升级”上,做好“加快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

  转型往哪儿转?怎样转?转型包括产品转型、管理转型、经营方式转型,等等。应该说,这几年很多企业都在转型上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功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这里当然有其外在的因素,有体制上的障碍,但从企业自身来讲,是不是也存在着观念、体制机制以及其他各项工作方面的问题呢?
  转型,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世界级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仅有一个有效的定义来诠释企业的目的:‘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这4个字十分精辟。没有客户,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创造更多的客户。那么,怎样来创造客户呢?德鲁克又进一步从企业的基本功能作了阐述:“它有两种(而且只有两种)基本功能:营销与创新”。现代营销观念的关键就是以用户为中心,企业转型就是要转到以用户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做到在用户最需要的时间,以最合适的价格,提供最需要的产品和最有效、最佳的服务。

  这种转型,首先要基于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被动适应到主动迎接挑战,从一般满足到精益服务,从少数人的引领到全员的自觉。用户往往是挑剔的,我们就是要经得住这样的考验。宝钢建设时,陈云同志曾勉励宝钢的同志要“严格”、“苛求”。宝钢也正是以此为指针,宁可暂时局部利益受损,也要主动接受最挑剔、甚至是苛求的订单,并以此带动企业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操作改进、形象改善等企业现场工作,推动企业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获得了用户的青睐。至今,宝钢仍保持这一优良传统,把用户的挑剔看成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品种、提升服务能力的良机,成为超越自我的动力。

  由此可见,转型必然是同升级相联系的,转型要求企业各项工作加快升级,升级将促使企业转型的步伐加快,保证了企业转型的成功。最后,升级还要落实到员工队伍素质的升级上,这是强企之本,万万不可放松。

  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优化配置

  “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节中对创新活动所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其中“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应该是总结近几年的新经验。前面三种表述的是一种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技术范畴,而协同创新的本质属性则是一种管理创新,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层面,还是企业内部层面的协同创新,对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对各类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近几年很多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的重大项目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就是一个明证。

  其实,不仅在科技领域内,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都会发现协同的“威力”。现代化的大生产体系中,分工细,职责明确,这固然便于发挥各方的专长,但也易滋长闭关自守、各行其是的不良作风,影响企业的活力和创新力。因此,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协同作战。以宝钢为例,宝钢建立了以“协同”和“诚信”为基本价值观的宝钢文化,自觉打破习惯思维和传统做法,清除狭隘的利益观念和门户之见,把各自部门的目标统一到企业的整体战略上来,淡化各分散制造单元间的界限,加强横向协作,从而在战略执行上发挥整体协同效应,在资源管理上实现集中优化配置,在信息管理上实现及时准确共享。

  宝钢的横向协作涵盖面极广,既体现在各基层厂矿内部,也反映在基层各厂之间和各分厂同机关部门之间;既体现在行政部门,也反映在党的基层单位之间。如炼铁厂建立了设备车间与生产车间之间的互访制度,生产一线与技术组共建创新小组;热轧厂通过实施无界面管理,各条产线形成了“接口问题跨前一步,主动服务更进一步,无缝协作不断进步”的良好氛围。此外,宝钢部门之间的协作也广泛开展,如炼铁厂与能源部签订了横向合作协议书,炼铁厂高炉运转作业区与能源部高炉鼓风作业区联手开展降低高炉鼓风机空转时间的课题研究。研究院与销售中心、教培中心等单位开展“共建”活动等。

  笔者认为,协同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它可以激发创造力,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坚持协同作战,将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 
延伸阅读
上一篇:冬储:钢贸往事不再提
下一篇:螺纹钢谨防“挖坑”行情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加快 钢铁业 转型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