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钢“钛害”教训
浏览:次|评论:0条 [收藏] [评论]
摘 要:2008年12月初济(源)钢高炉发生严重“钛害”,导致渣铁流动性差,铁水粘罐,风口频繁烧损,高炉难行,而其主要原因是自产球团矿TiO2含量高。本文介绍了自产高钛球团矿的形成及其对高…
摘 要:2008年12月初济(源)钢高炉发生严重“钛害”,导致渣铁流动性差,铁水粘罐,风口频繁烧损,高炉难行,而其主要原因是自产球团矿TiO2含量高。本文介绍了自产高钛球团矿的形成及其对高炉炉况的影响,并对下一步球团矿钛负荷控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钛害 球团矿 钛负荷
1 前言
2高钛球团矿的形成
济(源)钢自产球团矿TiO2含量一般都在0.30%以下, 2008年9月份球团矿TiO2含量为0.26%,2008年10月份球团矿TiO2含量为0.29%,而引发此次高炉“钛害“的入炉球团矿生产时间为
(3)球团矿TiO2含量理论计算
3对高炉炉况的影响
根据各入炉料化学成分和配比,经计算白产球团矿带入的TiO2量为1.53kgR,烧结矿带入的TiO2量为1.66kgR,MAC矿带入的TiO2量为0.05kgR,加拿大球团矿带入的TiO2量为0.02kgR,栾块带入的TiO2量为0.02kg/t,入炉料钛负荷平均为3.28kgR,最高达到5.0 kg/t。其中自产球团矿带入的TiO2占入炉料钛负荷的46.65%,最高达61.05%。根据经验,[Ti]与[Si].成正相关系,炉温过高有利于钛的还原。由于不知道入炉料钛负荷高。高炉复风后炉温控制较高,加剧了钛的还原,造成炉缸严重堆积,炉况恶化。从表8高炉生铁化学成分分析看出,生铁[Si]平均达2.71%,最高达5.24%,生铁含钛平均达到0.108%,最高达到0.182%。根据资料,生铁[Si]>1.75%,[Ti]>0.15%时渣铁性质开始恶化,炉况失常。在济(源)钢入炉料钛负荷3.28 kg/t(最高达5.0 kg/t)的条件下,生铁[Si]平均达2.71%,最高达5.24%,[Ti]平均达到0.108%,最高达到0.182%,必然造成渣铁性质恶化,炉况失常,铁水粘罐,炉缸堆积严重;加之A12O3高MgO低促进了炉渣粘度增大,更加剧了炉况恶化,以及以前没有“钛害”经验,高炉操作制度没有及时做相应调整,导致严重“钛害“。查明高炉“钛害“原因后,立即减少自产球团矿入炉配比,直至全部退出,并将高炉操作制度调整为“低硅钛”冶炼,高炉钛负荷下降,渣铁流动性明显改善,炉况逐渐恢复正常。在炼铁厂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12月13日3号高炉恢复正常生产,其它高炉炉况也逐渐好转,直至12月23日全部高炉基本恢复正常生产。
4球团矿钛负荷研究与控制
济(源)钢球团生产用铁矿粉品种主要有垣曲一厂精粉、恒丰精粉、河北精粉、俄罗斯精粉、舞钢精粉、大昌精粉。球团用精粉主要理化性能见表1。
为了预防此类“钛害“事故再次发生,济(源)钢对高炉入炉料钛负荷和球团矿钛负荷进行了研究和控制。从原料进厂质量到各个生产环节,我们都必须严把钛负荷关。
(1)在济(源)钢原燃料条件下,高炉入炉料钛负荷控制在3.Okg/t铁以下。特别在高炉开炉及长期检修计划用料时必须按此要求供料。
(2)严格控制球团矿TiO2含量上限。从我厂高炉炉料结构中自产球团矿13%~15%,高炉钛负荷要求在3.0kg/t以下,据此可以反推出自产球团矿TiO2不能大于0.40%。当球团矿TiO2含量超过0.40%时,及时与高炉做好信息沟通,并采取应急预案。
(3)配矿原则:高低搭配。高Ti恒丰精粉必须与低Ti垣曲一厂精粉、俄罗斯精粉、舞钢精粉、大昌精粉
等搭配使用,同时其配比控制在10%~20%。
(4)及时掌握进厂精粉化学成分,特别是精粉TiO2含量。
(5)所有进厂精粉必须严格按厂家、TiO2含量分类堆放,并有计划使用。
(6)制定精粉TiO2含量进厂质量标准,原燃料供应处严格按原料进厂质量标准采购。
(7)加强与精粉供应厂商的结合,优化生产工艺,降低原料TiO2等含量,从源头上减少“钛害”。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自产球团矿TiO2含量控制在0.40%以下,确保高炉正常生产时钛负荷要求。
5结语
(1)自产球团矿TiO2含量大幅度上升是造成此次高炉“钛害”的主要原因。
(2)在济(源)钢目前的原燃料条件下,高炉钛负荷控制在3.Okg/t以下可以确保正常生产。
(3)在济(源)钢目前的炉料结构条件下,通过合理配矿等措施,球团矿TiO2含量控制在0.40%以下可以完全满足高炉钛负荷要求。
(4)此次高炉“钛害”给济(源)钢造成了沉重损失,但我们坚强地挺过来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经验。