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0311-85395669
资讯电话:
139-32128-146
152-30111-569
客服电话:
0311-85395669
数据指标

徐匡迪:钢铁业的出路在哪里?

来源:网络 |浏览:|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受产能过剩、市场不振和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夹击,钢铁工业进入20年来少有的'寒冬’。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在谈到钢铁行业面临的局面时这样说道,减量重组…

“受产能过剩、市场不振和原材料价格高企的夹击,钢铁工业进入20年来少有的'寒冬’。”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在谈到钢铁行业面临的局面时这样说道,“减量重组、节能降耗、延伸产业链、发现新兴市场是钢铁企业度过'寒冬’的一些应对之策。”

  日前,在2012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徐匡迪谈到了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并对钢铁行业如何消化过剩产能、如何拓展营运空间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全球经济可能持续低迷中国经济面对压力加大

  在判断全球经济走势时,徐匡迪认为,全球经济进入不确定年代,有可能持续低迷。

  美国的金融海啸已过去5年,经济并未复苏;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发酵引起欧元区金融危机;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破裂后一直经济不振。在这三大发达经济体的影响下,未来十年全球经济将长期陷入低迷。

  徐匡迪指出,目前,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高达60%,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目前陷入“三高”困境,即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在欧美日英四大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当前的高赤字和高债务,在和平时代从来没有见过,只在战争年代短期出现过。未来十年,主要发达国家将进入一个战略收缩期。这个收缩不仅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也会经历收缩。

  另外,徐匡迪指出,对于金砖国家而言,由于对外部环境的极大依赖,一些国家也将进入收缩期。如印度贸易赤字很高,而出口每况愈下;俄罗斯由于石油价格下跌,财政遇到很大困难;巴西则出口不振,资本外流很厉害。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了下行趋势。

  对此,徐匡迪表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经历了从2002年到2011年的“黄金十年”。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从2002年的4.4%上升到去年的10%,世界排名也上升到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2万亿元提升到10.37万亿元,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提升到31811亿美元。所以中国经济的实力有很大的增长。

  徐匡迪指出,在经济发展中,国家非常强调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速达到22%,使得我国工业的经济结构有了很大调整。

  在过去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就是东、中、西部的经济发展趋于平衡。2002年,我国54.5%左右的经济总量来自于东部沿海地区,2011年这一比重降到52%,而中部地区由18.8%增加到20.1%,西部地区也由17.2%升到19.2%。整个国家的经济趋于比较平衡的发展。

  但总体来看,徐匡迪认为,由于国际市场持续收缩,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2012年上半年,受国际市场收缩影响,我国投资、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长均显着放缓,面临的压力加大。

  钢铁行业面临20年来少有的困难

  徐匡迪表示,过去十年,中国粗钢产量从不到2亿吨左右增加到7亿吨,主要靠基础建设投资的拉动而增长。现在,钢铁产量有约一半是长材,主要用于建筑、铁路、桥梁等;板材中的中厚板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船舶和桥梁建造等;即使是合金钢,特殊钢中的圆材、棒材等,也用于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制造。因此,我国钢铁产业的扩张和产能的增长不是行政命令或企业家胡思乱想要投资,而是因为基建投资刺激,市场有需求。

  徐匡迪指出,一直到去年,我国钢铁行业的库存量都是正常的,钢材销售情况也不错。但在今年,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化,经济发展有所减速,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已经下降到7.6%,钢铁需求明显不足。在这么大的产能基数下,钢铁产能是肯定过剩了,即使恢复到两位数的增长,现在也用不了这么多钢铁。

  今年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33580万吨,比上年同期的33384万吨仅增加196万吨。如果考虑到今年2月份为29天,比去年多一天,因此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实际表观消费量为零增长。

  同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仅为0.13%,而6月当月的销售利润率为负值,仅为-0.04%。

  当前钢铁行业所处的境况,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仅在1995年、1996年出现过很短的时间。当时也是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进行紧缩,使钢铁行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随着我们对外开放,随着经济的提振,钢铁行业出现的困难很快就克服了。徐匡迪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遇到困难时,只有不到1亿吨的产量。现在我国钢铁产能太大了,国际钢铁市场也是供大于求。现在看来,钢铁行业陷入了20年来少有的'寒冬’困境。”

  四点建议助钢铁企业度过“寒冬”

  面对这样的“寒冬”困境,钢铁企业要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到底应该怎么做?

  面对这个问题,徐匡迪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节能降耗,做低产品成本。在钢铁产品的成本中,大概50%的是原料费用、33%是能源费用,剩下的是人工费用、折旧费、管理和销售费用等。因此,要降低钢铁产品的成本,主要是要降低原燃材料消耗。

  在韩国浦项,“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文化无处不在。虽然浦项的铁矿石、焦煤,就连石灰石都需要进口,但生产的钢铁产品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其原因不仅在于钢材品质好,更重要的,是浦项所有职工都被发动起来践行节约,节约每一块石灰、每一块合金。另外,在折旧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潜,通过规范操作、加强管理,延长设备寿命。现在我们钢铁企业要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不能再大手大脚。

  二是减量重组,消化过剩产能。通常,伴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钢铁产能都会过剩。二战后,因为战后重建,德国、法国等欧洲9国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需要大量钢铁,其钢铁产能也迅速扩张,导致在1975年~1985年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从1980年以后,欧洲钢铁行业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对企业进行危机重组,使产能得以下降。

  徐匡迪认为,一般来说,必须有一点过剩,才能给品种调整留出空间,产能大于需求15%~20%在市场经济国家是正常现象。但在我国,通常是同一个规格上产能非常大,这种情况不符合市场规律。

  今年5月份,湛江、防城港钢铁项目获批,这一消息曾引起社会关注。对此徐匡迪指出,宝钢实际上是在上海地区减少580万吨生铁产能、650万吨粗钢产能,在广东减少1000万吨粗钢产能的基础上,在湛江新建一个1000万吨新的钢铁基地。这样一来,粗钢产能是减量的。而且,在湛江建厂,矿石海运可以缩短2天,40万吨码头也可以24小时靠泊,节省运费。另外,珠三角地区每年要消费6000万吨板材,就近供货也可以节省运费。

  “因此,钢铁行业的重组,过去是通过兼并重组来壮大自己的产能,而现在的重组应该是减量重组,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徐匡迪说。

  三是上下延伸,建设产业链。世界钢动态(WSD)在近年全球钢铁企业竞争力评价中,“产业链建设”和“资源掌控力”的权重越来越大。对上游资源而言,我们要加快全球优化布局;对下游用户而言,也要积极与之建立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

  徐匡迪举例说,蒂森、克虏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克虏伯与其最大的竞争伙伴蒂森1999年合并)是碳钢扁平材的生产商,经过十年时间转化,从生产扁平材提升到生产、加工特殊产品,以及智能材料解决方案和综合供货服务商。1999年,蒂森克虏伯的粗钢产量为1740万吨,世界排名第四位,以后十几年规模不变,但销售额与利润大幅提高。2004年,蒂森克虏伯粗钢产量还是1760万吨,世界排名第10位,销售收入373亿欧元,净利润9.64亿欧元;2007年粗钢产量稍有减少,为1720万吨,世界排名第14位,但销售收入增加到571亿欧元,净利润更是增长到21.9亿欧元。

  徐匡迪解释说,在这些数字背后,主要是蒂森克虏伯依靠优质、高强冷轧板和钢缆成功进军电梯及汽车制造业。其中,蒂森克虏伯电梯占领了亚洲、中东和美国高层建设市场,激光拼焊汽车板占德国汽车产业的50%。而且,蒂森克虏伯也从提供产品技术建议,发展到可以对用户的同步工程进行支持。从2007年起,其技术服务收入已超过钢铁产业。

  四是发现市场,拓展营运空间。近年来,日本、韩国钢铁企业纷纷在印尼、越南、新加坡投资建厂和建设钢材产品加工中心和合资钢厂,迅速占领和扩大了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

  徐匡迪特别指出,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还缺少三方面的人才:一种是国际化复合型法律人才,其涵盖面不仅包括税收、财政方面的法律,还有劳动法、环保法、土着人保护法等;二是熟悉国内和海外两边的财务政策、财务治理、财务预算流程等方面的财务人才;三是与国外工会打交道、处理劳资问题的人才。

  “在'走出去’的同时,我们要加强这三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谨慎地'走出去’。”他说。 

延伸阅读
上一篇:钢市上演“短线绝地反击” 钢贸商仍谨慎行事
下一篇:中国钢铁业生了什么病
分享到:
[腾讯]
关键字:徐匡迪 钢铁业 出路

市场走势解析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